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年的孩子
2007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两百年的孩子》是2007年9月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大江健三郎。
图书简介
《两百年的孩子》这部小说,是大江健三郎迄今为止为孩子们创作的唯一一部幻想小说。在这部作品里,智力障碍的哥哥与健康的妹妹和弟弟这三人组借助时间旅行器,目睹了日本这个国家一百五十年以来的社会变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各种场面,故事也随之而铺展开来。作者以时空交叉的叙事结构表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二百年来的历史,以及人类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灵魂与肉体、物质和精神的状态,既而提出“新人”的思想,指出人类生存的本质是以“和解”取得和平。
简介
大江健三郎先生作为一个日本作家,对中国始终具有真挚而深切的感情,这很令人尊重。《两百年的孩子》包含着他对中国读者的感情:希望能被年轻人感受和了解到,一个心怀忧虑的严肃的老人对未来与人类命运的认知以及期望。
在这本大江健三郎的这本小说里,我们读到了想象和现实悖论般的契合。他告诉我们,幻想之所以必要,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真诚期盼 是有力量的”。他希望孩子们都能成为自主而有合作精神的真正的新人。他告诉我们貌似“无意义”的当下其实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一如书末引用的瓦莱里所言:“虽说我们生活在现在,细究起来,也是生活在融于现在的未来之中。即便是过去,对于生活于现在并正在迈向未来的我们也是有意义的,无论是回忆也好,后悔也罢……”
目录
第一章 开始冒险以前与结束之后
第二章 鼯叔叔的秘密
第三章 时间装置的规则
第四章 三人组想起相同场面
第五章 被奶奶的画所引导
第六章 时间装置的其他规则
第七章 铭助君的作用
第八章 石斑鱼形石笛
第九章 远离战争的森林深处
第十章 人生的计划
第一章 前往一百零三年之前的美国
第十二章 来自铭助的召唤
第十三章 阶段性报告
第十四章 在未来较长逗留
第十五章 如同永远一般郁暗的森林
第十六章 时间装置的最后规则
内容简介
江健三郎在其自选随笔集里多有言及残障长子——光。光智障,既单纯又执拗。妹妹待他很好。先生多少有些移情,将其子性情、兄妹友爱投影到故事中。于是有了真木、明。
森林深处有一千年老柯树。传说,只要在千年老柯树树洞沉入梦境,就能随心所欲到任何想去的时间、地点。
三个孩子第一次睡在树洞时,明轻柔地握住真木的大手,决意等哥哥入睡再睡。夜深明摸索着早已睡去的真木手,将其放入朔手里握住。亲情在小动作间显露无疑。
同样年龄的孩子,身处不同环境自然会有不同的心事、逻辑。朔之类养尊处优的孩子,每餐母亲做来,多余事不用插手。铭助君这类殚精竭虑的孩子,早早年纪挎上腰刀为生活为未来打拼。
不能说,谁更锐意进取,谁不求上进。不同生活下的人,自然有不同亟需待解的问题。问题是,身处困境时你是挺身而出,还是意志消沉。
先生借父亲口关于过去、未来做出如下阐述:
过去是已发生的事,无法改变。话虽如此,回到过去看一眼,便更深入了解铭助这个人,这就不是无意义了...未来是尚未确定的事,可以通过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所作所为,使其具有无数可能性。
故事的主线讲穿越。
值得一提的是先生笔下的未来——孩子们一个个穿起迷彩,有组织地统一行动。这让人联想起文化大革命,一切活动围绕政治运作。这更像是精神层面的法西斯独裁。
孩子是尚未长成的大人,思绪浅薄,易于煽动。大人将他们负有阴谋的说辞,根深蒂固种在孩子心中,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需要做的。孩子们坚定不疑的履行着,因了作为是错的,越陷越深却不自知。这样的未来之后的未来,哪里有光明可言。
知事有句话说的很有意思,“未来变得糟糕,眼前时代,上一时代,你们的时代不也有责任们。”任何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未来美好,现在就要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故事的伏线讲真木。
关于真木的残障,奶奶曾想带他终老,父亲亦想带他寻死。后者,父亲因不恰当的举动受人诟病而得抑郁。
不能单纯说,父亲想摆脱负担是错,他或只是忧心孩子未来,不想他受疾病劳苦。
到最后,除奶奶百年,所有人无不以更为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在、未来。生活的真谛,或许便是不放弃——不放弃自己所爱。
同样贯穿整个故事的是一只名为“腊肠”的狗。它是一只吃腊肠、喝白水,会做梦,会穿越时空,一只一直伴在真木身边的柴犬。
故事最后真木对神树发愿:倘若能够返回到那一侧的话,我将不再进行冒险。
过去、未来再好,都不及现在来的珍贵。现在,是连接过去、未来的桥梁。现在,有我们最爱的父母亲兄妹,生养我们的世界。
站在父亲角度,这个暑假发生在他三个孩子身上一场关于幻想的冒险,让他的孩子们、他,一瞬成长。
童年是场瑰丽奇妙的想象之旅,有的人正经历着,有的人早已忘却。不管记忆或遗忘,它都真实存在过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
作者简介
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935年出生在爱媛县森林中的一个小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中于阅读萨特、加缪、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于1957年5月发表《奇妙的工作》。在这一年里,大江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自此,大江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1959年3月,大江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
个人的体验》(1964)和《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1968)等一系列以残疾人和核问题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具有较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就其文艺特色而言,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日常生活的冒险》(1964)、《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68)等长篇小说。此外,大江在随笔和文学评论领域也非常活跃,著有《广岛日记》(1965)、《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和《小说方法》(1978)等作品和文论。
编辑推荐
据介绍,《两百年的孩子》是大江为了孩子们和年轻人而写的作品,里面引用了一段二十世纪法国大诗人、评论家保尔·瓦莱里的话,这段话曾让19岁时在大学教室里的大江为之感动、并将这种感动贯穿自己的一生——大江写这部书,就是为了“未来不会再度出现我们为之悔恨不尽的那些愚蠢的、恐怖的和非人性的事情”。
许金龙说,译介大江的作品,很痛苦。更重要的是,大江的作品,绝对不是那种给你带来阅读快感的书。“它的内容,让我面对时觉得痛苦——一个痛苦的世界。当然也有快感,快感就是当我把这个谜解开之后,我会觉得很痛快。诺贝尔演讲时说过,有位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发表诺奖获奖演说时,说‘我在美丽的日本’,但在大江看来,日本是暧昧的。他展示给读者的,不是川端康成似的美文,他说自己是把人类最肮脏的东西展现给世人。”但每每痛苦过后,许金龙会对这位老人肃然起敬。“他不给人快感,但让人思考。他在对人类负责,很厚重。他的东西,你可以读一个月,也可能读一年,读十年
在去演讲的途中,他不停搓手,显得非常焦虑、紧张。有人说:“先生您不必紧张,您面对的都是孩子,都是中学生。”他说:“我不只是面对他们,而是全中国的孩子;不仅面对中国的孩子,也是面对日本的孩子,面对全亚洲的孩子;这是在对未来发表演讲。我希望能够和解,能够和平,而这一切是要理解做基础的,而我是肩负着沟通使命的。”每逢重大活动,大江都很少喝水,免得需要上厕所而不方便。但那天,站在礼堂外的大江主动提出上卫生间,只为“镇定一下”,他在卫生间大约镇定了十来分钟
参考资料
两百年的孩子.豆瓣读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16 14:40
目录
概述
图书简介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