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在
毛泽东、
刘少奇同志的亲自主持下,
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命名组建。1955年,党中央、中宣部和
高等教育部决定将燕京大学新闻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划入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新中国的正规新闻教育事业正式起步。中国人民大学的新闻教育在党的新闻教育事业中占有特别的历史地位。
办学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业已成为业界公认的新中国新闻事业重要的人才库、智囊库、理论创新基地和国内外学界、业界的交流平台。
五十年来,学院共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为中国新闻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
东方风来满眼春》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闻报道,皆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撰写完成。
“七五”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承担国家重大课题最多、获奖成果最多的新闻院系,许多专家学者担任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首席顾问。国家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设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被评估为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第一名。学院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单位。21世纪是信息和传播的时代,新闻和传播教育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人民大学开始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进程,新闻学院在学校的总体部署下,制定了建设国际一流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规划和“十五”学科建设规划。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利用五年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在继续保持传统优势的同时大力发展新兴学科,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建成(1)本学科专业最齐全、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全国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心;(2)新闻传播学的教学与科研中心;(3)为知识经济和媒体产业提供多种服务的智能中心;(4)在本学科领域拥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为建成现国际一流新闻学院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闻专业始建于1955年,以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和教材体系完备以及丰富的教学科研成果著称,是全国新闻专业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45年来,新闻专业已向我国新闻界输送了近6000名各类专业人才,享有“国内新闻界,相逢皆人大”的称誉。新闻学专业下设新闻史、新闻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报纸编辑、新闻摄影五个教研室;并分设新闻摄影和
新闻事业经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新闻学专业拥有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仅有两个新闻学博士点之一。1988年,它又被国家教委评定为全国新闻学科中唯一的重点学科点。专业共开设各种层次的专业课程和学位课程40多门。它面向全国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设有历史新闻学、理论新学、应用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四个研究方向。
50年代新闻系学生在制作报纸新闻专业本科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等,各专业方向核心专业课程有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摄影概论、摄影技术、图片编辑、摄影造型技巧、网络传播概论、网络传播实务、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经营管理等。此外还可以选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和广告、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新闻专业的毕业生中,85%以上在报社、通讯社、广播电视台或党政机构中从事新闻或宣传工作。新闻学专业含新闻学、新闻摄影、网络新闻三个专业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建立于1985年,毕业生史论功底厚,综合素质好,具有较强的采访、报道、节目创意、策划和制作能力。创办以来,已送出14届毕业生,他们大多人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台的骨干人才。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电视新闻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编辑、广播电视工程技术、电视摄像、纪录片创作、播音与主持、广播电视专题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等专业的有关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有关新闻媒体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我院广告专业设立于1996年,迄今为止主要为媒体广告部或广告公司培养策划、创意和管理人才,已培养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在“十五”期间,我院将在广告设计制作方面,尤其是在电脑广告设计、广告摄影等领域形成人大广告学的特色和强项。同时,适应我国媒体产业和广告业发展的旺盛需求,加速新课程的开发和建设。广告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传播史、世界新闻传播史、新闻出版伦理与法规、媒介经营管理。核心专业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广告策划、广告媒体策略、广告创意与设计、广告文案、广告摄影、摄影造型技巧、图片编辑、广告专题研究等。此外,还可以广泛选修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
编辑出版专业的有关课程,以及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经济学等专业的课程。学生在毕业之前,要到广告媒体或公司接受一个学期的实习和业务实践。
主要领导
张辉锋 党委书记
周勇 院长
闫岩 党委副书记
周勇 执行院长
韩晓宁 副院长
李彪 副院长
王润泽 副院长
专业介绍
