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项目是
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大项目。通州校区位于北京市
通州区潞城镇,总用地规模110公顷,建设规模105万平方米,学生规模2.18万人。东至春明西路,南至运河东大街,西至前北营路,北至兆善大街。2023年8月,校区能够独立运行。
办学历史
2011年5月,
中国人民大学向教育部正式上报《中国人民大学关于在北京市通州区征地建设新校区有关事宜的报告》,申请筹建通州新校区。
2011年12月,
教育部正式发文《教育部关于中国人民大学征地建设新校区有关问题的批复》,批准中国人民大学在通州区征地2400亩建设新校区。
2012年3月,
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签约入通,将高标准建设东部校区。此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规划设计及各项相关前期手续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2012年11月1日,
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政府就合作建设人大东校区签署了补充协议,双方将密切配合,以最高效率推进这座著名学府在通州区早日落成。签约仪式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玉君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区委副书记、区长岳鹏,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张勇,副区长李亚兰出席仪式。此次补充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人民大学东校区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区政府与人民大学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双方将密切配合,合力破解难题,以最高效率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按照规划,中国人民大学东校区位于潞城镇,新校区预计2016年投用,将与海淀校区一起构成学校在北京的东、西双主校区,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职能。不仅是高等教育,校区附近还将配套建设人大附中、附小和幼儿园,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准将达国际一流水平。
2015年,因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选址通州,通州新校区筹建工作暂时搁置。
2016年1月,北京市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建设专题会,同意中国人民大学按照原选址继续推进通州新校区建设,但用地规模从1921亩调减至1670亩。
2016年9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正式发文《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关于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新校区控制性详细正式获批。
2016年1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关于东校区总体规划有关意见的复函》,新校区校园总体规划正式获批。
2017年3月,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项目列为北京市2017年重点工程计划,纳入绿色审批通道,可按照“一会三函”方式直接办理前期工作函、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和施工登记意见书等手续,并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加快推进通州新校区规划立项、用地和开工等前期手续办理。
2017年4月,国土资源部发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北京市通州区建设用地土地征收方案的批复》,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征地手续正式获国土资源部批复。
2017年5月,中国人民大学与大厂回族自治县签署校县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7年10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新校区奠基暨
叶澄海校友捐赠仪式,新校区工程正式启动。全项目计划至2025年建设完成。
2017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校园规划设计导则展开展。本次展览通过精彩的图片、文字、视频、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和元素,全面展示新校区建筑特色、园林景观、地下空间、交通组织、绿色低碳、智慧校园等六大展区多个主题单元的相关规划导则。
2018年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副校长贺耀敏一行拜会了中国建筑设计院名誉院长、总建筑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勘察设计大师崔愷。
为了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开展了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国际比选,由国际著名的建筑设计、规划与咨询公司Gensler编制了《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2018年10月,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批复同意了《新校区总体规划方案》。
2018年11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社会与人口学院楼、北区学生宿舍一期等两项自筹建设项目取得了教育部立项批复。
2018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大厂拓展区项目开工推进会在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举行。
2019年1月24日,中国人民大学与通州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书记靳诺同志、通州区委书记曾赞荣同志见证下,刘伟校长、赵磊区长分别代表双方现场签约。未来,通州区将与中国人民大学进一步深化全方位合作。着重推进新校区建设,共同将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现代化示范校园。
