地方志记载,台上原来古碑林立,今仅有清代和民国年间的碑碣十余块。这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书画,有七方镶嵌于据胜亭台壁四周,从西到东分别为举人李世昌(少安)的兰草题诗碑,民国邯郸知县何毓琦的《登台怀古》,清末进士王琴堂的梅花石刻,河朔诗派领袖申涵光的《邯郸行》诗碑,清代邯郸知事英棨《登丛台有感》诗碑,邯山书院山长张锦观、英棨幕僚张藩、张帆、邯郸县典史谢方及英棨的五首《七律·丛台怀古》诗碑,明代监察御史张成仁的《七律·登丛台》等。这些碑碣及其诗词、绘画和镌刻风格独特,斑驳的字迹使古老的丛台透射出诗韵的芳香。
巍巍丛台矗立于邯郸古城之中,原有多台连聚,故名丛台。相传始建于
赵武灵王(公元前三二五至二九九)时亦称武灵丛台。赵王建台在于检阅军事和歌舞寻乐,曾有台上弦歌醉美人,台下橐鞬耀武士的诗句。古台原有天桥、雪洞、花苑、妆阁诸景,结构严谨,装饰美妙,名扬列国。
今台上有武灵王纪念馆、回澜亭和历代碑碣,其中清爱新觉罗·弘历御笔碑、清末进士王琴堂梅花刻、举人李世昌兰花碣,近代史学家郭沫若书和乾隆七律登丛台诗韵,深受游客赞扬,堪称珍品。
立于中原大地的丛台,经历两千年风风雨雨和多次维修改建。一九六三年洪水后,又一次工程浩大的维修,而今丛台虽已非原貌,仍不失古代亭榭的风格,它是邯郸兴衰的象征,历史悠久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