广播电视传播学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广播电视专业从1983年起招收研究生。1985年在刘志筠教授的主持下开始招收本科生,并同时宣布建立专业。本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各级广电媒体的高度评价。在已毕业的本科生中,有一些已经在广播电视工作一线成长为中层领导,还有更多同学担任了中央及省市级台的制片人、栏目负责人,多人获得过全国最高级别的新闻奖项。人大广电专业实力现已名列本学科国内教学科研的前列。
本专业的教学、研究方向是广播电视理论与广电新闻实务。教学兼顾广播电视实践操作与两大媒体传播理论的介绍;理论研究主要关注在该领域发展过程中传播规律的揭示和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进行深入思考;实务则贴近广播电视传播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两大媒体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广播电视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广电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广电媒体、新闻院校、新闻科研机构从事广电新闻采编、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广播电视传播学于2009年开始设立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包括广播电视传播史研究、广播电视传播理论研究、广播电视传播实务研究、广播电视数字化传播研究、广播出镜与主持研究和国际广播电视传播研究。
广播电视专业现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广播电视实验设施,包括拥有5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演播室以及先进的网真系统,广播电视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可通过实验室学习包括广播录音、电视拍摄、非线编辑及演播室播音主持等全部专业内容。
传媒经济学专业
专业概况:
本专业作为新闻与传播学之下的二级学科,独立进行硕士、博士招生是在2004年。但此方向在传播学学科下一直存在并有较长历史,由喻国明教授等领衔开拓创新,在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不少成就。教学方面已为国内该领域学、业两界培养了不少高层次人才,在科研方面,该专业人员在实证研究、市场调查、理论与实务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建树,若干年来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出版了相当数量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成果在学、业两界被广泛认可,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传媒经济理论与传媒经济实务。理论研究主要是解决在该学科发展过程中理论体系的完善问题,对传媒经济发展提出一些深入的、终极性的思考等;实务则贴近传媒经济实践展开,主要解决传媒经济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关可操作性建议等。
研究内容:
本专业是从经济学角度对传媒业的运作进行研究,以传媒业的经济行为为核心内容,涉及到内容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广告资源的生产与销售、传媒业的产品及特性、传媒业的盈利模式、传媒业的政府规制、传媒业的发展趋势及战略等等,产业发展当下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研究重点。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传媒业界、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培养高层次、与国际接轨的研究人才、教学人才和实务人才。
专业师资力量:
专业有四位教师,分别是博士生导师喻国明教授和周蔚华教授(兼职博导),硕士生导师张辉锋副教授、丁汉青老师,以及韩晓宁老师。
对外学术交流:
在对外学术交流方面,除积极走出国门、参与学术交流外,还经常举办国际性、全国性论坛,其中2006年作为承办单位之一承办了第七届世界传媒经济学大会;另外,经常聘请境外该领域优秀的研究者来学院开设课程、举办讲座、进行交流等;此外,教研室与该领域国际知名学者皮卡德教授主持的瑞典延雪平大学媒介管理与商务运作研究所等一些科研机构建立了经常的信息交流。
主要专业课程:
主要专业课程有《传媒产业发展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广告经济学》、《传媒经济专题研究》等。
毕业生主要去向:
已毕业的学生,博士生主要是在高校教师、高等研究机构、大型传媒的研究部门等,硕士生主要在传媒单位的经营部门、市场中著名的传媒公司、以及一些大型企事业单位担任管理型职位等。
学院规模
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传播学学4个本科专业,新闻学、传播学、传媒经济学和广播电视传播学4个硕士学位点,新闻学、传播学和传媒经济学3个博士学位点,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新闻学连续三届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07年,传播学专业被评定为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院成为全国仅有的同时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一级重点学科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新闻传播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新闻学专业
一、专业概况
人大新闻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创办的第一家新闻教育机构,自195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52年的历程。这期间,安岗、罗列、余致浚、甘惜分、方汉奇、张隆栋、蓝鸿文、郑兴东、成美、何梓华、秦珪等院系领导和知名教授,为学院的发展和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大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新闻学硕士和博士教育的两所院系之一,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
新闻学专业是人大新闻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在1988年和2001年两次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又顺利通过了教育部重点学科的考核评估,成为全国惟一连续三次获得新闻学重点学科的新闻院系。1999年,作为全国新闻学唯一的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人大新闻学院成为其依托单位。
自2001年开始实施“十五”规划以来,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学科被连续纳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序列,学科建设的硬件基础条件极大改善,学科综合水平显著提升。“十五”规划实施之初,人大新闻学院确立了“巩固传统优势、创新学科体系、实现重点突破”的学科发展战略,经过多年努力,在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实务新闻学三个学科方向的建设上均取得了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体系和中国新闻史研究两大传统优势得到强化和创新,另一方面,新闻基础理论建设、融通中外的新闻史学发展和前沿新闻业务研究,也都取得长足进步。2004年,国家教育部发布全国一级学科教育水平评估结果,我院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居全国第一位,标志着我院向世界一流新闻传播学院的发展目标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新闻学是一门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规律的科学。