2019年3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开工现场会在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举行。国家发改委、教育部、北京市和通州区相关领导受邀出席。一期工程建设规模约为58.3万平方米,包括图书馆、学部学院楼、公共教学楼、公共实验中心、学生宿舍、食堂、音乐堂、校园运行中心、体育配套设施、市政道路基础设施等,计划2023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二期约47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2019年7月9日,北京市发改委公布300个北京市政府重点工程进展以及下半年工作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上半年开工建设,建成可容纳本硕博及留学生2万多人。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建设项目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652亩(110.12万平方米),建设规模104.56万平方米,规划设五大学部,建设内容包括教学楼、办公楼、图书馆、风雨操场、医务室、宿舍楼、地下综合管廊等,总投资87.51亿元。新校区可容纳全日制在校生21800人(本科生11600人、硕士生4150人、博士生4050人、留学生2000人)。
2020年2月20日,新校区建设项目安全有序复工,学校领导赴现场检查并慰问教职工。
2020年4月26日,副市长、城市副中心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隋振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到新校区就工程进展和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调研,走进新校区工地察看项目建设进展和疫情防控情况,对一线建设者表示慰问。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汇报了新校区规划建设工作。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曾赞荣,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赵磊,副中心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副中心工程办主任王承军与中国人民大学有关负责同志就新校区规划建设进行交流。副中心党工委管委会、通州区、北投集团领导胡九龙、张艳林、郑皓、阳波、李长利、陈卫东参加。
2020年7月,学校启动了通州新校区约34万平方米重要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工作,包括图书馆、学生事务中心组团(含学生事务中心、北区学部楼一期、北区学部楼二期、公共教学楼二期)、荣誉堂组团(含荣誉堂、南区学部楼一期、公共教学楼一期、西区食堂)等3个组团、9个单体建筑。自发布征集公告以来,国内外30余家著名设计单位积极报名参与方案竞赛。经资格预审,每个组团入围5家设计单位;经专家评审,每个组团已产生3个入围作品。学校将对入围作品采取校内展示、问卷调查、座谈调研、专家咨询等方式,广泛征求全校师生、广大校友和知名专家意见,最终确定各组团设计方案。
2020年7月16日,
北京城市副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胡九龙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规划建设进展情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愷介绍在建项目建筑设计理念和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建管局局长,通州区委常委、副区长阳波介绍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周边配套设施建设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贺耀敏表示,首个建设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一期已于2019年3月正式开工,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中国人民大学正在积极推进2020-2021年新开工项目,力争到2023年8月通州新校区校园一期工程竣工,校区能够独立运行,满足约8000名学生规模办学需求,预计到2025年8月二期工程结束,整个校园全面竣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了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调整和导则编制工作,并主持了一期校园部分建筑的设计工作。中国院总建筑师崔愷院士代表设计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广大市民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理念。
2020年9月19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举行首个项目封顶、新项目开工现场会。包括社会与人口学院楼等在内的22万平方米新项目,将在2020年底前陆续开工。这标志着人大通州新校区进入了全面建设阶段。校园的体育馆、运动场、音乐堂等公共设施将和社会共享。
2020年10月21日,通州新校区建筑设计方案国际征集入围作品师生代表、校友代表座谈会举办。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主持,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学生处、校工会和校友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会,20余名师生、校友代表参加座谈。
2020年12月11日,人民大学东校区地块剩余2户滞留户完成签约、拆除、补偿等工作,实现了人民大学新校区地块内全部建筑100%拆除,为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建设奠定基础。
2020年12月18日,AND Studio与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组成的联合体,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荣誉堂组团项目的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被选为中标方案。设计包括荣誉堂大厅、南区学部楼、西区食堂和公共教学楼,总建筑面积为101,230m2,其中地上面积49,265 m2,地下面积51,965 m2。
2021年1月6日,华汇设计HHDesign成功中标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学生事务中心、公共教学楼二期、北区学部楼一期和北区学部楼二期项目(方案设计)。四组建筑总用地面积约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基地位于校园核心区东北侧,东临畅和东路(40米城市次干路),南邻代征公园绿地(规划有校园景观大湖),西邻图书馆及南北学术轴线,北临代征公园绿地和兆善大街(50米城市次干道)。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楼(西区学部楼一期),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学院、马克思学院(西区学部楼二期),位于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西入口南侧,东北紧邻校园主干道,与新闻学院组团隔路相望。两栋建筑均为典型的学部楼建筑,且用地都不规则。两栋建筑均采用周圈围合式的布局,在“开放街区校园”中围合出静谧的庭院。为呼应校园总体导则中“人大红”的主色,设计师以红砖为主,配以混凝土分隔带,同时具备构造作用 和立面效果。两栋楼整体设计语言一脉相承,共同形成了校区西入口处的一段弧形街道界面。
