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桥
陕西武功县丝绸之路古遗址
东桥位于陕西省武功古城东一里,是关中大道上丝绸之路跨越漆水河谷的一座古桥。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之一,先民以河两岸而居,垂柳成荫,水清见底,鱼族其中。
相关历史
据传黄飞虎叛离商纣投奔西岐从此经过,故东桥北侧有东岳庙
汉武帝建元3年(前138)张骞出使西域(今中亚诸国),先后两次历经19年,开辟了中西文化通道,创建了汉王朝与西域的友好关系,四次走过东桥。
东汉班超投笔从戎,于永平16年(73)奉命率36人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歼灭匈奴在鄯善使者,威震西域,先后30年数次往返越过东桥,使西域50余国与汉友好,保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唐贞观元年(676)唐僧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印度,在世界佛学中心,苦学10多年,带回佛经数百部,撰写《大唐西域记》12卷,成为研究印度等国古代历史、地理和中西交通的宝贵资料,其中皆含“东桥屐印”。 
清光绪元年(1875)左宗棠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入疆后平定了阿古柏,收复了天山北、南路,遏制了英俄对新疆的侵略,加强了边防。“东桥”不仅留下了入疆战马的蹄迹,且株株“花柳”都是戍边战士亲手栽植的。正如《左公柳》所写: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城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东桥“左公柳”不仅“留”恋着戍边战士胜利返回,又“留”下了赖以追忆的往事,令人们尽兴述说。 
1921年国民党元老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应第三路一支队司令杨虎城将军约请穿过东桥,来武功共商国是,时值北洋军阀骄横肆虐,兵刃中原,战火纷飞之际,于先生心事忡忡,忧国忧民,但听到刘道济人作舟的动人事迹后,乃欣然亲笔题写了“刘仙桥”碑名并附诗赞颂:刘仙于此,潜修密行。其功达化,出神入境。端坐从日,丹诏而升。 
1949年5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野第一兵团司令员王震率军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跨过东桥歼灭国民党驻军,一举解放武功县城,趁胜西进参加“扶眉战役”歼灭胡宗南主力大部,解放了整个宝鸡地区,为解放大西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故事
东桥的历史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清光绪年间刘道断绝尘缘,步入玄门,云游到此,寄身东桥龙王庙,他见滔滔漆水,便桥常被水冲坏,行人渡河艰难,顿生恻隐之念,善心勃发,便以身作舟,济人渡河。那时背妇女过河有规定,不可让妇女双腿分开,背的人不能搂妇女的臀或腰,而双手十指挽放在臀后,让妇女双膝跪在手上,轻轻按着背者的肩膀。刘道不越雷池半步,终年不论严寒酷暑,天天往来背送行人,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凡是过河人的都多少投几枚钱,日积月累积资不少,加上他风餐露宿数年化缘,修成了一座通车大桥,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刘道修建的木桥完全使用了祖国传统造桥工艺。桥墩水下用柳木打栽两米深围桩;桥墩用石碌碡垒成金字塔形,以糯米汁浇灌,粘合为一体;上面架粗大木梁,复盖厚木板;桥面铺垫三七白灰土为鱼脊形,故造型精巧,坚实稳固。他去世后,群众把东桥命名为“刘仙桥”,树碑纪念。至今刘道羽化之瓮椁仍安放在龙王庙羽化洞中。 
小小古桥送走了历史上多少峥嵘岁月,经过了多少可歌可泣的往事,可谓“漆水波千尺,东桥万世功。”100多年来,刘仙桥仍然坚固,但因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1974年由当地政府出资改建加宽延长为现代化混凝土大桥。拆桥时发现桥墩基磉十分坚固,水中柳木桩完好如新,据说全是用“左公柳”制作。如今东桥仍是西宝公路北线,通往西北各地必经要地。改革开放后,它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丝绸之路的武功东桥.咸阳日报.2014-04-09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04 13:45
目录
概述
相关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