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Beijing Municipal Administrative Center,Beijing MC)的建设是为调整北京
空间格局、治理
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而提出的。规划范围为原
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
平方公里。外围控制区即
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进而辐射带动
廊坊北三县地区
协同发展。
发展历程
2012年,在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聚焦通州战略,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更加明确了
通州作为城市副中心定位,这也是北京市围绕中国特色
世界城市目标,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一个重大
战略决策。
2014年,市领导郭金龙调研时对通州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强调,通州是城市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
桥头堡位置。要以总书记考察
北京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统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努力方向,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做好新时期首都工作的能力。要树立起
问题导向意识,深入研究思考存在的突出问题,选准破解难题的
突破口;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找出推动工作的抓手,
形成合力。
2015年,市领导王安顺调研讲话指出,当前,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市“两会”精神,牢牢把握新常态、新定位、新目标,增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要积极融入首都发展大局,在落实首都城市
战略定位上担起承接与疏解的双重责任,在构建“高精尖”
经济结构上担起
产业发展和
城市发展的双重责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担起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双重责任,努力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多做贡献;要坚持高站位高起点,统筹做好
公共服务完善、交通建设、产业发展和
人口规模控制等工作,努力把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2016年9月6日,
朝阳区“
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通气会上指出,2016年朝阳将力争完成25条主次干路、支路和断堵头路建设,包括位于城市副中心廊道上的
广渠路二期、东坝南二街一期等20条主次干路。朝阳区已疏解退出43家
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包括
雅宝路地区的3家市场。
2018年6月21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通州区政府共同发布通知,《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已经编制完成。据了解,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地上
建筑规模约1亿平方米。
2018年11月30日报道,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市直机关工委、市保密局、团市委等部门已迁入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办公。这标志着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启用。
2019年1月11日,北京市级行政中心正式迁入北京
城市副中心。
2019年1月12日,
中共北京市委城市副中心工作委员会、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理委员会在通州区委区政府新址,正式揭牌成立。
2020年3月24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市级赋权副中心整体情况。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规自局局长郑皓称,本次市级赋权涉及规划和
自然资源领域三个方面,共计11项。其中,副中心与
廊坊北三县地区协同开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等。
2021年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2年3月3日,《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来现余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市
轨道交通发展将立足于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推进启动城市副中心线等
项目建设。
2022年,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将以线上“极智”和线下“极致”的“两极”服务为总目标,推动实现国家
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
营商环境5.0版政策、综合窗口2.0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在副中心率先落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副中心经验。
2022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
建设项目,近千名工人正在进行室内
二次结构及机电管线的安装。工程的
主体结构已经封顶,计划在2022年底实现外装修亮相,并计划于2023年底完工,2024年投入使用。此外,
北京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和大运河博物馆三大建筑项目已实现
外立面亮相,正在有序推进二次结构、机电、暖通等工程,计划2022年底基本完工并交付布展。
2022年8月,为了客观呈现千年之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北京城市副中心报与
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联合策划推出“时空照相馆之副中心”
系列报道,从“天空之眼”视角,带您感受不一样的城市副中心,留住那些属于城市副中心的城市记忆。
2022年12月,北京城市副中心被授予“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副中心也成为北京平原区首个“国家森林城市”。
2023年1月,拓展区规划显示,副中心拓展区为副中心以外的通州区辖区,由
亦庄新城(通州部分)和9个乡镇组成。规划范围总面积约751平方公里。
2023年2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围绕新一批市级赋权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宣传解读市政府向副中心管委会和通州区政府有关部门赋予新一批市级权力事项。本次市级赋权共计184项。
2024年2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4年6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配套商业即将竣工。
2024年9月20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大型购物中心通州万象汇开业。
功能定位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除了已经开工的行政办公区工程外,其他区域和项目都在进一步完善规划。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的生态
城市布局,著力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
