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简称中南大,位于
湖北省武汉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
211工程”和“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
双一流”建设高校,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历史沿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具体为以下几个阶段:
学校前身
中原大学时期(1948—1953)
1948年6月,以邓小平同志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原局决定并报经中共中央批准筹建中原大学。由第二书记陈毅同志担任中原大学筹备委员会主任。8月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同志在河南宝丰正式宣布中原大学成立,任命范文澜同志为校长,潘梓年同志为副校长。12月中原大学迁往开封。1949年,为了支援武汉,振兴中南地区文教事业,中原大学从河南省南迁武汉。 1951年8月15日,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决定将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与私立华中大学合并改组为公立华中大学,后公立华中大学成长为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1952年9月,中南局因急需培养一批公安、政法干部,指示中原大学在已经撤销的政治学院的基础上筹建政法学院,该院于10月14日挂牌成立,此时的中原大学,实际包括财经、政法、民族(筹)3院。同年11月,民族学院新建校舍竣工后,中南军政委员会指示该院从中原大学独立出来,改名为中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学院后成长成为今天的中南民族大学。
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53—1958)
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学校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为主体,集中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广西大学、武汉大学、中华大学等一批高等院校财经学科的师资力量和图书资料合并组建中南财经学院。马哲民任院长、朱明远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南财经学院隶属教育部。同时,以中原大学政法学院为主体,合并国立中山大学、国立湖南大学、国立广西大学的政治系和法律系,组建中南政法学院,直属司法部领导,是当时中国法学界著名的“五院四系”高校之一。
湖北大学、湖北财经专科学校时期(1958—1978)
1958年湖北省接收了教育部和司法部移交的中南财经学院、中南政法学院并将两校与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组建为省属湖北大学,同时扩充了文史和数理化专业,拟将湖北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大学。校长由湖北省副省长孟夫唐兼任,党委书记朱劭天,主持工作的副校长李光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湖北大学被迫撤消,缩编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1年至1977年,这是学校发展史上最萧条的六年。
湖北财经学院时期(1978—1985)
1978年1月,学校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恢复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成为“文革”以后最早恢复本科生、研究生招生的高等学校之一。1979年1月,学校领导体制发生变化,改由财政部领导,从此学校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中南财经大学/中南政法学院时期(1984—2000)
1984年12月,学校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另辟新区,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隶属司法部。1985年9月30日,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1988年10月,学校建校四十周年,邓小平亲笔为学校题写了“中南财经大学”校名。
合并重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0至今)
2000年2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方案,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于2000年5月26日组建成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学校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正式批准进入“211工程”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并有3个项目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顺利通过全球三大商学院认证之一的AMBA国际认证﹙Association of MBAs,简称AMBA﹚认证,成为大陆地区第七家AMBA国际认证会员。2012年,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正式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月,工商管理学院成为国内首家单独通过BGA认证的商学院;7月,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北京大学共建的“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成立;10月23日,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同年,加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3年3月,学校与财政部会计司、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15家协同单位共同组建“会计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1月,学校获得美国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CFA协会)正式认证,成为中国大陆地区第7所获得该协会认证的大学。2016年12月,在2016中国智库治理论坛的“211”高校智库MRPA测评综合分排序中,学校以100分荣获第一名。同月,学校入选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2017年9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10月,成为“长江——伏尔加河”流域高校联盟创始成员。11月16日,学校牵头发起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来自全国各地的46所综合类与财经类高校共同加入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学校成为该联盟的牵头和理事长单位,校长杨灿明出任首任理事长;同年,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8年1月,学校申报的“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国家“111计划”;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6月,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成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行学院,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
2021年3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正式通过BGA本硕博国际认证(金牌)。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正式获批; 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国内著名法学院校共同发起成立“建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院校联盟”。2023年3月,加入武昌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联盟; 5月21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成立;6月9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罗马一大法与经济学院举行揭牌仪式。2024年5月,新传-立格联盟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传播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5所政法类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同发起成立;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创新与实践基地在深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6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部、中心),开设61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1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近270人。学校共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8人次,国家级青年人才15人次,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9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12人,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荆楚社科名家4人,湖北名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3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6月,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
