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
中国湖北省下辖地级市
黄石市(英文名:Huangshi City),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7月,黄石市辖4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下陆区杭州东路1号。2023年年末,黄石市常住人口243.95万人,方言主要分两大类:赣方言江淮官话
名称衍变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之右岸有黄石山,水迳其北,即黄石矶也。”因其“石色皆黄”(《湖北通志》注)故名黄石。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唐虞之世,市地属三苗
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
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周夷王七年(前887年),楚王熊渠(子爵)攻杨粤至鄂(今鄂州、大冶),封其中子熊红为鄂王,市地为楚国鄂王辖地。春秋战国,属楚、秦。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前278年),分南郡竟陵以东及江南置江夏郡,从此鄂县南移属江夏,江夏郡统有鄂、下雉等14县,市地在鄂县境内。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
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221年),孙权自公安迁都于鄂(今鄂州),改鄂为武昌,并割鄂之南建阳新县,以武昌、下雉、阳新、柴桑、沙羡、浔阳六县为武昌郡,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
魏黄初四年(223年),孙权将郡治迁至夏口(今汉口)。又改武昌郡为江夏郡,市地在江夏郡之武昌、阳新县境内。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江夏郡为武昌郡,以武昌、柴桑、鄂县、阳新、沙羡、沙阳、高陵等七县属地。市地在武昌、鄂县、阳新三县境内。不久,武昌与鄂县合并,仍为武昌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东晋元帝建武元年(317年),江州由豫州移治武昌。至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年),始移浔阳。安帝义熙八年(412年),下雉县并入阳新县。市地在武昌、阳新两县境内。
南朝宋孝建元年(589年),改阳新为富川,不久又改富川为永兴,市地在武昌、永兴两县境内。梁,置西陵县于此,后废。
隋唐至宋元时期
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唐末,南方九国兴起,市地在吴国境内。唐哀帝天稿二年(905年),吴王杨行密将永兴县和武昌划出一块地盘置青山场院,进行大规模采矿、开炉冶炼。市地在吴国鄂州境内。
五代十国时,市地在鄂州武昌县、永兴县境内,梁唐时,属吴;晋、汉、后周北宋初时,属南唐。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李煜为南唐国主时,析武昌县三乡,与青山场院合并新设一县,根据《庄子·大宗师》“天地为火炉,造化为大冶”之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明清时期
明朝开国不久,朱元璋在黄石现今所辖的大冶和阳新设置兴国冶。大冶地区的铁山,成为兴国冶的铁矿石基地。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官铁年总产量为1800余万斤,洪武七年(1374年)兴国冶年产铁百万斤,足见当时铁矿开采冶炼之盛。明嘉靖年间,煤炭资源被发现,和铜矿、铁矿一起构成了黄石的矿产底蕴。明末清初,黄石还成为武汉至九江间唯一的港口,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六年(1927年),大冶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民国十九年(1930年),成立大冶县苏维埃政府,先后隶属于湖北省鄂东革命委员会、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鄂东办事处、湘鄂赣省鄂东南苏维埃政府。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国民政府在省、县之间设立湖北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市地属湖北省第二专署大冶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第一专署。当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国民党大冶县政府则流亡至毛铺等地。1938年夏天,日军逼近石灰窑,并用飞机封锁黄石港上游江面。当年7月28日,蒋介石致电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主任委员杨继曾:“汉冶萍公司大冶化铁炉等,既不便拆除,应准备爆破为要。”随后,国民党武汉卫戍总司令部派爆破队将化铁炉、热风炉等重大设备和部分厂房炸毁。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五师14旅,在大冶、阳新、鄂城等地先后建立大鄂政务委员会、鄂大政务委员会、阳大政务委员会,统属于鄂南政务委员会领导。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同年年底,国民政府正式撤销汉冶萍公司,将其全部资产交由新成立的华中钢铁有限公司,汉冶萍公司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5月15日拂晓,解放军横渡长江,石黄镇和平解放。是夜,大冶县城解放,由武汉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并设石灰窑工业特区特派员。当年6月12日,经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批准,将大冶县的石黄镇及铁麓、申五、上乐、下章等四个乡划出,成立“湖北大冶特区办事处”。同年9月29日,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工矿特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49年10月,成立湖北省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
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黄石市是湖北省除武汉市之外的第一个省辖市。
1959年,撤销大冶县建制,并入黄石市。1962年6月,恢复大冶县建制,仍属黄石市管辖。
1997年,阳新县划归黄石市管辖。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地跨东经114°31'至115°30',北纬29°30'至30°15'之间,东北临长江,与黄冈市(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鄂城区,西靠武汉市江夏区、鄂州市梁子湖区,西南与咸宁市咸安区、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瑞昌市接壤。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
气候
黄石市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
地质
黄石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以中酸性岩类的为主,侵位特征为中深成、浅成、超浅成列喷发,按成岩特征,火成岩可分为侵入岩(又称侵入体)、火山岩(又称喷发岩)。侵入岩出露面积约为368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的19.9%;火山岩出露面积约88平方公里,占市境面积的4.8%。是金牛——太和火山——沉积盆地的一部分。黄石市岩浆岩隶属燕山构造亚旋回。燕山期岩浆活动可分为早晚两期,五次侵入——喷发活动;喜山期则沿断裂局部有玄武岩溢出。黄石市境岩浆为上地幔与下地壳混合同熔型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一方面本身不断分异演化;另一方面又不断引起上地壳堆积物中组分的同化混染,使岩浆自身不断接受改造,从而显示了复杂的面貌。