2021年2月2日,根据通州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的快讯,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已全面开工建设。在建项目主要有:北区学生宿舍一期、社会与人口学院楼、西区学部楼一期、北区学生宿舍二期及食堂,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截至2021年1月,北区学生宿舍一期项目已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砌筑和机电设备安装工作。其余社会与人口学院楼项目,西区学部楼一期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二期及食堂项目均已进入地基与基础阶段。
2021年9月23日,经新校区建设直属党支部邀请,学校团委组织学代会、研代会等学生代表近40人到通州新校区开展参观座谈活动。该活动旨在吸引学生民主参与新校区建设,就学生宿舍、教室、食堂、学生事务中心等规划建设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充分征求学生代表意见建议,进一步优化开工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
活动由新校区建设直属党支部书记王甫银主持。校团委副书记、校研究生会秘书长边策,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崔宝庆,副总工程师李靖、焦桐,甲方代表陈曦以及相关专业工程师等参加活动。学生代表参观了北区学生宿舍一期项目、社会与人口学院楼项目、西区学部楼一期项目、北区学生宿舍二期及食堂项目的施工现场,焦桐为各位同学介绍讲解了新校区的在建项目、景观园林、基础设施等规划建设亮点与特色。崔宝庆带领学生代表参观了学生宿舍楼群以及宿舍和浴室样板间。
新校区建设办公室高度重视此次活动,为了更好地搜集并吸纳师生意见,精心设计了关于宿舍样板间和学生事务中心的调查问卷,从宿舍区的家具设计方案、卫生间和淋浴间布局,教学区的储物柜设置和教室门颜色,以及学生事务中心的室内装修色彩、陈设布局、服务模式、家具布置等三大方面入手展开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九成以上的学生代表对样板间方案表达满意,并就学生事务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自己的想法作为参考。
报告结束后,座谈交流环节正式开始,同学们踊跃提问,对开放式校园管理、校区交通路线、非机动车摆放、体育设施、校园绿化、宿舍洗手间布局、学生浴室配色、“人大红”颜色的整体应用、室外超大公共空间、田径场草皮材质、教学功能区设置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现场讨论气氛十分热烈。王甫银、李靖、焦桐细致耐心地进行了解答,积极回应师生关切。
2022年1月19日,中国残联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吕世明率领专家团队到通州新校区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专项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出席并主持调研座谈会,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有关负责人陪同调研。在通州新校区建设工地,吕世明和专家团队实地调研北区学生宿舍一期项目建设情况,参观无障碍样板间、电梯、公共卫生间及淋浴间等建筑设施,听取通州新校区无障碍专项规划设计和工程建设进展等情况介绍。在实地考察过程中,吕世明充分肯定了通州新校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实际做法,并对未来进一步推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2022年1月30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项目正式封顶,包括新闻学院楼、艺术学院楼、未来传播创新中心三大学部楼,该项目也开始转入外立面装饰阶段。建成后的新闻学院楼地上建筑面积11331平方米,艺术学院楼地上建筑面积9550平方米,未来传播创新中心地上建筑面积则有3980平方米。该项目将钢结构深化设计与物联网应用技术相结合,采用了基于三维激光扫描的高精度钢结构质量检测及变形监测、绿色施工在线监测评价、基于物联网项目的智慧管理、绿色环保可周转制式围墙施工、测量机器人3D变相监测系统等顶尖技术。同时,通过精细化、标准化施工方式,大幅降低建筑垃圾排放。
2022年2月19日,通州区区委书记赵磊围绕推进“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重点工程建设进展和开复工情况。他强调,要立足于早、立足于实,系统谋划、稳中求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快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区委副书记、区长孟景伟一同调研。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施工现场,赵磊、孟景伟察看材料样板展示区及新闻学院、未来传播创新中心等施工情况,了解返京人员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赵磊要求,要落实好各项安全防护措施,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按照施工进度完成任务。
2022年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一期计划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批8000名学生届时将入住新校区。
2022年3月30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马俊杰、校长孙友宏,副校长刘大锰、段翔赴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调研。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介绍了通州新校区建设过程和组织管理经验,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明汇报了新校区的设计导则、专项规划、专项设计、建筑设计。在学生宿舍组团样板间,新校区建设办公室主任李明介绍了宿舍楼公共空间规划、宿舍内部设计、设备家具配置等情况。在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大厅通州新校区沙盘模型前,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朱信凯介绍了新校区整体布局及规划建设理念及推进情况。
2022年5月8日,记者从中建三局获悉,伴随着近期的6轮核酸检测与劳动者的坚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建设工程也将步入新阶段。塔吊本周开始拆除,施工电梯即将安装上岗,5月西区学部楼一期将开始外立面吊装和内部装饰装修。
2022年7月6日,北京市住建委、北京市教育工会、北京市建筑工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工会、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在通州新校区建设办公室开展联合党日暨看望慰问通州新校区建设者活动。丁胜、宋丽静、王天柱一行在学院学部楼项目工地听取工程介绍,在学生宿舍参观宿舍样板间,李明陪同并详细介绍宿舍楼公共空间规划、宿舍内部设计、设备家具配置等情况。
2022年7月,北京市发改委批复运河东大街(通济路-春明路)道路工程项目。这条道路连通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和潞城站,沿线经过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2024年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副中心路网结构。
2022年10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校区建设办公室规划设计、商学院
