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
思想家罗隐的作品。记录了黄巢起义,唐僖宗奔蜀的史事,描写战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破坏,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记录了黄巢起义,唐僖宗奔蜀的史事,“几时睿算歼张角,何处愚人戴隗嚣?”“白丁攘臂犯长安,翠辇苍黄路屈盘。”《江亭别裴饶》:“乾坤垫裂三分在,井邑摧残一半空。”《送王使君赴苏台》:“两地干戈连越绝,数年麋鹿卧姑苏。疲甿赋重全家尽,旧族兵侵太半无。”描写战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巨大破坏,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纪昀等《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罗昭谏集》:其诗如《徐寇南逼感事献江南知己》一首、《即事中元甲子》一首、《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四首,皆忠愤之气溢於言表,视同时
李山甫、
杜荀鹤辈有鸾枭之分。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
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
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
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
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
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
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
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
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
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