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出露,计有铁山、金山店、灵乡、殷祖、阳新、姜桥6大岩体及铜山口、王豹山、傅家湾等16个小岩体。
黄石市大地构造位置及其基本特征:黄石市地处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带咸宁--大冶陷褶断束中,跨大冶凹褶断束和梁子湖中新断凹两个1V级构造单元。且大部分位于大冶凹褶断束中。本区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燕山期以前的构造以形成紧密线状皱为其特征,褶皱面多向南倾,常为倒转褶曲。燕山期以强烈的褶皱、断裂运动及大量的岩浆活动为其特征,是区内主要的成岩成矿期,形成的褶皱较为宽缓而短小,多为北北东向横跨褶皱。相对来说,燕山期以断裂运动和岩浆活动较为主要。岩浆活动在燕山早期发现为大规模的侵入活动,晚期则以喷发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喜山期以强烈的断块升降运动为特征,形成第四纪湖盆。
黄石市主要的地质构造类型:在黄石地区的地壳运动过程中,不论是水平运动还是垂直运动,对市境地质构造的影响都十分明显。这些运动所造成的主要构造类型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两种。
地形地貌
黄石市地形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延绵于湘江鄂赣三省边境的幕阜山脉,在阳新县境内有大小山峰411座。进入大冶市,分为大同山(又称南山)、天台山、龙角山、云台山、茗山、黄荆山等去脉。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拔867.7米(吴淞高度,下同),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拔840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拔8.7米。
水文水利
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与黄石市接址的鄂州市杨叶乡艾家湾,下迄阳新县上巢湖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由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及若干干流、支流和258个大小湖泊组成本地区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县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流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河段长81公里,流域面积2245平方公里。大冶湖水系流域面积1339平方公里,保安湖水系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市境内河港纵横,湖泊、水库星罗棋布,大小河港有408条,其中5公里以上河港有146条,总河长1732公里。湖泊258处,主要湖泊有11处,即:磁湖青山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舒婆湖、宝塔湖、十里湖、北煞湖、牧羊湖、海口湖,总承雨面积2469.76平方公里。水库266座,总库容25.05亿立方米。
土壤
黄石市土壤可分为6个土类,13个亚类,229个土种,主要是红壤和水稻土,土体呈黄色或红黄色,PH值居中,相对比较温和。
自然灾害
截至2023年10月7日,黄石市重点河湖库水位总体平稳。地质灾害风险性整体较低,但丘陵山区特别是居民建房、工程切坡等地段在局地强降雨条件下有发生小型滑坡、崩塌的可能,受地下水波动影响,大冶等矿集区有引发地面塌陷的可能,需加强防范。地震方面,黄石市阳新县、黄冈市武穴县、江西省九江市等交界地区近半年有连续1.0级小震发生,且该地区存在长达8年未发生4.0级以上地震的背景,平静期较长,需要关注区域内襄广断裂东段与郯庐断裂南段情况。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黄石市水资源总量42.43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05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黄石市地处幕阜山地向长江冲积平原延伸的丘陵地带,具有土地类型多样、山多平地少、难用面积大的特点。1985年全市土地总面积1850平方公里,经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相邻地市技术接边后,实控面积1800.08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0.97%,其中海拔50米以下1051平方公里,占58.4%;50-100米316.8平方公里,占17.6%;100一200米194.4平方公里,占10.8%;200一500米203.4平方公里,占11.3%;500米以上34.2平方公里,占1.9%。从地形上看,有丘陵、平原、岗地和低山,以丘陵为主,占总面积47.88%,其余依次为平原、低山、岗地。
矿产资源
黄石市境内的大冶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铊、铟、硒、碲等;非金属矿有磷、硫、含钾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润土、石膏、硅灰石等39种;燃料矿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主要矿产的储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的供矿基地。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质量好、矿层厚度大,宜于露天开采,为发展水泥等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二,襄阳第一,共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
截至2017年,黄石市已发现各类矿藏79种,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1.8%,银矿储量占湖北省的50%,硅灰石储量高居世界第一,富铁矿、金矿、天青石、硅灰石资源储量均为全省第一。
生物资源
黄石地区在中国植被区划上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而地带性植被类型则是亚热带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实际上亚热带针叶林占一定优势。此外,还有亚热带竹林、灌丛、荒山草地及人为栽种的混合植被型(街道、公园绿化带)。
黄石市植被种类繁多,截至2023年1月,已知的主要植被种类有:裸子植物7科18属30多种,被子植物150多种300余属2000余种,蕨类植物有18科30多属60余种,还有藻类、菌类、地衣、苔藓等各类植物。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其中又以菊科、禾木科、豆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葫芦科、苋科、毛莨科等植物品种为最多。
黄石地区的长乐山三叠系地层中有鱼化石,金山店等地石灰岩一、二叠系地层中普遍有腕、珊瑚化石,石龙头地区有豪猪、大熊猫、野猪、中同鬣狗、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斑鹿等化帮石,表明在两亿年前黄石地区有软体动物活动,在四五十万年前有脊椎动物活动。由于沧桑变迁,有些古代动物不复存在,但豪猪、野猪、虎、豹、狼等动物继续生存。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7月,黄石市辖4个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黄石港区下陆区铁山区西塞山区阳新县大冶市。黄石市人民政府驻下陆区杭州东路1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11年底,黄石市户籍总人口260.1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占52.6%,女性占47.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31人(常住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66‰。
