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是由中共河南省委主办、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协办的面向台湾人民,致在发展豫台关系、两岸文化交流,而主办的文化活动。重视文化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中原文化与台湾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引起了参加活动的台湾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
活动亮点
2009年月14日,“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拉开序幕。此次活动是历次“中原文化宝岛行”活动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次——是一次“文化之旅、探亲之旅、合作之旅”!据悉,这次活动亮点多、实惠也多,充分表达了
河南人民对台湾同胞的深厚情谊,密切两地血缘、文缘、商缘的关系,为进一步加强豫台两地交流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惠台十项实事
一、组织台货采购专场活动;二、采购5亿美元的台湾商品;三、开展青年交流计划;四、开展妇女交流计划;五、在
洛阳设立台湾
美食街;六、鼓励河南省企业赴台投资;七、加强会展合作;八、推动郑东新区台湾金融中心建设;九、为台商创造投资生活便利环境和提供优惠政策;十、创办中国(台北)国际武术学院等惠台十项实事。
文化交流项目
此次“中原文化宝岛行”将为台湾同胞带来一场空前的文化大餐!大型乐舞《河洛风》、“河南民俗艺术展”、“河南农民画展”与大型武术表演《武林风》等,将会让台湾民众领略到中原文化的无穷魅力。
大型乐舞《河洛风》,通过独具匠心的舞蹈编排、富有河南特色的音乐旋律和现代的舞美灯光效果,营造出强烈艺术感染力。通过优美的舞台艺术表现形式,将牡丹花城的靓丽与华美带到台湾,让台湾同胞感受中原文化的灿烂与辉煌。
河南民俗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河南民俗艺术展”将展示河南民间工艺、民间美术、民间服饰、民间音乐等方面的268件展品,同时,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卢氏剪纸、戏曲人物造型的现场制作活动,让台湾同胞真切感受中原文化的魅力。
河南农民画源于民间生活,以想象丰富、用色大胆、构图奇美、造型朴拙著称于世,它是中原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此次“河南农民画展”将对包括农民画、国画、剪纸、五谷画等多种表现艺术形式在内175幅作品进行集中展示。
《武林风》将向台湾同胞展现中原武术文化的久远与独特的魅力。武术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鲜明特色。中原武术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说,形象地表明了少林武术在中国武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场历时90分钟的演出成功地将少林功夫的群体阵势、拳术表演、器械表演与太极拳、武术杂技、武术舞蹈、软硬气功的绝技绝活等有机融合,既有气势磅礴的恢宏场面,又有惊心动魄的真功展示,还有舞蹈化的杂技节目,完美地呈现出中原文化的神韵和少林武术的精华,体现中原儿女铁肩担道、所向无敌的盖世豪情。
太极拳表演活动将掀起两岸太极文化交流的高潮。太极拳表演将太极拳内外兼修、练养合一、动中求静、急应缓随、天人相应、天人和一展现给台湾同胞,加强两地太极拳艺术交流与探讨,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
高校教育交流
近十年来,河南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学院等部分高校,先后与台湾清华大学、静宜大学、台东大学、万能科技大学、岭东科技大学、佛光大学、中国文化大学、南华大学、开南大学、台湾中原大学、台南大学、台湾远东科技大学、修平技术学院、大叶大学、中兴大学、台北大学、中国医药大学、长庚大学、弘光科技大学、云林科技大学等20所高校建立了联系,并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互聘讲学、共同举办学术论坛、合作研究、学生交换、教师互派、举办夏令营等活动。
河南大学自2004年以来,共有40余人次赴台湾近10所高校进行研修、交流、科研合作和讲学。2009年接待了来自台湾大学、静宜大学、南华大学、师范大学、辅仁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和中国文化大学等11位专家学者到该校交流访问。该校与台湾友好学校达成互换学生协议,如静宜大学每年20人、台东大学每年10人、南华大学每年20人、开南大学每年15人。现已有4名研究生到静宜大学研读。
郑州大学先后与修平技术学院、台东大学、云林科技大学、远东科技大学、中原大学等5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书。自2004年以来,有135名师生到台湾访问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台湾教育界人士如台东大学校长郭重吉先生、远东科技大学校长王乃昌先生、修平技术学院校长李星谦先生、台南大学校长黄政杰先生、云林科技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曾世昌、中原大学工学院院长陈夏宗等都曾率团到郑州大学进行友好交流。第四、第五和第六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大陆参访团先后访问郑州大学,双方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共叙两岸青年的亲情、友情。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等十余所高校正在积极与台湾有关高校联系,商谈教育合作交流等事宜。
产品特点
形式新颖
以前我们利用豫剧、杂技、民乐、少林武术等手段推动豫台文化交流,但利用歌舞剧、民俗展览和农民画展这些艺术样式开展对台交流,对我省来说还是首次。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创新,多方面展示中原文化,开辟豫台文化交流的新平台。
底蕴深厚
以上演出和展览活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原文化的缩影,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特色。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使台湾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进一步促进豫台两地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的蓬勃开展。
台湾文化
中华民族在中国大地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中华文化。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淀和人的创造总和。经中华文化熏陶的祖国大陆移民到台湾经过数代的繁衍,把中华文化传统植根于台湾人民心中,并结合台湾风土和历史演变,创造了有台湾特色的中华文化——台湾文化。其文化特色主要如下:
敢冒风险、勤劳创业
祖国大陆东南沿海人民继承和发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文化传统,冲过惊涛骇浪和人为障碍,陆续移居台湾,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开拓台湾,艰苦创业;其后在政局变幻,外患不断的险恶处境中,善于应变,甘冒风险,奋斗进取,建立事业。台湾人民这种越海拼搏的精神对台湾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使它在某些方面呈现出祖国大陆文化与海岛文化相结合的独特色彩,成为台湾文化演变和发展的文化基因之一。