EMBA项目2007级校友王丰捐赠的通州新校区实景沙盘落户中国人民大学中关村校区博物馆展厅。通州新校区沙盘按照1:200比例建造,总面积35平方米,采用激光镭射技术雕刻,使用高分子玻璃、光敏树脂材料,配以建筑、绿植、景观和灯光细节设计。
2022年10月5日,通州新校区首批建设项目竣工。通州新校区累计开工建设11个组团62万平方米,2个组团已完成竣工质量验收。社会与人口学院楼为学校建成的第一个学院学部楼。
2023年1月20日,副校长
朱信凯到通州新校区开展节前安全大检查,看望现场值守人员。朱信凯来到南区学部楼一期、公共教学楼一期及西区食堂组团,西区学部楼一期,北区学生宿舍二期及食堂,校园运行中心、校医院及行政服务中心楼群等项目逐一检查。
2023年内,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二期将基本完工,城市绿心“三大建筑”、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一期将建成亮相。
2023年2月2日,北京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系统发布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北区学部楼二期项目施工项目招标计划。北区学部楼二期项目总建筑面积3696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1996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7000平方米,总投资估算约35770.12万元,其中工程费用(含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室外工程)31037.19万元。
2023年8月消息,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新校区项目地处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创新发展轴和生态文明带“一轴一带”相交形成的东北区域,总用地规模110公顷,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学生规模达21800人。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建设实施。一期预计于2023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首批8000名学生届时将入住新校区。全项目计划至2025年建设完成。
2024年2月22日,新校区西区学部楼一期竣工,将于2024年9月投用 。
截至2024年2月,通州新校区累计开工12个建筑组团、约66万平方米,其中已完工3个建筑组团、约12万平方米。2024年上半年,将累计完工8个建筑组团、约50万平方米。
202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校园建设进入最后阶段。南区学部楼群项目竣工,该校财政金融学院、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院等即将入驻。9月迎来首批新生。9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启用大会举行。10月21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涉外法律咨询服务中心(总部)挂牌仪式在通州校区举行,通州校区法学楼正式启用。
办学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位于北京市
通州区潞城镇,近期规划招生2万人,远期最大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与西校区共同构成人民大学在北京双主校区,承担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功能,校区建筑规模为110万平方米,将按照五大学部规划,包括经济学部、法政学部、社会学部、人文学部、理工学部和公共实验中心,在巩固提高学校具有传统优势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上,适当发展理工医学科。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域内唯一一所全国重点高校,将根据党中央和北京市的指示精神,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规划建设要求,立足城市副中心,辐射京津冀地区,通过全面落实“绿色生态、人本人文、兼容开放、智慧科技、持续生长”的规划理念,力争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北京最美、独具风格”的现代化示范校园。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将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职能,立志成为党在新时代领导高等教育的一张靓丽名片、国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一个创新典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成功标杆,为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
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为创建“世界一流、人民满意”大学和争当国家“
双一流”大学建设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
校园环境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选址位于
通州区潞城镇北京城市副中心东部,校区东至春明西路、南至运河东大街、西至前北营路、北至兆善大街。用地规模110公顷,建筑规模105万平方米,约为西校区的1.5倍。其中地上建设面积约为99.8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为45.39万平方米,学生入住规模约为2.2万人。新校区计划分两期建设实施,一期建筑面积约为46.7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为98.5万平方米,全项目计划至2025年建设完成。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按照“一核、两轴、多中心”的总体规划框架,统筹考虑教学、科研、实验、办公、学习、交流、活动、生活、锻炼和休闲等功能需要。“一核”是指由三条城市次干路和校园环形道路围合形成的校园核心区,位于校园用地中心;“两轴”中一轴为串联校园东西的由溪流、湖面、缓坡、草坪、树林等组成的生态绿带,另一轴为贯穿校园南北的中央学术轴线;“多中心”是指五大学部和其他主要公共建筑分散布置在校园交通节点和景观节点,通过丰富多样的建筑空间和优美宜人的景观环境,实现多层级校园中心,突出“绿色生态校园、人本人文校园、兼容开放校园、智慧科技校园、持续生长校园”的规划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注重资源共享和学科交融,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空间活跃、独具特色的校园环境,突出“绿色生态校园、人本人文校园、兼容开放校园、智慧科技校园、持续生长校园”的规划特色。
1号楼
设计理念源自“三棱镜”。三棱镜解析自然光谱,揭示现象本质,寓意大学殿堂追求真理、传承文明。
2号楼
设计理念源自“自由的艺术盒子”。建筑四边分别设置艺术学院绘画、音乐、理论、设计四个学系,各学科研究教学既相对独立又交流融合。
3号楼
设计理念源自“黑魔石”。寓意未来传播中心就像是点石成金的“黑魔石”,依托AR、VR、AI等技术,成为构建国内外领先的新闻与传播学科育人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