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福》是
康熙皇帝在康熙盛年
国运隆盛时的
御笔书法。该“福”字自成一体,气势蓬勃,道劲有力,是康熙皇帝
盛年极其珍贵的
墨宝。
简述
据说该“福”字是康熙皇帝为其祖母
孝庄皇太后六十寿辰祈福所书,时因皇太后体衰病弱,康熙操心祖母身体
康泰,一日梦中悟出如何结合运势,为祖母祈福,特于乾清宫升座,举行极为隆重的御笔挥毫大典,将梦中由上天感应的该
福字书成敬献
祖母,
皇太后得该“福”字后身体日见好转,并得长寿,享75岁高龄成为佳话,故康熙认为该字很有灵气,令人刻于一石条之上,置于宫中,奉为
大清国宝,300年来该“福”字灵验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传说得该“福”字者,便能得福阴庇护,心想事成,平步青云有如神助。
中华第一福的这个“福”字是
恭王府福字碑拓本,为康熙皇帝沐浴斋戒三日之后所写,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这个“福”字中还包括:子,才,寿,田,多,五个汉字,代表“多子、多才(财)、多田、
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
五福”合一之“福”。周总理亲自命名为“中华第一福”。
天下第一福解析:
第一:因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御“福”加御玺镇福,奇珍无比。
第二: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第三: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在这福御宝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第四: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该“福”字左部偏旁颇像一个“才”字,隐含“子”字,右部似王羲之所书“寿”字,右上角极似“多”字,右下部又似“田”字,再加上左上角的一点,呈现“多一点”的整体含意,其间包括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
第五: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自得此“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享高龄得以善终。可谓“福”字之灵,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而康熙为祖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康熙一生政绩卓著:招降郑氏而收复台湾、平葛尔丹以定蒙古、重创俄罗斯而重夺雅克萨,完成了天下民族的大一统,康乾盛世至此发端。康熙执政61年,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一生有子数十,子孙满堂,恰应“多子”之端;康乾盛世,国富民强,为“多才(财)”;裁撤三藩、收复台湾、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这些俱是开疆拓土,合了“多田”之兆;与孙乾隆帝各执政逾一甲子,均以高寿善终,正是“多寿”之人;国泰民安则是万民“多福”。这切都印证了此福“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之说,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故而,这个“福”字又被认为是汲天地灵气的古今第一灵验之福。为了永久保存这福世上独一无二的“福”字,孝庄亲命将其刻为石碑,成为皇家至宝。可谓:“请福聚福、送福得福” “天下第一灵验之福”!
方位历史
位于北京
什刹海西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王府有“三绝”———西式门、戏楼和“福”字碑。其中以
庋藏在萃锦园秘云洞内的“福”字碑最为珍贵,因为它是康熙御笔。而康熙一生罕有题字,今天的北京城内,除公文外,经考证的康熙题字只有三个:“无为”和“福”。“无为”二字书于
交泰殿悬挂的匾额上,其意有二:一,告诫君王不必过多干涉臣子作为,行“无为之治”;二,交泰殿是朝廷与后宫分界之所,此匾乃是警醒后宫到此“无为”,不要干涉朝政。然而如此重要的匾额也未加盖“康熙御笔之宝”,而“福”字上却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加顶,足见康熙对其何等重视。
康熙为什么会如此重视这个“福”字呢?康熙三岁没有了母亲,是孝庄皇太后一手把他抚养大的。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
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康熙精选了一只上镌“赐福苍生”正楷四金字的毛笔,在丝绢制作的纸笺上一气呵成写就了倾注对
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决定破例加盖“康熙御笔之宝”印玺———玉玺是皇帝权力的象征,一般只能盖在
圣旨和重要的公务文件上,绝对不可能盖在一般的书法作品上———而且印玺即没有盖在“福”字的左下方,也没有盖在“福”字的右上方,而是郑重地盖在“福”字的正上方,寓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15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
康熙倾注爱心所写的这个“福”字,有意无意间还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首先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以来从未有哪个书法家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的,由此成为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堪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其次,这一“福”字中暗含“多子、多才(财)、多田、
多寿、多福”数个汉字,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
五福”合一之“福”。第三,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世称“长瘦福”,即长寿之福。也就是从这个“福”字起,清朝有了每年新年御赐“福”字的定例。孝庄太后于临终前为了永久保存孙子玄烨送给自己的弥为珍贵的“福”字,亲命将其刻在石碑上,伫立于宫内。不料传至乾隆时期,这块“福”字碑却神秘地失踪了!
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
恭王府,考古人员意外地在萃锦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的康熙“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
天下第一福”。
藏于皇宫的“福”字碑怎么跑到萃锦园了呢?据
野史上说,是和珅从宫中偷运出的。他把“福”字碑镶嵌到园中秘云洞内的石壁上,而此石壁上隐藏了一个“寿”字,碑上的“福”字正好是那个“寿”字的一点,使这里成了“福中有寿,寿中有福”的风水宝地。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
皇宫戒备森严,
和珅将一块石碑偷运出谈何容易?!再者,和珅
第宅几易其主,岂有“福”字碑不被发现之理?!笔者最近看到一个资料,称
乾隆将康熙的“福”字碑赐给了自己的宠臣和珅,和珅命人运来几千块
太湖石,在萃锦园砌成京城一条巨龙,这条龙的位置正好在北京的龙脉上,他将“福”字碑藏在龙穴悉心供奉,称之为“
洞天福地”。和珅从此洪福齐天,
官运亨通,而且财源广进,一时富可敌国。嘉庆继位后,好几回想将“福”字碑迁回宫中,由于担心动了龙脉导致动摇大清江山的根基,没有
付诸行动。这一说法迄今虽亦无史记可考,但笔者认为其可能性更大。(来自北京晚报)
文化传承
观同,被授予爱新觉罗皇家写福文化第十一代传承人,传承康熙御笔“
天下第一福”皇家写福文化。他书写的福字刻在了八达岭长城、五台山、泰山、黄山、崂山以及北京康熙行宫等诸多名胜景区作为标志性文化景观,被称为“天下第一福”的吉祥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