重祖籍和家族宗亲
中国传统文化有以家族为单位的特征,形成了深厚的家族宗亲观念。汉族历来崇拜祖先,重视修家谱,增强了宗族认同感,也促进了民族凝聚力。宗亲观念在福建、粤东还有特别意义。因为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原迁居的,深怕中断宗族关系,每姓氏都在各地建宗祠。他们移民到台湾,即认为台湾家族是大陆家族的延续。海峡的阻隔、社会的动荡,使一般移民担心宗亲关系的阻断。所以许多人修族谱,返乡谒祖,去世后在墓碑或神主牌上刻着祖籍地名或堂号。经数代繁衍,移民社会逐渐转型为定居社会,形成以血缘关系为主、地缘关系为辅的宗族结构。因而宗亲观念往往扩大为乡族和故土的观念。19世纪下半叶外国入侵,宗亲、乡族观念演化为对故土的深厚的民族感情。民族观念勃兴,形成台湾社会一种独特的文化心态。
具分族群风气、反压迫气质
汉族移民在台湾垦拓过程中,荒地较多,地租不算太重,地主与农民之间的矛盾不太尖锐。但开拓者之间和开拓者与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利益冲突,时常酿成武力斗争,俗称台湾“三年一小乱,五年一大乱”。移民一般按地缘聚住,从事开垦和耕作。他们因争地、争水而引起不同族群之间的分类械斗常常发生。清代212年间,有史可据的械斗有28次之多。19世纪中叶后,械斗减少了,但仍有分祖籍或族群的社会风气。又因清政府在台湾的吏治极为腐败,台湾人民与清官府之间的矛盾比较尖锐,有史可查的反清斗争达约40次。台湾人民反抗压迫、勇于斗争的气质,成为文化传统。
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历来重气节操守,崇尚民族大义,在外忧内患和民族危机中,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民族英雄和义士。台湾人民继承和发扬这种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传统,在荷兰殖民统治时期和19世纪下半叶外国入侵时,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进行了英勇的斗争。
上述台湾人民心理和性格的内在特质,成为台湾的文化传统,是中华文化在台湾的发展,在其后的台湾历史演变中,不断被继承和发扬。
中原文化
从中原历史文化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
中原文化的确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光辉灿烂。概括起来,有以下五个主要特点:
根源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无论是人类记载的史前文明,还是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肇造,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盘古开天”、“女娲造人”、“三皇五帝”、“河图洛书”等神话传说,到早期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等考古学文化,都发生在河南。夏、商、周三代,被视为中华文明的根源,同样发端于河南。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时代标志的儒道墨法等诸子思想,也正是在研究总结三代文明的基础上而生成于河南的。
原创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对构建整个中华文明体系发挥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作用。无论是元典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建构,还是汉文字和商业文明的肇造,乃至重大科技的发明与中医药的重大发现,都烙下了中原文化的胎记。《易经》、《道德经》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独特发现,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
民族文化心理。黄帝“都有熊”置百官和李斯提出的郡县制,确立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基本制度模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张衡的浑天仪,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包容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具有兼容众善、合而成体的特点。中原文化通过经济、战争、宗教、人口迁徙等众多渠道,吸纳了周边多种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实现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思想观念的全面融合与不断升华。考古人员发现,20万年前南北文化就交汇在中原一带。进入新石器时代,文化交流更为频繁,文化融合更为深化。新石器时代中原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具有许多共同点。如中原地区的大汶口文化就是
东夷集团的海岱民族和中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郑州大河村遗址中出土的一些富有山东大汶口文化特征的陶器,说明中原文化在那时就开始吸收周边文化成果,熔铸自己的文化。胡服、胡乐、胡舞、胡人食品在汉唐间传入中原,都融入中原文化之中。世界其他地区的宗教基本都具有排他性,但是作为外来宗教的佛教传入中原,却被本土的儒道文化所接纳,成为中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有着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集中表现在:一是辐射各地。如
岭南文化、闽台文化以及
客家文化,其核心思想都来源于中原的
河洛文化。唐代的河南思想家文学家韩愈就极大地影响了
潮汕文化。二是化民成俗。中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礼仪规范常常被统治者编成统一的范本,推广到社会及家庭教育的逐个环节,从而实现了“万里同风”的社会效果。三是远播异域。秦汉以来,中原文化主要是通过陆路交通向东向西广泛传播,不仅影响了朝鲜、日本的古代文明,而且开辟了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
鉴真东渡扶桑等历史记载,都书写了中原文明传播的壮丽画卷。从北宋开始,中原文化凭借当时最发达的航海技术,远播南亚、非洲各国,也开辟了世界文明海路传播的新纪元。
基础性
就是说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系统中处于主体、主干的地位。中原文化在与其它文化不断的融合交流中,自身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大,并由此催生了中华文化的形成。中原文化的核心思想,如“大同”、“和合”,都成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中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礼义廉耻、仁爱忠信,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原文化的重大民俗活动,如婚丧嫁娶、岁时节日等,都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民俗活动。正如一名著名考古学家所说:中原以外的文化区都紧邻或围绕着中原文化,很像一个巨大的花朵。这些外围的文化区是花瓣,而中原文化是花心。正是花心的不断绽放,才形成了中华文化这朵绚烂的文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