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瓯王
中国古代封爵名
东瓯王是中国古代封爵,历史上生封者为驺摇,追封者为汤和
受封者
驺摇
东瓯王驺摇,是越王无疆次子蹄的六世孙,姓欧阳氏。驺氏是秦始皇平越后所赐之姓,意谓驯服之良驹,故史书中将欧阳摇记载为驺摇。战国时一般称人为氏,而不称姓,故在战国称欧阳摇,而不称姒摇。所谓姒姓,是尧帝赐禹王的姓氏。
勾践到摇的东瓯国君世系表如下:
勾践(战国时封越王)→鼠与→不寿→翁→侨伯→侯→无疆(伐楚为楚威王所灭)→蹄(欧阳宰勋,首任东瓯王)→伟→鸿业→海宇→伯历→安朱→摇
摇的父系表
勾践(战国时封越王)→鼠与→不寿→翁→侨伯→侯→无疆(伐楚为楚威王所灭)→蹄(欧阳宰勋,首任东瓯王)→伟→鸿业→完→庸→谟→摇
东瓯国温州市的史料记载较为详细:秦朝末年,爆发了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六国贵族和下级官吏也纷纷拥兵抗秦,一时群雄蜂起。这时,散居在瓯越间的越王勾践第十三世孙驺摇温州市和丽水、台州地区的范围),封驺摇为东海王,世称东瓯王。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闽越国发兵攻打东瓯国,汉武帝派中大夫庄助从会稽发兵,浮海救援东瓯国。汉兵还未到达,闽越王便已闻讯撤逃。东瓯王望(驺摇的子孙)因担心闽越兵再度围攻,请求汉武帝同意,率领族属吏卒四万多人北上,被安置在江淮流域的庐江郡(今安徽舒城一带)居住。
汤和
东瓯王汤和(1326—1395年),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1352年参加郭子兴义军,任牌头,作战骁勇,冲锋在前,历陞百户、千户、万户,至管军总管。龙凤元年(1355年)随朱元璋渡长江,克集庆、取镇江,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龙凤三年(1357年),陞江南行枢密院同佥,镇守常州,屡次击败来犯之张士诚部。吴元年(1367年),陞左御史大夫兼太子左谕德,击降方国珍,洪武元年(1368年),俘获陈友定,随大将军徐达西征,与右副将军冯胜自怀庆逾太行山,攻取泽州、潞州、晋州、绛州。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赐功臣号开国辅运宣力武臣、散阶荣禄大夫、勋阶柱国、爵封中山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四年(1371年)击降明升。 洪武五年(1372年),从徐达北征沙漠。 洪武六年(1373年),练兵于临清。洪武八年(1375年),移镇彰德,追伯颜帖木儿至察罕脑儿,获马羊牛畜无筭。洪武十一年(1378年),功臣号加「推诚」,阶陞特进光禄大夫、职陞大都督府左都督、勋阶左柱国、进爵信国公,议军国事,加禄至三千石。洪武十四年(1381年),随徐达出塞北伐,征讨乃儿不花,攻克灰山,俘获其平章别里哥、枢密副使久通。洪武十八年(1385年),五开山蛮獠为乱,率师讨之,俘戮四万。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钞一万五千,白金二千两,黄金三百两,文绮四十端,宅第于凤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逝世于家,享年七十,追封王爵东瓯王,谥号「襄武」。
地理位置
至于东瓯国的国都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宋伯谦先生和浙江博物馆研究员汪济英馆长鉴定,认为这是一座规模较大的故宫基础。这座故宫遗址虽未经考古发掘,但与徐偃王关系极大,应该先前是徐偃王故宫,到了西汉初期代而换之成为东海王驺摇的故宫。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2 13:59
目录
概述
受封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