截至2022年末,黄石市常住人口244.4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04%,排名全省第三,分别高于全省、全国2.37、1.82个百分点。
截至2023年末,黄石市常住人口243.95万人,城镇人口166.47万人,城镇化率68.24%。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
黄石市是一个散居民族地区。2011年,全市共有回族、满族、土家族、壮族、苗族、蒙古族、白族、瑶族、布依族、锡伯族、侗族、土族、彝族、朝鲜族、夷族、黎族、畲族、塔塔尔族、维吾尔族、藏族、羌族、水族、仡佬族、仫佬族、傣族、东乡族、高山族、哈尼族、纳西族、俄罗斯族等30个少数民族。总人口4000多人,占全市总人口0.16%,人口较多的是土家族、满族和回族。
语言
黄石方言主要分两大类,第一类是阳新大冶两个地区,他们主要属于赣方言,它们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阳新和大冶的居民,从江西的西北部迁移过来的,具体是在明代,所以它的方言特点和江西赣方言是一样的。另外黄石城区和下陆地区,属于江淮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江淮官话主要受浠水黄冈地区影响、形成的。
宗教信仰
2011年,黄石市有宗教活动场所共864处,重新登记备案的共583处,完成第一批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备案的有776人,信众20多万人。全市已建立爱国宗教团体12个,其中,市级爱国宗教团体3个、县(市)级爱国宗教团体9个。
经济
综述
2022年,黄石市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被纳入武汉都市圈核心城市、武鄂黄黄国际综合交通枢纽,武汉都市圈城市融合指数黄石市居第2位。还地桥组团、黄石临空组团纳入花湖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22年GDP2041.51亿元,增长5.6%,增速名列湖北省前茅。
2023年,黄石市地区生产总值2108.96亿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上年同期回升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96亿元,同比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53.67亿元,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1013.33亿元,同比增长6.5%。三次产业结构为6.7:45.2:48.1。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黄石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八大类价格呈“五涨三降”:食品烟酒价格上涨0.1%,衣着价格上涨2.1%,居住价格下降0.5%,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下降0.3%,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4.2%,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0.5%,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价格价格上涨1.8%。
2023年,黄石市纳入规上工业企业97家、规上服务业企业53家、限上批零住餐业212家、有资质的建筑业67家、有开发经营活动的房地产业8家。全市市场主体343357户,同比增长4.9%,新登记市场主体45693户,同比下降53.2%。
2023年,黄石市地方财政总收入253.68亿元,增长20.4%;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9.37亿元,同比增长23.9%。地方税收收入106.62亿元,增长20.0%,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达63%。财政支出553.72亿元,增长7.5%。
第一产业
2023年,黄石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9.33亿元,比上年增长4.8%。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36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7.4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种植业产值109.33亿元,增长3.2%;林业产值14.43亿元,增长25.2%;牧业产值42.31亿元,增长4.0%;渔业产值66.71亿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63亿元,增长4.9%。各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7.70万亩,增长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9.25万亩,增长0.5%;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48.45万亩,增长3.1%。完成造林面积4493.33公顷,增长49.3%。水果产量24.41万吨,增长4.9%。粮食总产量54.85万吨,增长1.99%;水产品产量25.64万吨,增长4.5%;肉类总产量11.20万吨,增长3.9%。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08万吨,减少4.6%。
冶钢农场、率洲农场、半壁山农场、荆头山农场
第二产业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黄石地区的铜矿、铁矿一直是武器和货币的重要铸造原料来源。明嘉靖年间,煤炭资源被发现,和铜矿、铁矿一起构成了黄石的矿产底蕴。明末清初,黄石还成为武汉至九江间唯一的港口,因港口矶石“石色黄”,故名黄石港。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张之洞兴建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标志着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兴起。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十大特钢之一的大冶钢厂、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生产基地的华新水泥厂、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金属公司、湖北省黄石煤炭矿务局等27个重点工业项目先后建立,成为黄石市乃至湖北省工业的脊梁。
 黄石市因为有矿冶,在近代中国占据了显要地位。与张之洞等洋务派领袖在经受帝国主义船坚炮利的刺激后,师夷长技以制夷奋力创办民族钢铁工业一样,毛泽东等新中国缔造者们,对民族工业的落后也有着刻骨铭心的痛,都有一种浓厚的钢铁情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毛泽东写道:“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人民的福利,没有国家的富强。”正是这种浓厚的工业情结,让毛泽东在1953年和1958年两次到黄石视察。在毛泽东视察的鼓舞下,1959年,大冶铁矿产矿石290万吨。到20世纪70年代初,产量达到顶峰年产505.1万吨。作为新中国的“工业粮仓”,黄石源源不断地向国家输送原材料,为振兴民族工业做出了贡献。数据显示,从建市到2008年,黄石累计向国家贡献1.9亿吨铁矿、74.13万吨铜精矿、54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产钢2865万吨、铜270万吨、水泥1.25亿吨。直接上缴利税270亿元,累计贡献350亿元。