新闻学专业在硕士和博士阶段设有理论新闻学、
历史新闻学、实务新闻学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其中实务新闻学包括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学、
新闻评论学等多个分方向。
1、理论新闻学研究方向
理论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的本质特征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关系以及新闻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它的社会功能和特点,它的工作原则、方法和一般规律。
该研究方向为本学科点的传统优势方向,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多年来,该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对我国新闻学科的创新与发展起到了榜样与示范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郑保卫责任教授,另有杨保军副教授。
2、历史新闻学研究方向
历史新闻学主要研究中外新闻出版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以及中外新闻界名人、名报(刊、台)史。它探讨的是新闻传播活动产生的背景及条件;其演进与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以及名人、名报(刊、台)等在整个传媒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该研究方向在数十年的发展中一直处于国内同类学科方向的领衔地位。该研究方向曾经汇集了方汉奇、张隆栋、张之华、陈业韶、王泰玄、傅显明、郑超然等一批知名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方汉奇教授、谷长岭教授,另有赵永华和王润泽两位副教授。
3、实务新闻学研究方向
实务新闻学主要研究新闻采访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新闻业务方面的应用知识。它探讨的是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方面的技能方法和一般规律。
该研究方向也是我院的传统优势领域。在数十年的发展中曾经汇集了蓝鸿文、郑兴东、秦珪、胡文龙、刘明华、赵景云等一批知名教授。在教学和科研一线的学术带头人有蔡雯责任教授、高钢教授、涂光晋教授等。
三、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掌握当代新闻理念、职业素养和传播技能的高层次新闻专门人才。毕业研究生须具有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较宽的知识面、较高的外语水平、较强的新闻业务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在新闻媒体、新闻院校、新闻科研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新闻教学与科研等工作;或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从事宣传、公关、文秘、管理等工作。
四、师资力量
我院新闻学专业现有专职教师20人,教授6人,副教授10人,在该专业学术梯队中,既有作为中国新闻学科主要奠基人、仍然活跃在学术前沿的方汉奇教授,也有郑保卫、高钢、蔡雯、
涂光晋、杨保军等年富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新闻学者群。
五、课程设计
硕士生课程包括以下几类:
(1)学科基础课: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理论研究。
(2)专业课:新闻采访写作研究、新闻编辑研究、新闻评论研究、广播电视新闻研究、新闻摄影研究等。
(3)方法课: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方法、媒介市场分析等。
(4)选修课:具象传播学、畅销书运作与管理、跨文化传播、手机媒体研究、新闻伦理与法规研究、主持传播学、全球化与大众传播、媒介融合与广告活动研究、广告经济学等。
硕士生的选修课要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专业方向和
论文写作的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进行选择。
(5)先修课: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广播电视新闻实务等。
硕士生在征得导师同意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2门与其研究方向相关的本科生先修课程。
六、毕业生去向
我院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新闻媒体、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较高层次的新闻业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不少毕业生成为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全国新闻领域的主要奖项如“
范长江新闻奖”、“
韬奋新闻奖”、“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和“中国新闻奖”等的评比中,都有我院毕业生获奖。有的毕业生还担负了中央新闻宣传部门和主要新闻媒体的领导职务。一些进入新闻院校的毕业生成为所在新闻院系的教学、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有不少担任了院系领导职务。
传播学专业
传播学是研究信息传播和媒介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是国内最早开展传播学研究与教学的单位之一,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张隆栋教授就已在《国际新闻界》上撰文引介传播学。80年代初,新闻学院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正式开设传播学课程,并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教材和科研成果。1998年,新闻学院首批被批准为传播学硕士点和传播学博士点,成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新闻学院设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媒介经济研究所、新闻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和危机传播管理研究中心,并拥有一批全国著名的学者和导师,为在读研究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与科研条件。
传播学专业共设有4个主要研究方向:
1.传播理论研究方向,包括传播学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传播思想、传播效果研究、传播体制研究、危机传播管理研究等课题领域。责任教授郭庆光是国务院新闻学科评议组成员,也是本学科第一部国家级重点教材《传播学教程》的作者;责任教授陈力丹横跨新闻学、传播学两大领域,其代表性成果《精神交往论》和《舆论学》是国内传播研究中的经典之作。
