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木黄檀(学名:Dalbergia melanoxylon Guill. & Perr.)是豆科、黄檀属小乔木。多分枝,分枝伸展或下垂。羽状复叶,小叶9-13枚,近革质,倒卵形、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互生或偶近对生,先端钝至微凹,基部圆形;两面被稀疏贴伏微柔毛。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花较稀疏,多生于一侧;总花序梗、花序分枝及花梗均密被锈色柔毛。花冠白色、淡黄色,花瓣具长爪,旗瓣卵圆形,先端凹缺,瓣片直;翼瓣长圆形;龙骨瓣近长矩形。荚果卵形至长圆形,具长柄,不开裂;果爿革质,无毛。种子肾形,扁平。花期4-5月,果期 6-9月。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4.5-15米。多分枝,枝条二列有时具锋利的刺,分枝伸展或下垂。
羽状复叶长5-18.2厘米,叶柄长1-1.5厘米。小叶9-13枚,近革质,倒卵形、椭圆形至卵状长圆形,1-3厘米×0.5-1.5厘米,互生或偶近对生,先端钝至微凹,基部圆形;两面被稀疏贴伏微柔毛,后近无毛。二级脉4-6对,同细脉因颜色深而明显;小叶柄长1-1.5毫米。
圆锥花序顶生和腋生,6.5-17.5厘米×4-10厘米,花较稀疏,多生于一侧;总花序梗、花序分枝及花梗均密被锈色柔毛;基生
小苞片小,披针形,近宿存,副萼状小苞片卵形,被微柔毛,常早落。花长4-6毫米,花梗长0.5-1毫米。
萼筒长约1毫米,密被锈色柔毛,
萼齿最下1枚披针形,较其余的萼齿长。花冠白色、淡黄色,花瓣具长爪,
旗瓣卵圆形,先端凹缺,瓣片约4毫米×4毫米,直,爪长约1.5毫米;
翼瓣长圆形,约4毫米×1.5毫米,爪长约1.5毫米;
龙骨瓣近长矩形,约4.5毫米×1.5毫米,爪长约2毫米,与翼瓣内侧同具向下耳。雄蕊8-9枚,单体,花丝上部1/3-1/2离生,长短相间;子房具长柄,无毛,胚珠2-3枚,
花柱短,柱头稍膨大。
荚果卵形至长圆形,具长柄,不开裂,顶端急尖,常具喙状尖,基部渐狭;果爿革质,2.5-5厘米×1-1.3厘米,无毛,对种子处有明显的网纹,网纹稀疏,占整个果实的大部分,有时到达边缘。种子1-2(3)枚,肾形,扁平,15-20毫米×7-10毫米。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各种生境地和各种基质上,海拔1700米以下。在米扬博林地(Miombo woodland),生于林下的壤土或粘性土壤中。该物种在水边也较为常见。
分布范围
原产于撒哈拉沙漠以南,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厄立特里亚、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卡普里维地带)、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南非(林波波省,普马兰加省)、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栽培繁殖
在自然条件下乌木黄檀的再生是很有限的,其次乌木黄檀的种子很难保存超过一年。扦插繁殖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苗,还可根据插条的大小,有计划地在预定时期内培育出一定规格的苗木,其次扦插苗一般比较健壮,根系较好,移栽成活率较高,生长快。因此在乌木黄檀的繁殖培育中各地都选择枝条扦插繁殖方法。扦插插条采取一般在早上进行。枝条要选择幼嫩的且有一定的半木质化程度插条,长度约为10-15厘米,枝条直径一般0.4-0.6厘米,然后浸泡在浓度为300微克/升吲哚乙酸溶液里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扦插,扦插完成之后苗床内一般湿度保持在85%,温度保持在15-45℃,待长到50-60厘米时进行移栽。
主要价值
材用价值
心材深紫褐色至近黑色,带黑条纹。边材窄,浅黄色。木材光泽弱;湿材具酸味,稍具油质感。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适用于雕刻、工艺品、红木家具、镶嵌装饰品、棋子、毛笔杆、刀柄、拐杖和木管乐器等。
药用价值
木材内含物二苯并呋喃木酯素在医药上用于治疗牛羊肝吸虫药物,在工业生产上制成防腐剂,消毒剂,染料,合成树脂及高温润滑剂等的原料。新黄酮类用于抗炎和镇痛,并且有抗肿瘤活性,抗自由基的形成,保肝活血,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神经酰胺用于防癌抗癌,提高免疫性,对皮肤高效保湿,具有启动细胞的能力,加强细胞的新陈代谢,促使角质蛋白有规律的再生。树皮内的提取物具有抗真菌和细菌的作用。
保护现状
列入《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20年 ver 3.1)——近危(NT)。
列入《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 2023年)——附录Ⅱ。
该物种在南非和津巴布韦被国家评估为无危(LC),在马拉维、赞比亚和乌干达被评估为易危(VU)(BGCI 2019)。
截至2020年,乌木黄檀种群数量正在下降。这种种群数量下降主要集中在东非、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历史上也集中在肯尼亚。乌干达、马拉维、塞内加尔和苏丹也出现了下降,但下降速度较低。据报道,该物种的东非分布区出现了大量幼年、小弯曲的树木和树桩,这表明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这降低了该物种的再生和生存能力,而伐木轮换时间太短,使这种长寿物种无法恢复,情况会变得更糟。
在东非,对该物种的主要威胁是过度开采木材。这导致肯尼亚以及坦桑尼亚和莫桑比克部分地区的物种在商业上枯竭(Malimbwiet al.2000, Jenkinset al.2002, Ball 2004, UNEP-WCMC 2017)。这种树对木材的需求仍在继续,威胁从当地需求转变为地区需求(Jenkinset al.2002,Ball 2004),从雕刻转变为出口到中国生产“红木”家具的需求(UNEP-WCMC 2017)。因此,该物种很可能会在东非丰富的地区面临商业枯竭。该物种的大部分采伐被认为是非法的,超过了相关国家的国内采伐配额,在禁止采伐的地方出口(UNEP-WCMC 2017)或从保护区采伐树木。非法砍伐是由该物种的经济价值和出售时筹集的资金驱动的。过度采伐最直、最大的木材树将对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Lemmens 2008, UNEP-WCMC 2017)和再生产生不利影响。该物种的再生速度很慢,而且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开放的树冠等),容易受到开发的威胁。该物种的自然轮替时间超过100年(Winfieldet al.2016),但大多数轮替时间都比这短(从60年到80年不等),这使得木材采伐不可持续。在乌干达,将该物种用于燃料和出口到中东的历史性开采,导致该物种在这里受到威胁(CoP9 ProP78 1994)。木材采伐的威胁并不是整个树种的主要威胁,但莫桑比克、坦桑尼亚和肯尼亚以外的地方可能会有所减少;这需要调查。
该物种还面临其分布区内生境地丧失的风险。据指出,在物种的分布区内,每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都下降了(Winfieldet al.2016)。生境地的丧失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人口增长带来了压力,导致土地利用向定居点、城市中心和农业转变(Lemmens 2008)。气候变化也导致生境地的丧失和退化,因为它增加了火灾和疾病的发生,并导致荒漠化和干旱化(Winfieldet al.2016, UNEP-WCMC 2017)。
大多数国家都制定了国家级立法,以保护该物种免受过度开发(Winfieldet al.2016)。然而,这些措施往往执行不力,因此该物种的非法贸易仍在继续(Ball 2004)。保护该物种需要社区参与,提供不同的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人们保护而不是砍伐树木(Ball 2004)。发现该物种的保护区应该要加强和扩大,以尽可能多地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