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英杰
周瑜、陆逊、鲁肃、吕蒙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
出处
陆机《辩亡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译:周瑜,陆逊,鲁肃,吕蒙等人在内是君王的亲信心腹,在外为身负国家的社稷重臣
人物介绍
周瑜
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庐江县西南)人。官至偏将军南郡太守。
东吴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谋略家。出身士族,少时与孙策交好。东汉兴平二年(195年),起兵助孙策占据江东。建安三年(198年)任建威中郎将,从孙策转战江淮,为开拓东吴疆域建立了巨大战功。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职辅佐孙权。七年,曹操责令孙权送子为质称臣。孙权众臣犹豫不决,唯周瑜力主拒曹,并建议孙权占据江南,拥兵观变。建安十一年(206年),攻下麻、保二屯(在今湖北嘉鱼),俘获山民万余口。建安十三年(208年)为前部大督,时操率军南下,他力驳迎降之议,以为操北土未安,水战非其所长,且军士不习水土,必可破之。并亲率吴军,以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参见“赤壁之战”)。又进军南郡,击败魏征南将军曹仁于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次年迫使曹仁自江陵(今属湖北)撤军。曹操曾密遗蒋干说降,干还白操,称其雅量高致,非其辞所能离间。周瑜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赤壁战后积极筹划进图中原,建议攻取益州刘璋,而后并汉中张鲁,再联合凉州势力,共同讨伐曹操,以统一北方。建安十五年(210年),拟进取蜀,旋病卒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周瑜精于音乐,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鲁肃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官至汉昌太守、横江将军
鲁肃受孙权招揽为宾客,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曹操率大军南下时。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周瑜逝世后,孙权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随从孙权破皖城后,守陆口。曾与关羽各带单刀赴会索取荆州。建安二十二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
吕蒙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阜南吕家岗)人,官至虎威将军、南郡太守,封孱陵侯。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白衣渡江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为孙吴夺得了荆州,后来病逝,享年42岁。
陆逊
陆逊,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官至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江陵侯。谥曰昭侯。
早年即入孙权幕府。与山越作战十余年。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陆逊在夷陵击败了刘备,一举成名,负责主持吴蜀外交相关事宜。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后又取得对魏石亭之战的胜利,孙吴建国后被拜为上大将军。陆逊主持吴国军政十余年,赤乌七年(244年)为丞相,次年去世。终年63岁。
具体分析
此四人能力办事得力,又与主君吴主关系甚为亲密,因此更得重用,发挥各自所长。在陈寿所著《三国志》中,周瑜鲁肃吕蒙三人合为一传,陆逊单独一传。
与君主的关系
周瑜
周瑜当初与孙权其兄孙策关系交好。吴夫人命孙权像兄长一样侍奉周瑜。孙策去世后,孙权被拜为将军,当时诸将宾客礼节还很简单。只有周瑜最为尊敬,执行臣的礼节。曹操命孙权送质,孙权独带周瑜至吴夫人处商量。赤壁一战,张昭等人支持投降曹操。唯有周瑜与鲁肃二人与孙权意见相同,决意抗击曹操,被孙权感叹:“这是天将您赐予我啊。”更将自己的武卫私兵全托付周瑜以抗击曹操。曹操曾派遣蒋干来游说孙权,刘备也试图离间向孙权称周瑜“不久为人臣”,而二人的关系从不动摇。孙权极力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
孙权评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
鲁肃
鲁肃早年即向孙权提议天下三分、鼎足江东的榻上之策。而张昭认为鲁肃不够谦虚,多次非议、诋毁他,说他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却对鲁肃另眼相看,非常器重。他厚赐鲁肃,使鲁家的富有程度达到了旧时的水平。赤壁前夕,他劝孙权召回周瑜,得以正式确立抗曹方案。曹操被击溃败走,鲁肃先回,孙权与诸将一起迎接鲁肃,又亲自下马相迎。孙权问鲁肃:“这样足够彰显你了吗。”鲁肃说:“不够。”众人听到都大惊。等到鲁肃就座后,才徐徐举鞭说:“我希望至尊的威德遍及四海、总括九州,完成帝王大业,再用软轮小轿车召见我,这才算显扬我。”孙权听后,抚掌欢笑。此后愈加倚重鲁肃,把他称作自己的邓禹
孙权评曰: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
吕蒙