2.视觉传播研究方向,包括电视传播和摄影传播。视觉传播是新闻学院的优势学科领域之一,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摄影界和广电行业培养了包括“荷赛”摄影大奖获得者在内的大批杰出人才。新闻学院作“211”和“985”重点建设项目的广播电视演播中心即将投入使用,为视觉传播教学和科研提供了国内一流的设备和条件。本方向的博士生导师盛希贵教授,是我国视觉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
3.新媒体研究方向。新闻学院自1997年起开设网络新闻传播课程,2000年在硕士层次设立网络传播方向。新媒体研究以“大传播、全媒体”理念开展教学与科研活动,使学科建设不断适应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形态的变化,本方向博士生导师彭兰教授是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并获得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资助。
4.策略传播研究方向。策略传播是西方应用传播近年兴起的重要分支,也是传播学科的国际前沿地带,研究方向包括了公关、广告、营销传播、品牌构建等多个具体学科领域。该方向的博士生导师、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教授是国家形象传播的专家,博士生导师倪宁教授是广告传播领域的知名学者。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厚实的理论功底和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新闻宣传、公共关系、广告、传媒管理、教学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
传播学专业有教授8人、副教授3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年龄和专业结构合理,富于学术创新精神。,我院与
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北卡莱罗纳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东京大学信息学环等众多国际著名大学有着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定期聘请著名学者来院讲学,并为在校生提供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主要专业课程
方法课包括:新闻传播学研究方法、媒介市场分析和媒体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学科基础课包括:新闻传播史研究、新闻理论研究和传播理论研究
专业课包括:网络传播研究、公关理论与实务、视觉传播研究、传媒经济研究、出版理论与实务、广告理论与实务
选修课可从全校的课程中选择;先修课包括新闻传播史论、新闻实务、传播实务、广播电视实务。跨专业研究生根据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从中选择。
研究机构
新闻传播研究所
新闻传播研究所主要结合新闻工作的具体实践,为建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理论体系开展学术研究;为我国新闻传媒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咨询服务;适应信息传播全球化的发展需要,研究我国对外新闻传播和国际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与影响,构建新媒体传播理论,指导新媒体传播实践。现任所长为陈力丹教授。
媒介经济研究所
媒介经济研究所主要探讨各类传播媒介的经济运作规律和管理方法,以及媒介经济活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的研究;研究媒介的功能、媒介新产品的特性、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力及配置等问题;为新闻管理部门和实践部门提供可资参考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成果。现任副所长为张辉锋副教授。
舆论研究所
舆论研究所主要以人们对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看法、态度和意见为对象,以舆论与社会、舆论与新闻传播的关系为纽带,以解释社会舆论现象、预测舆论的变化发展、探讨舆论调控的基本原理、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为目的,通过对社情民意及社会热点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为社会决策和新闻舆论机构提供基础数据和有价值的参考性意见。现任所长为喻国明教授。
大事记
1954年,高等教育部要求中国人民大学成立新闻系。
1955年,学校任命安岗为新闻系主任,开始建系的筹备工作,中宣部从《人民日报》社和部分省报社抽调了编委以上的干部,到新闻系担任教学工作。
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并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73年,新闻系成建制整体分配到北京大学,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新闻系也随之恢复,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停办,原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成建制全部返回人大。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1年,新闻系设立硕士点。
1984年,新闻系设立博士点。
1988年,经校务会议讨论,决定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下设新闻系。
200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在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传播媒介管理研究所等五个研究机构基础上成立。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十五”学科规划启动。中国人民大学“十五”211工程“新世纪传播学科整合创新工程”启动。
2004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排名本学科全国第一。
2004年,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入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2005年,全国政协常委、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担任新闻学院院长。
2005年,举行新闻学院五十周年院庆庆典暨“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国际论坛”,发表具有国际性影响的《北京共识》。
2007年,新闻传播学科经过教育部评审,被评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2007年,与
美国思科公司、中央电视台合作,建立中国首个具有世界先进技术水准的“思科网真演播室”。
2008年,新闻传播实验中心被评为“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9年,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科综合实力蝉联本学科全国第一。
2021年9月9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共建签约仪式在知行堂举行。
2021年10月13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宣布成立国际新闻与传播系。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是人大新闻学院的第五个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