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
湖北省境内组织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2009年12月30日,湖北省教育厅发文(鄂教科[2009]8号),批准该中心为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工作方向
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依托于湖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科,以中南少数民族美学思想与艺术文化为研究对象。该中心设有“少数民族美学”、“土家族、苗族民间文艺”、“少数民族服饰与建筑”、“少数民族民俗”、“女书文化”、“少数民族文学”6个研究室和《民族美学》编辑部,有“中南少数民族美学思想”、“中南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美学”、“女书审美文化”、“中南少数民族作家美学思想及其创作实践”4个研究方向。其特色:一、对中国少数民族创作、艺术理论与美学思想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二、在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整体研究的基础上,侧重对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和美学思想的系统梳理和文化阐释;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与当代审美文化建设的关系,探究适合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创作与审美文化事业的发展模式和对策。
主要贡献
该中心现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学术研究队伍,其中有5名长期指导博士生和硕士生的教授和12名具有博士学位年轻副教授、讲师。他们思想活跃,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科研力量,近五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学术成果奖6项。
该中心还特别重视与国际国内同行专家进行经常性的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的学术会议,并成功地举办了“东方美学及民族美学国际学术会议”(2006、10)、“第四届全国生态美学学术会议”(2008、11)、“首届全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学术研讨会”(2009、5)、“东方美学暨第二届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0、7)。
基地主任
彭修银,男,1952年6月生,湖北广水市人。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95年4月至1996年3月在日本中央大学东京艺术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在日本国学院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1年7月至2006年3月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南开大学东方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美学学会会长等。现为中南民族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重点学科艺术学学科负责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兼职教授、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兼职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天津大学客座教授、天津科技大学客座教授、日本中央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国学院大学客座研究员。主要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文艺学学会副会长等。
基地主任从事领域
主要从事艺术美学、东方美学、中国书画、日本近代绘画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和完成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4项,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1项、天津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著有《美学范畴论》、《中国文人画的美学传统》、《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中国绘画艺术论》、《东方美学》、《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日本近现代绘画史》等十余种。另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学术月刊》、《美术》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文化系统中的审美教育》分别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和首届全国美育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对美学范畴系统化的尝试》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美学学术成果奖;《中西戏剧美学思想比较研究》获第八届全国城市图书评奖二等获;《中国绘画艺术论》分别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和天津市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荣誉奖;《建设“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生长点》获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学术成果评奖优秀论文奖、《近代中日文艺学话语的转型及其关系之研究》获武汉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参考资料
中心简介.中南民族大学主页.2006\u5e7410\u6708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13 21:03
目录
概述
工作方向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