黄石市素有“百里黄金地,江南聚宝盆”的美誉,境内矿产资源一度非常丰富,建市以来累计向国家贡献近2亿吨铁矿、80万吨铜精矿、6000万吨原煤、5.6亿吨非金属矿,直接上缴利税300亿元。从商周铜都到汉宋铁镇,从近代铁港到现代钢城,工业文明贯穿黄石历史发展的脉络。境内拥有全国十大特种钢企业之一的湖北新冶钢,全国六大铜矿之一的大冶有色,全国十大铁矿之一的大冶铁矿,全国三大水泥集团之一的华新水泥,全国销量第一、世界前三的压缩机生产商东贝,全国十大名牌西服之一的美尔雅和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产量最大的劲牌等骨干企业,形成了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化工医药等8个主导产业集群,全市百亿元企业4家,引进7家世界500强企业,大冶有色、华新水泥、大冶特钢跻身中国500强,华新、东贝、锻压分别荣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从当前的发展现状看,工业是黄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财政收入的主来源、就业的主渠道,2015年,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为52%,工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占全市税收为55%,工业就业人数占全市的49%。
经过10年不懈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黄石市已成为全国第三大PCB产业基地,沪士、欣兴、上达等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以PCB产业为圆心,上下游产业链条逐步拉升,“芯屏端网”产业集群初步形成,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仍然保持27.8%的增速。黄石市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逆势而上的良好发展态势,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和中坚力量。看增速,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2016年到2019年,连续4年稳定在8%以上,增速位居湖北省第二;看结构,黄石市八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1789.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1.5%,成为领跑黄石工业经济的主力军;看后劲,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领跑新一轮增长;看生态,黄石市已成为中国11个首批区域工业绿色转型发展试点城市,全市城市环境质量跃升湖北省前列。2022年,黄石市第4次获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年度考核优秀,闻泰科技二期、定颖电子等总投资726亿元的“双十”项目全部开工。
黄石市以港航、物流、临港产业、衍生服务业集聚为特点的港口经济快速发展。临港产业布局持续发力,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区远期拟调整为100平方公里。与新港毗邻的大冶湖核心区,规划建设“三园三馆三中心”。“以港促产、以产兴城、以城育港”,新港码头运力的突飞猛进,带来临港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中粮集团、上海宝钢、新兴际华等项目争先落户;中国重科、中国有色、中国平煤等企业纷至沓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钢铁板材加工、建筑现代化四大临港主导产业加快集聚。
2023年,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0%。其中,采矿增长12.9%,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7.3%。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值增长17.9%,国有企业下降0.9%,集体企业下降68.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0.2%,股份制企业增长5.6%;大中型工业企业增长3.8%。从主要行业看,金属制品业产值同比下降9.2%;农产品加工业同比增长4.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下降14.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3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2023年,黄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62家,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202家,比上年减少46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1.1%;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33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0%;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7.1%。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530.99亿元,同比增长4.6%;利润95.43亿元,同比下降7.0%;利税149.00亿元,同比下降0.01%。工业品出口交货值98.89亿元,同比下降3.1%。
2023年,黄石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534.49亿元,同比增长5.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121.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34.9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7%。建筑业增加值132.3亿元,同比增长7.3%。
黄石市境内有西塞山工业园区、长乐山工业园区、黄石港工业园区(黄石市黄石港区江北管理区、黄石市江北农场)等。
第三产业
2022年,黄石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2%,黄石获评湖北省服务业发展突出贡献市,下陆区、三丰智能、劲牌持正堂等入选省“两业融合”试点。最早落户的沪士电子,带动了黄石PCB产业发展。年末,黄石市共有“光芯屏端网”产业链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30家。
2023年,黄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3%。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同比增长35.9%;外商港澳台投资同比下降65.2%;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2%;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6.8%,比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9.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9%;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8.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3.7%。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12.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同比下降54.4%,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6.1%;专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7.1%。农副食品加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4.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同比下降18.2%;纺织业投资同比下降32.9%。在第三产业投资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同比增长48.2%;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增长166.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同比下降5.1%;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118.4%;教育投资同比下降26.1%。在建的亿元以上项目526个,同比增加42个。房地产开发投资115.55亿元,同比下降17.8%。商品房施工面积1196.65万平方米,下降2.9%;商品房销售面积185.8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
