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博物馆
北京市丰台区境内的社会科学类航天科技博物馆
中国航天博物馆(原名:中华航天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甲1号,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中国航天博物馆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一所社会科学类航天科技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92年10月11日,中国航天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开幕试展。
1993年8月30日,中国航天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22年11月16日,升级改造后的中国航天博物馆举办了开馆仪式。
2023年12月,被选举为全国“钱学森”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联合体副理事长单位。
建筑布局
综述
中国航天博物馆坐落在北京中轴线天安门以南十多千米处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内,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10000平方米。中国航天博物馆由序厅、主体大厅、高科技应用成果厅、分类系统专业技术厅等展厅组成。中国航天博物馆共有三层展厅。一层和二层展厅为对外展厅,主要分为运载火箭载人航天人造卫星、月球探测、火箭发射演示、航天器中国航天形象、航天集团综合简介、古代航天探测、国际合作与交流、未来航天展望等十多个展示区域。这些展区以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翔实珍贵的历史资料和丰富的实物与模型,以现代的展示手段生动的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过去和未来。三层展厅介绍了各分类系统的专业技术。
展厅
中国航天博物馆一层大厅左侧,一枚长征四号运载火箭
大厅正前方3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昂首凌空,象征着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昂扬的气势。
大厅正后方的模拟发射表演,让人置身于火箭发射现场,领略火箭发射时的紧张和激动。
中国航天博物馆,以4枚运输火箭和6颗卫星实物,数百种模型和近千张照片,构成了一幅中华航天腾飞图。
中国航天博物馆二层展厅分为神舟飞船和神舟飞船返回舱。神舟飞船由推进舱(下部)、返回舱(中间)、轨道舱(上部)和附属段(顶部)组成。推进舱起飞船在空间运行及返回地面时的动力装置;返回舱是飞船起飞、飞行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乘坐的舱段,也是整个飞船的控制中心;轨道舱是航天员在太空中工作和生活的场所,舱内装有各种试验仪器和设备;附加段是为将来与另一艘飞船或空间站交会对接做准备的。飞船总长8.86米,总重7790公斤,飞船空间面积为2.2米乘2.5米,能够提供航天员自由活动的空间约6立方米。
“古代航天探索”部分以制做精巧的“浑仪”“纪限仪”“象限仪”等天文观测仪器模型及在古代战争中曾大显神威的“神火箭屏”“一窝蜂”“火龙出水”等古代“火箭”展品显示了中国古代天文探索的成就,表明了中国是火箭的故乡这一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专展是中华航天博物馆为贯彻响应习近平主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的倡议,追忆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首任院长——钱学森同志的卓越成就和壮丽人生,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激情,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和奋斗者,努力搭建社会各界合作共赢新局面策划的重要展览。
馆藏文物
中国航天博物馆馆藏的实物展品主要有东方红一号卫星(备份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返回式卫星回收舱、神舟四号飞船返回舱及返回舱主伞、火箭发动机、首个中国航天日在天安门广场国旗杆上悬挂使用的国旗和部分军品型号展品等。
文化活动
1992年10月,中国航天博物馆落成开幕,中顾委常委张爱萍同志亲临剪彩并题词“不忘过去,飞翔太空”。
1993年2月,巴基斯坦代表团一行9人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
1993年8月,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来中国航天博物馆参观。
1998年4月,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一行6人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
1997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第十四届世界大会部分代表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
所获荣誉
中国航天博物馆先后被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军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科普工作集体。
2017年12月6日,中国航天博物馆入选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6月,中国航天博物馆入选首批100个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单。
2023年5月,入选2023年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机构设置
中国航天博物馆属国有事业单位。
中国航天博物馆内设办公室、财务部、业务发展部、礼品销售部、藏品陈列接待部、特种包装等六个部门。
中国航天博物馆设馆长、书记、副馆长等职务。
参观信息
中国航天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万源路甲1号。
公共交通:乘坐北京公交729路,324路,343路,353路,504路至六营门站下车即可到达。
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16:00后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普通票:30元/人; 老年票:15元/人 ;学生票:15元/人。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8 12: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