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成立于2013年6月,位于浑南校区生命学馆A座。现有教职工60人,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各类人才计划称号入选获得者22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东北大学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百人引进计划入选者7人。
成立背景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成立于2013年6月,位于浑南校区生命科学大楼A座。
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60人,教授15人,副教授16人。各类人才计划称号入选获得者22人次,其中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入选者6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东北大学海外优秀青年人才百人引进计划入选者7人。
学科建设
学院拥有
化学生物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生物化工二级学科硕士点和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在校学生386人,其中博士生30人、硕士生106人、本科生250人。
筹建情况
生命科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领域最活跃、最有希望取得关键性突破的学科之一。东北大学筹建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是东北大学进入跃升阶段的一项重要决策,学校将以已有的相关优势学科为基础,办具备东大特色的生命科学学科。
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东北大学总会计师
芦延华负责,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从开始筹建至今已半年有余。其间,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经过学校各级领导、学院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以及学院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学院办公室、实验室改建工作已基本完成,办公设备及实验设备已基本到位,神经科学研究所、微生物药物研究所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研负责人已经到岗,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的基本雏形已经形成。
时任东北大学校长
丁烈云在调研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筹备情况时指出,对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筹备情况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学院加强人才引进,以人为本,面向国际化办学,力争将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办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学院。
2013年06月20日,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正式挂牌成立。
研究机构
学院下设神经科学研究所、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微生物药物研究所、分子医学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5个研究所以及实验技术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动物中心3个公共服务平台。各类教学设施齐全,建有现代化的教学实验中心和完善的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系统,拥有双光子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流式细胞仪、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和
高效液相色谱等大型设备,具备承担生命科学相关领域重大科研项目与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
神经科学研究所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
神经科学研究所是一个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研究所。其发展目标定位在,以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的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致病蛋白错误折叠相关的
神经退行性疾病”为研究对象,针对
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靶向创新药物研究等,多学科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具有国内领先、在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开放型研究所。
神经科学研究所从国内外引进人员9人:教授3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兼职教授2人,副教授4人(其中4人从国外引进),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建立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药理学和动物行为学等实验室,拥有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实时定量PCR仪、
凝胶成像仪、基因枪、恒冷箱切片机、CO2孵箱、深冻冰箱、
Morris水迷宫等仪器设备。具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计划承担本科生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解剖病理学等学科的教学任务。2013-2014年获得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重点项目1项。在相应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是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最早成立的三个研究所之一。人员正在陆续到岗,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1名,博士后若干名也将会来所工作。随时欢迎海内外英才加入我们的团队。希望每个成员团结互助,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和教学上,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培养较多的领军人才。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通过
系统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和模式生物学手段,致力于探索机制中的多种网络系统。所谓
信号传递通路一般是指蛋白之间的结合与分离、
磷酸化与
去磷酸化,从而导致蛋白的结构、酶的活性及例子的浓度发生变化,最终调节各种功能分子的表达。该所在蛋白的结合及磷酸化两方面都有较多的经验,填补了国际和国内的一些空白。对内质网相关的蛋白裂解(ERAD),细胞凋亡(Apoptosis)和
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通路做出重要贡献。其研究成果多数以第一作者发表于《Cell》, 《Immunity》, 《J Clin Invest.》, 《EMBO J》, 《MCB》等杂志上。
微生物药物研究所
东北大学微生物药物研究所是东北大学生命与健康学院成立最早的学术机构之一,旨在从
微生物资源中寻找和发现新的活性
先导化合物。研究内容包括新微生物资源挖掘和寻找;微生物
发酵工程研究;
微生物代谢产物研究;新化合物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活性化合物结构该藻和全合成研究。研究所建立了分子
天然产物实验室。
微生物发酵实验室,
有机合成实验室,
仪器分析实验室和活性筛选实验室;拥有液质、震动圆二色谱仪、大型发酵
摇床、
生化培养箱、二氧化碳孵箱、深冻冰箱、
冷冻干燥机和50L提取
浓缩罐等仪器设备。
生物技术研究所
东北大学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原隶属于理学院, 2001年开始招收
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年起陆续招收生物化工、生态学和生物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现在岗1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1人。所内设有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与微生物与分离工程、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和生态学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十一五”以来,全所承担各类纵向课题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专题1项,省部级基金15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所内设有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工程与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细胞工程与基因工程和生态学等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拥有
荧光定量PCR,
凝胶成像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
气相色谱仪、
酶标仪、
高速冷冻离心机、自控
生物反应器、
冷冻干燥机、多功能显微镜等仪器设备。
分子医学研究所
东北大学在高端医学影像仪器和计算机图像数据分析等强势学科的基础上,于2013年6月在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组建分子医学研究所,目标为建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
分子影像学创新基地和国际化研究平台。
分子医学研究所主要致力于医学分子影像学及其成像系统的研究。重点方向为分子影像学在疾病的
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发及成果临床转化。主要研究对象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如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帕金森病等。针对重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分子水平的诊疗药物,利用多模态分子影像手段进行体内研究和临床转化。在成像系统研究方面,将结合东北大学在医疗影像仪器制造方面的优势,开展多光谱光声断层扫描成像系统等热点研究。研究所将秉承协同创新的理念,开展交叉学科的国内外协作,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立足于分子影像学和转化医学前沿的国际一流研究平台,同时为中国分子医学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本科生培养
生物工程专业
一、统编序号:1505
二、专业代码:081801
三、专业名称:生物工程(Bio-engineering)
四、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专业简介
生物工程技术是生命科学的核心技术,是生物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基础,是从实验室研究通向大规模工业生产的桥梁。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
生物工程专业主要运用生物学理论和生物技术,结合化学及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进行多种产品的合成研究、过程开发和工程设计,通过对生物有机体在分子、细胞水平上的设计操作,实现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产特殊用途的生命
大分子物质等目的。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等基础理论,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微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等生物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及方法,并接受专业基础和过程工程实验技能的训练。本专业尤其注重对学生实验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设备与实习环境。拥有设备先进的“生物工程与技术实验中心”,并与多家生物工程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培养目标及专业范围
本专业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既具有坚实、广泛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化学、数学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受到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生物制药等方面的理论和实验技术训练。学生毕业后可在一些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生物工程公司、制药工程公司以及农业、环保、食品、卫生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等工作。生物工程企业近年呈快速发展趋势,毕业生需求量大,就业状况良好。
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接受生物
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
(1)具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生物物质分离工程、
微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专业知识;
(2)掌握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综合能力,并能熟练运用于专业学习和业务工作。
(4)了解与生物技术与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当代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动态和应用前景。
(6)具有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及法律知识,良好的思想品德,优良的心理素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以及健康的体魄。
研究生培养
博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硕士研究生
生物学学科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研究型专门人才。毕业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拼搏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和学科前沿,有独立分析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能够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
研究方向
2. 金属离子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4. 肿瘤的发病机理与防治
5. 微生物药物
7. 分子影像与分子探针
生物化工学科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生物化工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通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具备坚实而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所从事的研究方向的新发展新动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以及良好的合作奉献精神,能够承担相关领域的教学工作、科研工作或专门技术工作。
研究方向
1. 微生物资源与微生物工程
2. 微生物药物
4. 生物物质分离与纯化
5. 靶向分子探针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