2023年,黄石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9.92亿元,同比增长8.7%。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完成198.18亿元、725.98亿元、9.40亿元、136.36亿元,分别增长7.0%、增长8.8%、增长13.1%、增长9.9%。从商品消费类型看,限额以上单位日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4.4%,服装鞋帽类零售额同比下降5.3%,汽车类零售额同比增长0.8%,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3.4%。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下降8.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3.8%,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2.3%,家电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3%。
2023年,黄石市邮政业务总量14.79亿元,增长18.3%。运输物流、信息、租赁和商务服务等达到国家标准的各类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26家,实现营业收入168.66亿元,增长1.7%。其中交通运输邮政业营业收入61.45亿元,增长10.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7.41亿元,增长10.1%。
截至2023年末,黄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705.06亿元,比年初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849.33亿元,比年初增长14.9%。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47.13亿元,比年初增长14.1%。保费收入65.42亿元,增长2.2%;其中,财险收入18.2亿元,增长10.7%;寿险收入47.22亿元,下降0.8%;保险赔付支出22.81亿元,增长19.2%。
经济功能区
黄石市境内经济功能区主要有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阳新经济开发区金海开发区城东新区等。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湖北省第二家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成立于1979年,素有“千年铁镇”“江南聚宝盆”等美誉;2019年4月,黄石开发区与铁山区实施一体化发展改革,现辖6个镇街,470平方公里,23万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全国第三大PCB生产基地,2022年,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挺进全国高质量发展园区百强、位列第97位,成功迈入国家级经开区五十强,位列第49位。
阳新经济开发区,位于黄石市阳新县,成立于2006年,是湖北省级开发区,黄石三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区域总面积60.81平方公里。2012年荣获全省竟进提质“十佳”开发区。
阳新县城东新区位于长江中游、富河南岸,毗邻阳新县老城区,西至经济开发区,南临莲花湖,东接胜利路,北到兴富大道。早在2008年,《阳新县县城城东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编制,2010年6月经阳新县人民政府批复实施。2013年8月,作为阳新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阳新县城东新区与综合管理区、国营综合农场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合署办公。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黄石市幼儿园531所,在园幼儿76007人;普通小学348所,在校生228060人;普通初中110所,在校生113159人;普通高中27所,在校生57546人;中职学校8所,在校生17208人。
医疗卫生
2023年,黄石市拥有卫生机构1559个,其中,医院57家,卫生院3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4家,妇幼保健院(站)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个,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20534张,卫生技术人员2229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210人,注册护士10429人。
科学技术
2022年,黄石市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强市试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4.3%,居湖北省第2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82家、增长1.7倍。
2023年,黄石市纳入高新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25家,比上年净增66家,高新产业队伍继续壮大。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63.3亿元,比上年减少0.8亿元;占GDP的22.0%。全市专利授权5022件,商标申请4905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99件。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
文化事业
2023年,黄石市共有国有文艺院团3个,群艺(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7个,全市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9个。其中文博系统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8个,厂矿企业管理的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有线电视用户27.2086万户。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体育场地1.25万个,体育场地面积708.68万平方米,黄石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0平方米。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田径场地341个。其中,设有400米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58个,占17.01%;其他田径场地283个,占82.99%。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游泳场地50个。其中,室外游泳池15个,占30%;室内游泳馆35个,占70%;天然游泳场0个。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球类运动场地7678个。其中,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场地4214个,占54.88%;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3280个,占42.72%;其他球类运动场地184个,占2.40%。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冰雪运动场地1个。其中,滑冰场地1个,占100%;滑雪场地0个。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全民健身路径4044个。黄石市健身房156个。