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
建设规划
规划部门已经基本完成副中心总体
城市设计和6个重点地区的详细城市设计,正在编制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的
控制性详细规划、通州区90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
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邀请了全球最顶尖的12家
规划设计团队参与。城市副中心建筑广泛应用了世界最先进的
节能环保技术、标准、材料及工艺,全面推广
绿色建筑的理念,大量使用了地热、太阳能等可
再生能源以及装配式
建筑技术,努力建成绿色城市、
森林城市、海绵城市、
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这些方案都体现了
生态城市的理念,体现了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力求建成没有“
城市病”的示范区。
城市副中心155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绿色空间将占到约40%的比重,有大约20处10公顷以上的集中绿地,规划集中建设区内约有15平方公里的绿色空间。仅在规划集中建设区中的绿地,就几乎相当于原
崇文区行政辖区的面积。到2030年,城市副中心要建成38个公园,群众出门500米就可以进入
公园绿地。
副中心建设的同时,将加快配备教育和
医疗资源。据通州区区长张力兵接受采访时透露,
人大附中入驻
通州三中,北理工附中入驻
潞州中学,
首师大附中入驻通州师范学院原址,北京二中分校通州校区改造等项目,将实现通州本地
教育资源的提升。
同时,
人民大学的通州校区、首师大附中通州校区、
景山学校通州校区等一批新的引进学校也将加快建设。
北京五中通州校区将竣工,全面投入使用。
另外,2017年年底
安贞医院通州院区要开工建设,
人民医院通州院区投入使用,
儿研所、
妇产医院已经确定落户通州,将服务副中心的发展。
环境建设
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站在当前这个
时间节点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要有21世纪的眼光。规划、建设、管理都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落实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要求。不但要搞好
总体规划,还要加强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体现
城市精神、展现城市特色、提升城市魅力。”
根据
北京市最新的工作部署及
通州区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继续加快推进
城市副中心建设,城市副中心及周边区域将改头换面。
市直23个部门抽调100余名骨干组成工作组,全面到岗到位,与区级各部门实现全面对接。聚焦
城市规划设计、交通管理服务、
水环境治理、
大气污染治理等12个领域,提升城市副中心管理水平。
2017年3月初,通州区召开城乡
环境建设及综合整治推进千人大会,全面打响城乡环境建设及综合整治的大会战。
通州区委书记杨斌指出,通州面临的四项“
大考”,其中就提到加强城市化力度,提升人民
生活环境。
通州区区长张力兵表示,每一名通州人,都要坚定地从我做起,勇敢地从我担当。要对照
副中心“国际一流和谐
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
京津冀区域
协同发展示范区”的定位来想问题、找差距。
2017年,通州区还拿出5亿元用于4个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投入,这4个
区域覆盖了副中心主要功能区,以及与副中心
行政办公区相邻的区域。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
赵弘表示,避免副中心建设中出现“
大城市病”的隐患,建成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意味着通州的定位要避免“
摊大饼”,要把宜居作为主要目标。从
城市规划管理建设的多个角度,保证城市的科学定位和有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2020年3月24日举行
新闻发布会,介绍市级
赋权副中心整体情况。据副中心党工委委员、管委会政务局局长
刘强介绍,副中心
政务服务大厅将因地制宜、改建建成,已列入2020年城市副中心集中推动的重点项目。按照计划,年底前完成大厅整体建设,于2021年初
投入运行。
2021年12月12日,北京市规自委已对《
北京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20年-2035年)》启动公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将新增地铁快线,30分钟内可达。
特色建筑
北运河河口处的石拱桥型拦河闸——北关闸,明清时期户部官员验收
漕粮之地——大光楼,以及
通惠河河口南岸“一支塔影认通州”的
燃灯佛舍利塔。
2023年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正式名称已确定,分别为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交通建设
加密轨道网络,拟从结构上缓解拥堵。
2017年年底,北京市“
四套班子”将启动搬迁,未来将有更多的人来到副中心。
北京市规划国土委主任魏成林在做客广播节目时透露,未来纵横发达的
交通网也将密织在副中心,从出行结构上解决交通拥堵这个城市病。
按照规划,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之间,将构建“七横”“三纵”的轨道
交通线网,五横两纵的
高速公路、快速
路网络;在城市副中心内则将加密路网形成
小尺度街区,从而实现宜居宜业和职住平衡。
其中“七横”指
平谷线、京唐城际、
市郊铁路、M6线、八通线、M7线和R1线;“三纵”指M17线、S6线、城际铁路联络线。
联系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五横”“两纵”。其中,五条横向通道指
潞苑北大街、广渠路东延等;联系副中心和东部地区的两条纵向通道指
六环路和
密涿高速公路。
社会影响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仅是调整北京
空间格局、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发展新空间的需要,也是推动
京津冀协同发展、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的需要。
加强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新城的交通联系,提高通勤能力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中心城区人口随功能转移,实现宜居宜业、
职住平衡。据透露,规划中通州将有60万至80万
就业人口,这部分人要尽可能住在通州区,才能最好地解决交通问题。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高度重视绿化、美化,增强吸引力。通州有不少
历史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
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
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
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建设城市副中心是调整优化北京城市空间格局、疏解中心区过多功能、治理“大城市病”、拓展城市新空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这是疏解非
首都功能的一项标志性工程,其步骤是以市级机关率先启动搬迁,带动其他功能,带动人口和产业的疏解,是带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工作。
蔡奇曾强调,打造城市副中心不能局限于155
平方公里范围,要带动通州全境906平方公里的发展,受益者是通州全区老百姓。
所获荣誉
2023年11月,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承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A5工程入选2022~2023年度第二批
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