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
2010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医微创入路解剖彩色图谱》是2010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吴汉卿。该书共收入彩色图谱近800幅,大部分以人体新鲜实物标本为素材,微创入路局部解剖清晰美观、本图谱填补了中医微创解剖的空白,内容实用,科学性强,适用于广大中医微创临床医师阅读参考,对中医微创教学、科研也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内容简介
作者经过近30年临床实践,在《中华针刀·水针刀微创治疗学挂图》及《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挂图》基础上,结合大量尸体解剖标本,并与真实人体结构相结合,分为头面部、颈部、胸背部、腰骶部、胸腹部、肩及上肢部、臀髋下肢部等7大章节,从三维解剖学角度介绍了应用水针刀微创技术及筋骨针法治疗常见骨伤、软组织损伤、疼痛疾病及脊柱相关病的体表定位、解剖层次、进针方向、微创入路及刀法要点、部分附以实际诊治病例。
作者简介
吴汉卿,男,主任医师,教授,水针刀微创新技术及筋骨针法发明人,脊柱相关病九大诊疗区创立者。现任河南省南阳水针刀新针法研究院院长、南阳水针刀新针法专科医院院长。张仲景国医学院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特聘主任医师,国家人事部中国骨伤人才学会微创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骨伤微创水针刀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微创针刀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骨伤教材《软组织损伤治疗学》副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脊诊整脊微创技术学》副主编,南阳市政协委员.
作品目录
第1章 头面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头颅部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 头颅部筋膜层次
第三节 头面部的骨骼特点
第四节 头面部的肌肉特点
第五节 头面部的血管
第六节 头面部的神经特点
第七节 舌咽神经痛
第八节 迷走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九节 枕部神经
第十节 副神经的分布
第2章 颈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颈部境界与分区
第二节 颈部层次结构
第三节 颈部骨关节特点
第四节 颈部常见损伤的韧带
第五节 颈部的软组织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颈部的血液供应
第七节 颈部危险区的划分
第八节 颈椎病水针刀微创入路
第九节 颈丛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十节 臂丛神经分布
第十一节 颈部交感神经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3章 肩及上肢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肩部体表标志
第二节 肩部肌肉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肩部骨关节结构
第四节 肩部血液供应特点
第五节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臂部的筋膜分布
第七节 上臂肌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八节 上肢血管及神经分布
第九节 肘关节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十节 肘管的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一节 肘关节的微创入路
第十二节 臂部的软组织筋膜层
第十三节 臂部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四节 腕关节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五节 手部解剖定位及微创入路
第4章 胸背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胸背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胸椎的骨骼特点
第三节 胸部血液供应
第四节 胸背部脊髓与神经
第五节 胸部内脏神经节
第六节 背部的层次结构
第七节 背部韧带及骨骼特点
第八节 胸背部危险区的划分
第九节 胸背部常见损伤及水针刀微创入路
第5章 胸腹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胸腹部体表标志
第二节 胸腹部肌肉分布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胸腹部的血管及神经分布
第6章 腰骶部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腰骶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腰骶部筋膜及肌肉分布
第三节 腰椎骨骼特点
第四节 腰部神经分布
第五节 腰骶部交感神经
第六节 腰部危险区及安全区
第七节 腰骶部常见疾病微创入路
第八节 骶后孔局部解剖及水针刀旋转分离术
第九节 骶管局部解剖及骶管水针刀分离术
第7章 臀及下肢三维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一节 臀股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二节 臀髋部肌肉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三节 髋关节的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四节 臀部的血液供应
第五节 股部肌肉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六节 臀及下肢神经分布
第七节 膝关节局部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八节 膝与小腿部的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九节 膝与小腿部的血液供应
第十节 膝与小腿部的神经分布
第十一节 足踝部体表标志及解剖定位
第十二节 足部的肌肉解剖及微创入路
第十三节 足踝部血管与神经分布
第十四节 足部常见损伤及微创治疗
附录
作品影响
该作品获得第三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作品科学技术类奖。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0 09:4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