截至2023年12月,黄石市健身步道132个,长度727.84公里。
社会保障
2023年,黄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794元,增长5.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57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1540元,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89元,增长11.8%。城镇恩格尔系数31.3%,农村恩格尔系数30.0%。
2023年,黄石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48万人,新增扩面参保2.6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8%。
环保事业
2023年,黄石市全社会用电量183.21亿千瓦时,增长5.4%。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981.01万吨标准煤,下降0.2%。其中,煤炭消费量990.62万吨,下降0.7%;焦炭消费量263.65万吨,下降2.4%;天然气消费量4.89亿立方米,增长3.5%。
2023年,黄石市城区优良天数为295天(优86天,良209天,有效天数365天),累计优良天数比例为80.8%,较去年同期(优良天数287天,有效天数365天,优良率78.6%)相比,优良天数增多8天,优良天数比例提高2.2%。
交通
综述
黄石市在国家“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国际区域运输通道中,位于“纵3”满洲里至港澳台运输大通道(东北亚国际运输通道主轴)、“横9”沿江运输大通道与“横10”上海至瑞丽运输大通道(东南亚国际运输通道主轴)三大综合运输通道交汇处;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区域性铁路物流节点。
黄石市处于京广、京九两条铁路大动脉与京珠、沪蓉、大广、杭瑞四条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是承东启西、贯南通北之地。
2023年,黄石市完成公路旅客运输量1311.82万人次,下降8.8%;完成公路货物运输量6131.89万吨,增长14.0%。完成水运货物运输量2482.66万吨,增长22.6%;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8338.50万吨,增长21.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46.07万吨,增长11.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57553.5标准箱,下降24.1%。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334098辆,增长4.8%。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303412辆,增长5.1%。民用客车保有量306818辆,增长5.3%;民用货车25103辆,下降1.1%。
公路
黄石市是179个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之一,大广、沪渝、福银、杭瑞、武阳五条国家高速公路和蕲嘉、鄂咸、麻阳三条省级高速公路在境内纵横交汇,形成“三横二纵二联二环四桥”高速公路网,“六纵六横三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四通八达通村联组的农村公路网。截至2023年底,全市在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609.174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187.854公里/百平方公里、35.22公里/万人。按行政等级分:国道511.745公里(国家高速公路5条计238.402公里,普通国道4条273.343公里),省道683.721公里(地方高速公路3条93.921公里,普通省道14条589.8公里),县道1127.401公里,乡道1469.283公里,村道4802.095公里,专用公路(高速连接线)14.929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332.323公里,一级公路518.073公里(含高速连接线14.929公里),二级公路685.694公里,三级公路215.997公里,四级公路6857.087公里。截至2023年末,黄石市公路通车总里程8609.174公里,增长2.3%。其中,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32.323公里,增长37.9%,一级公路518.073公里,国道511.745公里。
【客运站场】截至2023年底,黄石市有公路客运站17个,其中:一级站2个(市中心客运站、罗桥客运站),二级站2个(大冶中心客运站、阳新官桥客运站),三级站6个,四级站4个,五级站1个,简易站1个,综合服务站1个。农村客运中,2021-2023年新建候车亭334个,包含直亭式候车亭107个,港湾式候车亭227个。其中:市辖区新建89个,阳新县新建153个,大冶市新建92个。
【公交站场】截至2023年底,黄石市有公交首末站场39个,停车场42个。
铁路
黄石市是全国98个区域性铁路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境内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15.3公里,其中:黄石境内武九客运专线83.8公里为高速铁路,运营时速250公里;黄石境内武九铁路98.2公里,为一级复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另有武九附属线、铁黄支线(已停运)、铁灵线、铜大线、山南铁路、新港货运支线等支线铁路。
2017年9月21日,武九客运专线全线贯通正式运营。即日起,阳新县有11趟高铁可到达温州南、厦门北、福州、南昌西、郑州东等各地,还有1趟动车从阳新始发直达襄阳。
截至2023年底,黄石市共有铁路客货运站17个,其中,铁路客运站共计6个:黄石北站、大冶北站、黄石站、阳新站、白沙铺站和枫林站。位于武九客专线上的共有5个,分别是黄石北站、大冶北站、阳新站、白沙铺站和枫林站。位于武九铁路上的客运站共有2个,分别是黄石站和阳新站(该站与武九客专线站点重合);铁路货运站共计11个:铁山站、阳新站、新下陆站、罗家桥站、大冶站、铜录山站、金山店站、黄石东站、灵乡站、西塞站、棋盘洲站。位于武九铁路上的货运站有9个,分别是铁山站、阳新站、新下陆站、罗家桥站、大冶站、铜录山站、金山店站、黄石东站和灵乡站。位于山南铁路及新港货用支线上的有2个,分别是西塞站和棋盘洲站。
水运
黄石港是全国53个、内河28个主要港口之一、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可常年通航10000吨级船舶,具备海关、商检、保税等通关功能,建成“一高一铁三快速”的港口集疏运体系。港口航线内联外通,常态化开通至上海外高桥、洋山港等地多条国内国定班轮航线,近洋直航已通道国内沿海、韩国釜山等地,货轮可直达日本、香港以及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并连通欧美诸国的中转航线。铁水联运线路上至四川、重庆等大西南、大西北地区,下至上海、宁波等长三角港口。按照最新的《黄石港总体规划》,黄石港按辖区分为城区港区、棋盘洲港区、阳新港区3个港区,主要分布在上起花港、下迄天马岭(江西省与湖北省交界处)总长约76.87公里的长江干线上,81.3公里的富水河也有部分码头。截止到2023年12月,黄石港拥有生产性泊位47个(含危货泊位5个),非生产性泊位14个。最大靠泊能力10000吨级,拥有千吨级以上泊位47个。
