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联邦(英语:East African Federation,斯瓦希里语:Jumuiya ya Afrika ya Mashariki),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单一联合
主权国家,旨在将
坦桑尼亚、
肯尼亚、
乌干达、
卢旺达、
布隆迪、
南苏丹、
刚果(金)、
索马里八国的
东非共同体统一。
简介
东非联邦面积(含水域)为182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达1.38495亿,成为非洲第二大人口大国(仅次于
尼日利亚)和世界第十一大人口大国。人口密度将为70人/平方千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东非联邦GDP(PPP)将达1.32万亿美元,位居非洲第四,世界第五十五。人均GDP(PPP)将达1036美元。东非联邦预计启用共同货币东非先令以取代原本五国货币。东非联邦的官方语言为英语。预定首都为现东非共同体总部坦桑尼亚的边境城市
阿鲁沙。
成员国介绍
坦桑尼亚(英文: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位于赤道以南的东非国家,本土地处
维多利亚湖和
印度洋之间,北邻乌干达和肯尼亚,西与
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和布隆迪交界,南与
马拉维和
莫桑比克毗连,西南与
赞比亚接壤。坦桑尼亚曾是英国殖民地,1964年4月26日独立,1996年首都由
达累斯萨拉姆迁往
多多马。
肯尼亚(英语:The Republic of Kenya)位于非洲东部,与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南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接壤。前英国殖民地,1963年12月12日从英国独立。
乌干达(英语:The Republic of Uganda)是东非的内陆国家。乌干达也被称为“非洲明珠”。
卢旺达(英语:The Republic of Rwanda)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国家。与布隆迪、乌干达、刚果民主共和国和坦桑尼亚相邻。主要民族有
胡图族、
图西族和
特瓦族。于2009年11月28日加入英联邦,成为第2个在历史上和英国没有殖民关系和宪法关系的成员国。
布隆迪,正式名称布隆迪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Burundi),是一个位于东部非洲的小型内陆国家,其北、东、西面分别为卢旺达、坦桑尼亚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所包围,其中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边界有超过一半是座落在著名的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湖面上。布隆迪的首都为
布琼布拉(Bujumbura),是个位于
坦干依喀湖湖畔的港口都市,人口约有30万(1994年时估计),是该国第一大城。
南苏丹,南苏丹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South Sudan),简称”南苏丹“,是东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全国分为10个州。国土总面积619745平方公里,人口约1190万(2016年2月)。南苏丹东与埃塞俄比亚接壤,西与中非共和国为邻,南与刚果民主共和国、肯尼亚和乌干达毗连,北部邻近
苏丹。首都为
朱巴(南苏丹总统基尔于2011年9月发布命令,决定把
拉姆塞尔定为该国新首都,并计划在5至8年内完成迁都)。
刚果(金),刚果民主共和国(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République Démocratique du Congo)。简称刚果(金)。地处非洲中部,东邻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坦桑尼亚,南接赞比亚、安哥拉,北连南苏丹和中非共和国,西隔刚果河与刚果(布)相望。西部有狭长走廊通大西洋。海岸线长37公里。北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左右。
索马里,索马里联邦共和国(The 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位于非洲大陆最东部的索马里半岛上,北临亚丁湾,东、南濒印度洋,西邻肯尼亚、埃塞俄比亚,西北接吉布提。海岸线长3300公里。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
下设机构
计划原东非共同体下设机构主要有首脑会议(将推举总统)、部长委员会(改组为联邦政府)、协调委员会、部门委员会、东非法院、东非议会和秘书处。首脑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应成员国要求可举行特别会议。东非共同体现任主席为
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秘书长为坦桑尼亚国籍祖马·姆瓦帕秋。
关税联盟
东非共同体关税同盟于2005年1月1日启动,其主要目标是在东非地区组建一个单一关税区。
关税同盟的核心任务是发展区域贸易。在关税同盟机制下,各成员国致力于取消关税壁垒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采取统一对外关税,把东非5国融合成一个统一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壮大经济规模。
2007年6月,卢旺达和
布隆迪加入
东非共同体,并于2009年7月加入共同体关税同盟。至此,关税同盟包括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和布隆迪5个成员国,覆盖1.2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600亿美元。自关税同盟成立来,在推动区域贸易、促进成员国经济发展、加深区域融合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为东非共同市场的建立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和政策基础。
东非共同体关税同盟“加速”东非区域一体化。
东非共同市场
东非共同体的战略是逐步建立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并最终实现政治联盟。
2005年1月,东非共同体启动了关税同盟,并计划于2010年1月启动共同市场,实现5国间人员、商品、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国内市场狭小是影响东非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该地区国家对于成立共同市场以及最终成立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寄予很大期望,希望通过加快
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把这5个国家组成一个较大经济体,以便更好地整合和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主要活动
1996年7月1日,坦、肯、乌宣布三国货币可自由兑换。1997年9月份,东非护照启用。
2006年4月,东非共同体首脑会议正式批准组建共同市场的时间表。根据时间表,三国将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有关共同市场规划的谈判,2008年12月结束谈判并签署该规划,2009年6月由共同体各成员国议会批准,最终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东非共同市场。
2007年8月20日,东非共同体五国特别首脑会议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会议通过一项决议决定加快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以确保在2010年前实现地区共同市场和单一货币的目标,为最终实现政治联邦奠定基础。
2008年7月,东非共同体同意取消成员国间非贸易壁垒。
2008年10月22日,
东非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和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三大非洲地区组织在
乌干达首都
坎帕拉举行首届三方首脑会议,讨论非洲经济一体化问题。三方联合首脑会议发表公报,决心立即开始创建一个地区经济共同体的工作非洲地区一体化之路仍很漫长。
2009年4月29日,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东非共同体五个成员国终于在达成共识,将于2009年11月签署建立共同市场的条约。东非共同体共同市场因此有望在2010年初正式启动。2009年9月25日,经过近一年半的谈判,东非共同体5国代表在
乌干达首都
坎帕拉完成了有关建立共同市场的实质性谈判,并签署了协议草案,为2010年1月正式启动东非共同体共同市场铺平了道路。
2009年10月5日,东非共同体5个成员国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关于和平与安全的地区会议,商讨加强成员国间协作、建立区域安全机制的问题,以应对各类安全威胁。东非共同体酝酿改革决策机制东非共同体欲建共同体机动部队
2009年11月20日,东非共同体成员国在坦桑尼亚北部城市阿鲁沙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正式签署一份关于建立东非共同市场的协议。协议签署后,东非共同市场将于2010年1月正式启动。共同市场协议签署后,东非5国将在共同市场机制下形成一个拥有1.2亿人口和600亿美元经济总量的单一市场,实现5国间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动。
联合军演
2009年9月,东非5国在坦桑尼亚东北部
阿鲁沙附近的
乞力马扎罗山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代号为“乞力马扎罗山”的军事演习主要集中于和平支援行动、反恐和灾难处理等。演习分3个阶段实施。9月7日至12日为和平支援行动演习;13日至17日为反恐行动演习;18日至21日为灾难处理行动演习,之后为军演观摩。演习旨在提高肯尼亚、乌干达、坦桑尼亚、卢旺达和布隆迪5国在和平支援、反恐、灾难处理等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