近10年,该校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10项。截至2024年6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6月,该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港澳台教育中心)承担着全校来华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和国际合作教育项目及孔子学院工作的实施与管理任务;生源来自美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澳大利亚、马达加斯加、日本、韩国、泰国等70多个国家,遍布世界五大洲。此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常年参与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6月,学校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4个、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养老)1个。同时,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财政部、司法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委局和省直属单位共建24个高水平学术平台,7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4家智库稳居“CTTI高校智库百强榜”。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6月,学校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6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5000余项、智库与社会服务类成果2000余项。“十三五”以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8项,教育部“改革开放40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2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12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现有南湖校区逸夫图书馆、首义校区图书馆和南湖校区老图书馆(文溯楼)3座馆舍,建筑总面积约3.9万平方米,拥有读者座位2544席。馆藏纸本文献共348多万册,2023年新增馆藏28943册。图书的品种和数量丰富齐全,主要以财经、政法和管理类文献为主,覆盖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为研究级收藏单位。2024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订购中文纸质报刊中文908种,920份,其中中文报纸17种、29份;订购外文纸质报刊111种(目前有1种法语报刊/3种俄语报刊/4种日文报刊)。
学校图书馆大力建设电子资源馆藏,目前已拥有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数字图书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SCIE,SSCI,A&HCI)、ScienceDirect(Elsevier)、EBSCO数据库(ASP&BSP)、Wiley Online Library期刊数据库等68个中外文学术期刊及电子图书数据库,集成在图书馆主页上,为读者建立了一个24小时开放的数字图书馆。截止2023年12月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共计4672526册、电子期刊3734272册,学位论文8444256册。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全国社科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主要刊发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经济管理法律类文章。
《
法商研究》:全国中文法律类核心期刊、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CSSCI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中国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统计与分析研究数据库系统核心期刊、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释义:校徽中间图案实体部分为“人”字,虚体部分为“文”字,表示学校人文社科类大学的性质。人形还表示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张开双臂以示开放办学,迈开双腿以示稳步发展。中间图案为一奋发向上的箭头,冲破内圈,表示“冲出中国、走向世界”,代表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1948”和“中国武汉”表示学校建校的时间和学校所在地点。上半圈为
邓小平题写的中南财经大学校名(政法两字为集字)。下半圈为校名英文,代表学校面向世界、建设国际知名人文社科类大学的奋斗目标。
精神文化
博文明理 厚德济世
释义:知识渊博 缜密思维 识高才优 求真去伪 守身崇德 人格完备 报国为民 服务社会
砥砺德行 守望正义 崇尚创新 止于至善
释义:砥砺德行是指,为人师表者首先要做道德楷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守望正义是指,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平正义感,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崇尚创新是指,追求思想自由、学术创新的创造精神以及勇于进行体制和机制创新的改革精神;止于至善是指,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
此曲谱写于1950年中原大学建校两周年之际,由文艺学院创作组教员、作家羊翚作词,音乐系副主任、音乐家张星原作曲。《中原大学两周年纪念歌》诞生于新中国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旋律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歌词感情真挚、热情洋溢,整首歌展现出中原大学师生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的远大理想和精神风貌。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4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共有86个社团,分为思想政治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自律互助类、志愿公益类、创新创业类6大类。其中,首义话剧社、外语协会、乒乓球协会、学生国防教育协会、国际金融管理协会(FMA)、吉他协会、DK街舞社、新长城自强社、莎士比亚戏剧社被评为2022-2023年第一学期校级“十佳社团”。
校区情况
首义校区
首义校区的校址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114号,占地376余亩,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校园由南向北从功能上大致可分为学生生活区、教学科研区和教工生活区(校北区)。该校区有教学楼、办公楼、学术报告厅、图书馆、运动场所、学生公寓、食堂、医院、校园网络等办学设施。
南湖校区
南湖校区的校址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占地2800余亩。该校区从功能上大致可分为学生生活区、教学科研区和教工生活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中南楼
位于首义校区北部,是首义校区的行政楼。中南楼高大肃穆,结构严整,楼前矗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以纪念孙中山先生为推翻封建王朝创下的丰功伟绩。
陈毅像
在思园的浓绿当中,陈毅塑像静静地矗立着。陈毅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中原大学的主要创始人。陈毅塑像早已成为中南大学子的信仰,指引着学子不断前行;他的革命精神,已融入中南大的灵魂,激励着中南大在改革发展的大潮中一路高歌。
文波楼
文波楼与以首任校长范文澜先生之名命名的文澜楼相对,一南一北,取波澜不惊之意。文波楼巍峨高耸,平静地见证着中南大岁月的变迁,每至新年之际,文波楼便会敲响钟声,与中南大人一同迎接新年的来临。
九孔桥
中南大九孔桥位于颇有名气的晓南湖之上,与桥影相映成趣。一鸿绿水碧波荡漾,几树垂柳随风飘荡,湖面上,不时有水鸟从九孔桥下划过,发出几声啼鸣。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