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黄石市委党校
中共黄石市委下辖机构
中共黄石市委党校是黄石市委、市政府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及国家公务员、公共管理人员和政策研究人员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市政府的直属单位。黄石党校成立于1952年,前身是由襄南公学组成的黄石市委干校。近60年来,经历两次合并,多次搬迁,于1984年9月将校址建在了现址——盘龙山。1988年12月成立“黄石市行政管理干部学院”,1993年11月更名为“黄石市行政学院”,与党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承担培训全市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的双重任务。1999年4月加挂黄石市社会主义学院的牌子,具有培训党外干部的职能。2003年7月,市委撤并四个城区的区委党校,成立市委城区联合党校。
历史沿革
中共黄石市委党校从1951年创办至今六十四年,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党政干部和理论骨干,期间经历过改名和停办。现将党校创办以来的机构沿革情况分三个时期概述如下。
一、1951—1966年5月
中共黄石市委党校的前身是襄南公学。襄南公学于1951年6月撤销后,大部分干部迁到黄石。
1952年7月,由襄南公学原班干部组成“黄石市委干部学校”。
1954年6月设干校办公室。
1955年夏正式将干校改为“中共黄石市委党校”。
1957年7月,党校成立党的支部委员会,党校下设办公室、总务股、教研室。从1957年夏到1958年底没有办班,主要是校内进行反右运动。
1959年春,党校成立党的总支部委员会。
1960年市、县合并,党校由黄石港搬到大冶县城,校址设在原县委会和人武部。
1961年底成立中共黄石市委党校委员会,这时的校址又由大冶搬到黄石市区内。组织机构一直延续到1966年上半年至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为止。
二、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组织沿革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党校停办至1972年12月。
1969年5月,成立了“黄石市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地址设在青山湖畔。学习班没有设置党的组织机构,只是在行政上设了一个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970年7月党校搬到市疗养院。
1971年3月成立学习班党委,学习班办事机构也作了调整,撤销办公室成立秘书组、学习组和后勤组。年底党校又从疗养院搬到市财校。
1972年从市财校搬回到黄石港青山湖畔。
1972年12月22日,撤销“黄石市革命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成立“中共黄石市委党校”,并成立了校党委。
1973年3月根据市委的指示,市委党校与市“五七干校”合并,党校与干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市委党校、市“五七干校”下设办公室、教研室、总务科、生产科。这种组织结构一直延续到1976年10月。
三、1976年10月至今
1976年10月至1979年这段时间,党校的组织机构没有变化。
1980年,中共黄石市委党校与黄石市“五七干校”合并,内设机构为办公室、教研室、行政科、教务科、生产管理科五个科室。
1984年初,为适应当时加强党校正规化教育的需要,市委对领导班子作了调整,同时调进了二十多个有专业特长的教师,教研室由一个增加到五个。1984年6月组织机构调整为:办公室、政治经济学教研室、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哲学教研室、党史党建教研室、基础课教研室、组教科、函授站、图书资料室、总务科、生产管理科。
1984年7月,撤销市委党校党委,建立党校机关党总支,隶属市直机关党委,同时成立校务委员会。同年8月成立黄石市干部学校。
1984年10月,市委、市政府批准正式搬迁到盘龙山办学。
1985年12月27日,恢复党校党委,直属市委领导。
1985年1月,市委党校升格为大专体制,培训党员干部的规模得到提高,培训党员干部的内容进一步扩大。
1986年,内设机构增加校纪委。
1988年12月,经市编委同意加挂黄石市行政管理干部学院的牌子,同党校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总务科更名为行政管理科,组教科更名为教务科,基础课教研室更名为新学科教研室,办公室加挂党校工作科牌子,教务科加挂学员工作科牌子,增设理论教研室、校工会、干校办公室。
1989年增设劳动服务公司。
1990年,增设离退休管理科,理论研究室更名为马列主义研究所。
1991年,党校工作科从办公室划出单独设置,新学科教研室更名为行政管理教研室。
1992年,增设校办企业管理办公室、基建保卫科。
1993年,将黄石市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更名为黄石市行政学院。
1994年起,党校(院)长由市级领导人兼任。同年,撤销企业管理办公室;成立财务科;将基础理论教研室更名为教研一室,党史党建教研室、管理学教研室合并称教研二室(市编办下达的五个教研室牌子保留)。
1995年,成立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函授学院黄石学区。
1997年,将教研室合并后称为教研一室、教研二室、教研三室,成立公务员培训科(与教务科合署办公);成立了科研科、校刊编辑部(与马列所合署办公);生产科更名为园林绿化科;成立了组织人事科,微机培训科部。
1998年11月,省人事厅批准市委党校为国家公务员培训基地。
1999年,省委党校同意成立湖北省委党校函授学院黄石分院。
同年4月,黄石市社会主义学院在党校挂牌。