孙权对吕蒙的学业非常关心,曾特别劝说他开卷的益处,吕蒙接受劝说,极速进步,孙权感叹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他,堪称国士之风。孙权与吕蒙共同定下夺得荆州,擒获关羽的计划。吕蒙病重。孙权尽心为吕蒙治疗,每当医者给吕蒙针灸,孙权就为之难过。孙权想多看看吕蒙,又怕他太过劳碌,于是命人凿通墙壁暗中观看。如发现吕蒙吃下点东西,孙权就高兴,对手下人有说有笑;如发现吕蒙不进饮食,孙权就长吁短叹,夜不能寐。吕蒙病情略有好转,孙权就下达赦令,让群臣都来庆贺。后来,吕蒙病情加重,孙权亲自到床前探视,命道士为他祈祷,想保全他的性命。
孙权评曰: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陆逊
陆逊早在声名远扬前就很受孙权器重。孙权称赞陆逊有长者之风,将自己的侄女嫁与陆逊,并经常找他商讨治国大策,对他的意见言听计从。刘备与孙吴作战于夷陵时。孙权任命在之前从未主持过对外战争的陆逊为大都督。时众将皆不服陆逊,而陆逊最终不负主命,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诸葛亮与东吴和好,恢复了吴蜀联盟。孙权专门为陆逊刻了自己的大印,供他日常处理吴、蜀间的外交事务所用。石亭之战出征前,孙权让百官为陆逊屈膝,自己为陆逊执鞭驾车。陆逊在石亭之战取得胜利,班师回荆州时,孙权将腰带赠送陆逊,为他亲自系上,又与陆逊对舞。在当时没有哪个人能与陆逊相比。孙权称帝后,特封陆逊为上大将军,以他为首主持军政大事,命他辅佐太子孙登和教育诸位皇子公子。
孙权评曰: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昔伊尹隆汤,吕尚翼周,内外之任,君实兼之。
彼此的关系
这四人间也是曾互相引荐过对方,特别是周瑜和鲁肃,鲁肃和吕蒙,更是曾经升堂拜母的挚友。
斛米之交
周瑜任居巢长时,带数百人来拜访鲁肃,请他资助粮食。当时,鲁肃家里有两个圆形大粮仓,每仓装有三千斛米,周瑜刚说出借粮之意,鲁肃毫不犹豫,立即手指其中一仓,赠给了他。经此一事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世称斛米之交。虽然两人观点有所不同,周瑜去世前却全力推荐鲁肃接替他职务。
吴下阿蒙
吕蒙因为孙权劝他学习而发奋进步。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这件事为什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二人结为挚友。
历史评价
洪迈: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林光朝:“当时称之为长才无或异辞者,吴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蜀有诸葛孔明,是皆一方隽才也。
常见误区
小说《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先后被拜为吴国大都督,因此也产生了将“四英杰”称呼为“四大都督”的说法。
大都督是什么?演义与史实中的大都督的异同?
东吴大都督实际指某场战争的主要指挥官,并不是正式的官位,属于临时军职。《三国演义》对大都督的定义更偏近整个孙吴的军事负责人,是长期性的官位。值得一提的是,《三国演义》中担任过大都督的有且只有周瑜、吕蒙、陆逊三人,并没有提及鲁肃。
史实中,四人到底当没当过大都督?
王欣夫《补三国兵志》称吴国“遇征伐之事,则置大都督,或称中部督、中军督、前部督,又有左、右二部督,其督水军者则为水军督、水军都督。又有监军使者、督军使者,皆将兵者也……而又边镇设监督”。
由此可知,东吴大都督是遇征伐之事时设置的临时军职,又可称为中部督、中军督、前部督。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 所以,周瑜担任过大都督。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七年,权使鄱阳太守周鲂谲魏大司马曹休。休果举众入皖,乃召逊假黄钺,为大都督,逆休。”
从以上看来,四人中担任过大都督只有周瑜陆逊
史实中其他的大都督?
周瑜陆逊外,被提及担任吴国大都督或者前部督、中军督、中部督的人很多,比如:
《三国志·吴书十·程黄韩蒋周陈董甘淩徐潘丁传》:“后曹公出濡须,宁为前部督,受敕出斫敌前营。”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修则等入击交阯,为晋将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还合浦。”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载裴注引《华阳国志》:“自蜀出交趾,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同一场战役中,修则既被称为前部督,又被称为大都督。再次说明东吴大都督,又可以被称为前部督。
类似的例子还有朱异:
《三国志·吴志·朱然朱治吕范朱桓传》:”太平二年,假节,(朱异)为大都督,救寿春围,不解。“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秋七月,綝率众救寿春,次于镬里,朱异至自夏口,綝使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等将介士五万解围。”
同样,朱异被称为前部督,又可被称为大都督。
《三国志·吴志·张顾诸葛步传》:“先是,谭弟承与张休俱北征寿春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将王淩战于芍陂。”
《三国志·吴志·吴主五子传》载裴注引《殷基通语》:“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会稽太守滕胤、大都督施绩、尚书丁密等奉礼而行,宗事太子。”
综上,担任过东吴大都督的人非常多,除了上面提及的周瑜陆逊,还有甘宁、朱异、修则、全琮、施绩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4-28 00:53
目录
概述
出处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