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
词语
祖母,词语,释义1.指父亲的母亲,或称“奶奶”,为直系血亲。方言称谓有阿嬷、嬷嬷、嫲嫲(粤语称呼)、婆婆、阿婆、娭毑、娘娘、婻婻等。2.称呼与祖母同辈的妇女。如:伯祖母、叔祖母、姨祖母姑祖母
读音
拼音:zǔ mǔ
注音:ㄗㄨˇ ㄇㄨˇ
解释
父亲的母亲,亦称“奶奶”。又称“大母”、“太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嫡祖母” 、“庶祖母”(“季祖母”、“妾祖母”)或亲祖母、晚祖母之分。
同辈称号
如:伯祖母、叔祖母、姨祖母姑祖母舅祖母、堂祖母、仁祖母、远祖母、世祖母、养祖母。
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史料记载
礼记·丧服小记》:“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西晋]李密陈情表》:“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李百药》:“百药,字重规,定州人。幼多病,祖母以‘百药’名之。”
[明]冯梦龙、[清]蔡元放东周列国志》第五回:“公孙滑逃死为幸,反兴卫师,此卫侯不知共叔袭郑之罪,故起兵助滑,以救祖母为辞也。”
红楼梦》第二回:“因史老夫人极爱孙女,都跟在祖母这边一处读书,听得个个不错。”
郁达夫还乡记》七:“我看见祖母,不言不语的站在门外。”
陈云《给一位干部子弟的信》:“你祖父和祖母是最使我感动不忘的。”
方言称谓
祖母,通称奶奶,不同地方亦有不同方言称谓。如下:
阿嬷(阿嫲)(ā mà):粤语、闽南语客家话潮汕话台湾话中称奶奶;
嫲嫲:广东、山东潍坊等部分地区称奶奶为“嫲嫲”。
婆婆:四川、广东等地方言称奶奶。
阿婆:浙江温州一带吴语称奶奶。
娭毑(āi jiě):湘方言称奶奶。
唔奶/嗯娘/亲娘/阿娘:吴语称奶奶。
嬢嬢/娘娘:山西、四川部分地区称奶奶。
婻婻(nan/nanna):江西、湖南和山东部分地区对奶奶的俗称。
典故
中国古代以孝为先,李密侍奉祖母的故事十分有名。李密是三国时蜀汉的小官。蜀汉灭亡后,晋武帝非常看重他的才华,让他做太子侍从官。李密不愿远离与 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便写信给皇帝,信中说:“我自幼是孤儿,祖母刘氏怜悯我,把我抚育成人,现在她年老多病,经常卧床不起,离不开我的照顾。承蒙您厚爱让我做官,我实在为难,没有祖母,我不会有今天,无人为她养老送终。”这就是著名的《陈情表》。晋武帝看了这封信,嘉奖他孝敬的真诚,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李密为祖母送终以后,才外出做官。
李密是三国时蜀汉的小官。蜀汉灭亡后,晋武帝看重他的才华,让他做太子侍从官。李密不愿远离与 自己相依为命的祖母,便写《陈情表》给皇帝晋武帝看了这封信,嘉奖他孝敬的真诚,答应了他的要求。直到李密为祖母送终以后,才外出做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参考资料
六爷是婻婻.邵阳新闻在线.2017-07-10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20:14
目录
概述
读音
解释
史料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