黄石新港多式联运项目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前港后园、港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2021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被命名“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我市高效率推行“一单到底”的优质高效综合运输服务,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促使黄石港由“终点港”向“中转港”转型。2017年8月底开通至韩国釜山港的外轮直航(每月一班)、黄石始发至上海外高桥、洋山港的江海直达始发班轮(均每周一班,规划增至每日一班),彻底改善黄石新港多年无外轮、无固定班轮的局面,进一步提升黄石港国际港口的潜力。2021年10月,携手舟山港开通黄石-舟山江海联运暨水铁联运全国首制江海直航船舶服务长江中游江海直达航线,开启了江海联运高质量发展新局面。2022年对接开通了新港出发的“中欧班列”。
黄石市境内航道总里程247.6公里,其中:长江一级航道60.8公里(界河航道);内河航道186.8公里,通航水域主要有10条航道,包括:五级航道1条;六级航道3条,七级航道4条,七级以下航道2条。
人文
综述
考古发现的遗址和文物表明,黄石地区是中华青铜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隋朝时期,晋王杨广下令在铁山南设置十座炼炉,铸造五铢钱;南宋时,岳飞令岳家军在大冶一带劈山开矿,锻造“大冶之剑”与金兵作战。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等人,也留下了在黄石采矿冶炼的形迹。据《隋唐五代史》记载:“唐天佑二年(905年),杨吴武昌节度使秦裴在治7年,积军储20万,开青山大冶,公家仰足。”这是历史上对大冶“青山”作为冶炼之所的最早记载。事实上,在秦裴之前,唐代大文豪韩愈的父亲韩仲卿曾在武昌县令任上,为当地的矿冶开发做出了贡献。
黄石市在长达三千多少年的矿冶文化发展史中,形成了以众多矿冶业为主体的工业文明、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也形成了各种黄石乃至中国与世界先进的生产力、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文化;矿冶文化是黄石的根基和灵魂、成为引导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智力支撑与文化力量。
截至2023年9月,黄石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人类非遗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饮食
习俗
艺术
布雕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一绝”,居荆楚民间工艺十大绝技之首;布雕是传统的布贴、绘画技法与改进的刻刀、烙铁等工具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雕刻技艺,集雕刻、剪纸、油画、版画等工艺于一体。
阳新布贴是在一块底布上通过剪样、拼贴、缝制、刺绣制作而成的具有浅浮雕效果,起源于阳新的传统工艺美术。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被称为“神奇的东方特有的艺术品”。长期以来,阳新布贴深藏于民间,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
阳新采茶戏是明清时期,收沿长江水路和鄂赣陆路传播的同名和异名剧种影响,于清道光年检,成为独具风格,行家齐全,具有一定阵营的地方剧种,已有200年历史,清末民初又受阳新籍汉剧大师朱洪寿的带动和汉剧的深刻影响形成其近代形式,并向周边县市流布。
2018年1月,湖北人民省政府颁布《关于公布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湖北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正式公布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384部和“全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0家。黄石市图书馆的4部古籍入选第一批《湖北省珍贵古籍名录》。此次入选的4部古籍为《松雪斋集十卷外集一卷附赵公行状一卷》,(元)赵孟頫撰,清康熙刻本;《五代史七十四卷》,(宋)欧阳修撰(宋)徐无党注,清乾隆四年(1739年)武英殿刻本;《大学衍义补一百六十卷首一卷》,(明)丘濬撰,明万历三十三年乔应甲刻本;《高梅亭读书丛钞十三种》,(清)高嵣集评,清乾隆五十三年广郡永邑培元堂杨氏刻本。
文物古迹
黄石市呈群落式分布的地质遗迹与矿山遗址有2000多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由铜绿山古铜矿遗址(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华新水泥厂旧址(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组成,是一个集矿产开采、冶炼、制造、加工为一体的矿冶遗址群,完整地展现了自先秦时期起至近现代黄石地区从事矿冶生产活动群体不间断的矿冶生产和生活,其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是世界矿冶工业发展的稀有见证,代表了中国古代青铜时期和近现代工业化开端时期矿冶工业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2011年12月,省政府批准设立“湖北黄石工业保护利用片区”,是湖北省唯一的工业遗产保护片区。2012年11月,黄石矿冶工业遗产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中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项目。2017年1月,《黄石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正式施行。2019年,黄石成立工业遗产保护中心。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位于大冶市金湖街道办事处,发掘出自西周(前11世纪至8世纪)至西汉(前5世纪至2世纪)的采矿井、巷360多条(个),古代冶铜炉7座。它发现于1973年,是迄今为止我国保存最好、最完整、采掘时间最早、冶炼水平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古铜矿遗址,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观后赞叹不已,并被誉为“这是中国继秦始皇兵马俑后一奇迹”,“可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铜绿山古铜矿遗址1982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由国务院申报有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遗产。
鄂王城城址位于大冶市高河乡胡彦贵村南500米。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为鄂东南极为重要的一处历史文化古城址,是东周时重要的楚城遗址。城址依岗地而建,西南部较高,东北部较低,高出附近地面约5~10米。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400米,周长1533米。城垣系红褐土夹黄斑土夯筑而成,夯层厚约0.1米。南、北垣部分被毁,东、西垣保存较好,底宽约20米,残高约4.5米。现有缺口7处,其中东垣偏北缺口宽约15米,北垣中部缺口宽约12米,可能为东城门和北城门。垣外有护城河遗迹,残宽约10~20米。城内发现夯土基址1处,面积约2000平方米;窑址2处,平面呈椭圆形,宽约1.2~1.4米,高约1.4~1.5米。城外西部及西南、西北岗地分布有成群的封土墓,封土高约1~3.5米,直径约14~20米,墓内填有白膏泥、木炭、卵石。城内及周围曾采集有石斧,铜戈、镞、戟,铁斧、刀,陶鼎、鬲、豆、罐、盂、瓮残片等。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港革命旧址,位于阳新县西南部的龙港镇,地处湖北的阳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宁、瑞昌4县交界处。这里保存着鄂东南特委、龙燕区苏维埃旧址和彭德怀旧居等革命旧址70余处,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9处。其中12个旧址集中分布在龙港镇区600米长的老街-红军街。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景点有龙港老街龙港革命历史纪念馆、龙港烈士陵园、龙港烈士墓林、彭杨学校等。
