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棘茄鱼(
学名:Halieutaea sinica)为
蝙蝠鱼科棘茄鱼属的
鱼类。在中国,分布于
南海、
台湾海峡等海域,属于近海暖水性底层小型鱼类。可作药用。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汕尾、碣石、北海。华棘茄鱼体平扁,头宽阔,圆盘状。吻短小,不突出。口中大,前位,平横,弧形,下颌微短;颌齿细尖,下咽齿丛锥形。鳃孔小。
形态特征
测量标本24尾,体长55.5~112.0mm,采自福建福鼎台山岛、平潭东庠、厦门、台湾浅滩,广东汕尾、遮浪、闸坡、珠海、碣石、上川岛、达壕,海南三亚、白马井,广西北海。
背鳍I,4;臀鳍4;胸鳍1~13;腹鳍5;尾鳍9。
体长为体高5.8~7.1倍,为头长1.6~1.8倍,为头盘宽1.3~1.4倍,为尾长
3.3~3.5倍。头长为吻长5.5~11.2倍,为眼径6.6~8.9倍。
体甚平扁,躯干部短小,尾短锥形。尾柄长为尾柄高1.4~2.1倍。头盘宽阔,圆盘状。吻不突出,很短,吻长小于或等于眼径,前缘中央内凹,形成吻凹窝,收纳吻触手。眼中大,位于头盘背部,眼间隔微凹,眼间隔宽为眼径1.1~1.8倍。鼻孔每侧2个,互相接近,位于吻侧下部眼前方,前鼻孔具短鼻瓣,后鼻孔较大,圆形。口中大,前位,水平横裂,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上下颌齿细小锐尖,排列成绒毛状齿带;犁骨、腭骨及舌上均无齿。下咽部齿丛呈锥形,前方宽阔,后方窄长。唇发达。鳃孔小,圆孔形,位于胸鳍基部内侧的背方。鳃两对半,第一鳃弓无鳃丝,第四鳃弓有l半鳃。具鳃耙,呈小突起状。肛门位于臀鳍稍前方。
体无鳞片,背面具硬棘,棘细长尖锐,基部呈星状,具3~5基叶,棘刺间的皮肤光滑裸露。眶上棘和吻上棘发达。吻凹窝四周具数强棘,下颌下缘及口角处具许多强棘。头盘周缘具特别粗强的硬棘,棘的基部连成锐缘,硬棘顶端有2~5小刺。尾部侧方亦具1行较大的强棘,少数棘的顶端有2小刺。头盘腹面左右侧沿周缘强棘基部的内方具1行大棘,各大棘的顶端有时具2~4小刺。左右行大棘在吻端相连接,后方延伸达胸鳍基底前方。头盘腹面有一些分布不均匀的分散小棘,基部呈星状,在胸鳍和腹鳍基部之间较密集,小棘间的皮肤光滑裸露。
第一背鳍仅具1鳍棘,形成短棘状吻触手,藏于吻凹窝内,其顶端的拟饵体3叶状。第二背鳍位于尾部,基底较短,起点在肛门后上方。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起点在第二背鳍基部后端下方,鳍条较长。胸鳍位于头盘后方,鳍条较长,假臂状构造发达。腹鳍喉位,较大,位于头盘腹面中部。尾鳍发达,后缘截形。
体背棕红色,腹面浅红色。头盘背面左右侧各具一暗色“H”形斑纹,暗斑的内侧支在眼间隔后方有时相连。鳃孔边缘具一暗色环纹。背鳍灰棕色;胸鳍和尾鳍后缘具暗褐色横带。
生活习性
中华棘茄鱼为近海暖水性底层鱼类,个体一般在110 mm以下。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本种现知仅产于中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沿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