2000年机构改革,内部机构由18个合并为16个,分别是:办公室、纪委监察室、老干科、组织人事科、财务科、保卫科、教务科(公务员培训科)、学员组织科、党史党建教研室、经济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科研科(图书馆、马列主义研究所)、信息网络中心、函授分院、总务科和园林科。
2003年7月,市委决定撤消城区党校,成立市委城区联合党校,设在市委党校。市委城区联合党校为副县级单位,校长由市委党校一名副校长兼任。
2006年10月,省委党校在我校设立在职干部研究生教育教学点,开始在黄石地区招收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
2010年11月,市委调整市委城区联合党校,明确校长由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兼任。
2013年4月,市委党校校委会决定学员工作科从教务科分离,正式改名为学员组织科。
2014年9月,市委党校校委会研究决定电教中心正式更名为信息网络中心。
2015年8月,市委党校实施整体搬迁,新校址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汪仁镇章畈村大棋路市委党校
2015年9月,市委党校新校区(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汪仁镇)投入使用并顺利运行。
教育教学
学校实行党委、校委“双委制”领导体制。目前班子成员6人,副调研员1人。在职教职工55人,离退休人员60人。在岗教师中,专职教师17人,兼职教师8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博士后)1人,在读博士1人,全日制硕士15人。设立15个内部机构,即校办公室、老干科、组织人事科、财务科、保卫科、教务科、学员组织科、党史党建教研室、经济教研室、综合教研室、科研科(图书馆、马列主义研究所)、信息网络中心、函授分院、总务科和园林科。另外,市委城区联合党校内设城区联合党校办公室。
培训班次主要有五大类:一是主体班,如党政领导进修班、市直科长班等;二是专题班,如全市集中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轮训班;三是基层干部班,依托市委城区联合党校举办社区“两委”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培训班;四是社会办班,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五是研究生学历班,自2006年以来,共招生湖北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624人。
学校办学现址在盘龙山,校园面积441373.68平方米,约合662亩。建筑面积达15390平方米,主要为综合楼1栋、教学楼1栋、学员楼3栋、食堂(报告厅)等。校园建有盘龙坛(绿化带)、求是广场、篮球运动场。校园面积70%以上为森林植被覆盖,分布有花卉苗木、桔园、竹园、桂园、鱼塘等区域。各类教室共计19间,其中大小多媒体教室6间,学术报告厅1座,微机房1间,普通教室11间,可同时容纳1000人听课。学员楼3栋,可容472人住宿。图书室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资料2万册。
学校新校区位于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汪仁镇章畈村,总建筑面积3964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8400平方米,图书馆2600平方米,体育中心5910平方米,办公大楼3630平方米,专家公寓2890平方米,学员楼14940平方米,其他163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50人住宿和1000人培训。
现任领导
刘旻 党校校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兼任
周蔚芬行政学院院长,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兼任
费新岸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院)长、市委城区联合党校校长
皮正茂 党委委员、副校(院)长
周德求 党委委员、副校(院)长、市委城区联合党校副校长
卢文超 党委副书记
刘国容 党委委员、副校(院)长
孙爱民 校(院)务委员
胡正家 副调研员
主要职能
根据《党校工作条例》、《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及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文件的规定,我校(院)是市委、市政府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理论骨干和国家公务员、公共管理人员及政策研究人员的学校,是市委的重要部门、市政府的直属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
二、承担市内国家公务员的初任培训、轮岗培训、晋升培训和更新知识的培训;
三、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开展科学研究和决策咨询,为教学和社会实践服务,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服务;
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五、协同组织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业和表现进行考核、考察,提供学员学业档案资料;
六、负责对全市各级党校进行业务指导;
七、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学校地址
地址:湖北省黄石市老虎头路80号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中共黄石市委党校.
校院概况.中共黄石市委党校.
校院领导.中共黄石市委党校.
最新修订时间:2021-07-24 10:4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