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沙蟒
蟒科沙蟒属动物
东方沙蟒(学名:Eryx tataricus),为蟒科沙蟒属的爬行动物,俗名土棍子。雌性成体较大,可达1米2。雄性则要小得多,长度不超过75厘米。分布于蒙古、伊朗、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等地,生活习性为穴居。其常生活于于沙土或黄土、粘土地带。一般认为4岁性成熟。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CITES附录:Ⅱ。
形态特征
体型较小,头颈不分明,全身被以较小鳞片,尾短,末端钝圆。一般体长400 毫米,最大全长雌性(418+34)毫米, 体背面淡褐色和砖红色,具黑褐色横斑。腹面灰白色,有黑点,幼体与成体颜色无差异。 吻鳞宽而低,中央呈三角形突起弯向背面;左右前鼻鳞在吻鳞后相切;鼻孔小,呈裂缝状,位三片鼻鳞间,前鼻鳞最大;眼小,近背面,两眼之间有7-8片鳞,环绕眼的四周有8-12枚鳞;上唇鳞11-12枚;下唇鳞较小,每侧19枚。背鳞小,41-47行,平滑无棱;腹鳞较背鳞大,191-202;尾短而圆钝,绿下鳞单行,23-32枚,腹部浅灰色,具灰黑色斑点。
雌性成体较大,可达1米2。雄性则要小得多,长度不超过75厘米。本种龙骨并不发达。与其他沙蟒不同,Eryx tat aricus的头部很长,眼位于头
两侧,鼻孔位于前部。与其他沙蟒相比,Eryx tataricus似乎并不擅长挖掘。Eryx Tataricus Tataricus亚种在褐色或焦糖色底色上有灰到深灰的方格花样。与之相反,Eryx Tataricus speciosus亚种呈现从白到米黄的颜色,配有灰或者褐色的斑块。侧面横贯有相同颜色的圆斑。这些斑点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
分布范围
中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世界: 阿富汗,中国,伊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生活习性
与其他种相比,本物种十分活跃,亦十分温顺 —— 但是一些年轻个体以及一般发情期的雄性个体除外。
沙蟒的养殖:
基本环境:沙蟒对环境的要求并不是十分高,但要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它使用的垫材。当然直接使用沙子作为
垫材是最好的,如果觉得沙子很麻烦的话,亦可用小米的!作为垫材应该尽量厚些,因为沙蟒时常会把身体
用垫材埋起来!沙蟒并不需要很大的水分,因为产地的原因,它对水分的需求相对其他物种的蟒来讲,其需求并非很大,在饲养箱中放置一个供给饮水的水盆即可!沙蟒是我个人认为唯一可以从小到大用木箱饲养的种类!
饲食物:沙蟒的食性很广,当然,不排除个体的差异,一般情况下,老鼠、蜥蜴、禽类等等,它们都会捕食。
应注意事项:
沙蟒的饲养相对比较简单的,而且此物种的蟒价格便宜,但需要注意的是,沙蟒有它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性,喜欢将身体埋于沙中,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它的这种习性性!
繁殖方式
一般认为4岁性成熟。也有报道认为雄性个体达到50厘米即可以认为已发育成熟。
保护级别
CITES附录:Ⅱ
中国: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濒危(EN)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1:3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