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最早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所在地。现完整保留有冶炼铁炉、高炉栈桥、日欧式建筑群、瞭望塔、卸矿机等遗存。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为修建芦汉铁路,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汉阳铁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盛宣怀在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的基础上,成立了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它集勘探、冶炼、销售于一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用新式机械设备进行大规模生产的、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合企业。
大冶兵暴旧址位于大冶大道25号(现大冶外国语学校旁),为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武备学堂,属晚清学宫式建筑,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常设革命历史纪念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大冶兵暴旧址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的重要革命遗址,它的维护和保存,对于研究湘鄂赣边区、鄂东南地区的革命斗争史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红军史提供了实物见证。它的发掘和利用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固定场所。1993年,大冶兵暴旧址被湖北省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位于刘仁八镇刘仁八路1号,原为刘仁八村大土豪刘步阶的庄园,建筑面积2394平方米,常设革命历史纪念展厅面积600平方米。该旧址始建于清朝晚期,平面布局为一进三幢连五砖木结构。它是中西结合的晚清建筑群,抬梁式雄伟高大的木质结构,雕梁画样的建筑风格,以及壁画、浮雕、石刻、玉栏等,对研究晚清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对研究乡村大地主的庄园及其生活方式都有较高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旧址内设有彭德怀卧室、作战会议室、卫生室等依次排列。红三军团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的不朽功勋,人们永远铭记在心。红三军团革命旧址现在已成为红色旅游和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胜地。1992年,红三军团革命旧址被湖北省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3月,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确定为湖北省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大路铺遗址位于阳新县白沙镇土库村,遗址东北、东南、西南三面边境为山地环抱。遗址呈不规则长方形,高出四周地面约5米。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面积8万平方米。遗址于1981年发现,1983年、1990年、2003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658.5平方米。清理不同时期的灰坑、陶窑、房子、沟、井、墓等遗迹。出土新石器时代的遗物以陶器和石器为主。商周时期的出土物除陶、石外,还出土了大量的与矿冶和铸造有关的遗存。大路铺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阶段的遗存,其中的商周遗存代表了江汉地区商周时期一个独立地域文化类型。大量与矿冶相关的遗存,表明它是当时鄂东南地区古矿冶遗址中的高级别聚落,为研究鄂东南地区古代矿冶生产、青铜器铸造及其技术水平提供了宝贵资料,也对建立鄂东南及相邻地区(皖西南、赣北)此类文化类型的分期年代有着重要意义。
地区象征
1985年11月23日,黄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决议,确定樟树为黄石市市树,石榴花为黄石市市花。
风景名胜
综述
黄石市设立了国内唯一工业遗产片区,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汉冶萍煤铁厂矿旧址、华新水泥厂旧址、大冶铁矿东露天采场旧址“四大工业遗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自然造化与人文聚结,浑然天成,千岛点缀的仙岛湖、海拔520米的山巅“天空之城”、千年古战场西塞山、“三楚第一山”东方山、“溶洞教科书”枫林地心大峡谷,自然人文,美美与共。黄石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学科普资源和完备的近现代工业旅游资源体系,每年有30多万人次开展研学游,2023年有5万外地人来黄研学参观。截至2024年6月,黄石市2024年以来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337万人次,同比增长36%,实现旅游收入76.91亿元,同比增长45%。
重要景点
黄石市作为“中国观赏石之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孔雀石集散地和全国四大矿物晶体观赏石交易中心之一。黄石矿博园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拥有地矿科普馆、矿物精品馆、化石精品馆、矿晶摄影馆及光华收藏馆等五大场馆。该园在云集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件各色精美矿物原石和饰品的同时,还有中国四大古生物化石群一一亮相,能深入了解黄石地区海陆变迁、特色资源的分布及形成过程,从历史、文化、科技等诸多方面全方位地了解科普地质知识。
黄石国家矿山公园是中国首座国家矿山公园,是一代伟人毛泽东生平唯一视察过的铁矿山。核心景观“矿冶大峡谷”被誉为“亚洲第一天坑”。东西长2.4公里,南北跨度1公里,最大垂直高度达444米、坑口面积达108万平方米。景区内有亚洲最大的硬岩复垦林内,面积达247万平方米的刺槐,向世人展示了“石头上种树”的奇迹。
东方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及省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因西汉文学家东方朔曾在此结庐读书、修道炼丹而得名,被誉为“三楚第一山”。景区由曼倩垴、揽胜垴、走马寨三大主峰组成,保存有“青松倒插、白莲频开、铁牛懒卧、石船高撑、月涌禅关、仙履日暄、灵泉卓锡、道洞支停”等古八景。
西塞山三面环江,唯有一脉纤立山梁与千里楚山相接,素有长江中下游门户之称,为古樊楚三名山之一。西塞山壁立江心,横山锁水,危峰兀突,雄奇磅礴,为历代江防要塞。“孙策攻黄祖”、“李自成大战清军”、“铁索横江”等战事均发生在此地。  此山风光壮丽,其中胜迹桃花洞,隐现于飞壁流云之间,幽深古奥,神韵盎然,历代文人骚客畅游与此,唐代诗人张志和曾留下了“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千古佳句。 山上如北望亭、桃花亭、元真子钓鱼台、三国古栈道、龙窟寺等景点。
“天空之城”是1002个岛屿之上、海拔510.1314米的云端之巅,占地近600平方米的乳白色钢架全玻璃观景平台,是中国国内最大、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单体玻璃平台。
仙岛湖内1002个岛屿星罗棋布,因湖畔山崖上悬有一块“灵通仙岛”的古匾而得名,是省级生态旅游风景区、中央电视台影视拍摄基地,与浙江千岛湖、加拿大千岛湖并称“世界三大千岛湖”。
对外交流
截至2021年底,湖北省与世界5大洲44个国家的28个省(州、大区、县)、78个城市,共建立106对友好城市关系。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0 14:16
目录
概述
名称衍变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