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非营利组织研究所隶属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立于2007年4月。该所现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客座研究员2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余人。
组织概况
康晓光教授是该所创所人及现任所长。康晓光教授在第三部门、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等领域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性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同时,他还担任国内多家非营利组织理事,为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成立背景
当前,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国家与社会关系、社会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的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革还将影响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尽管变革全面而深刻,但变革远未完成,而且前景并不明朗。这种不确定性对中国未来影响深远。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人文与社会研究与教学的重镇。与国内其他院校相比,其公共管理学院在历史、规模、研究与教学水准诸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由于认识到了研究社会变革对中国和世界的重大意义,同时为了健全公共管理学科,支持非营利组织发展,2007年4月,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成立NPO研究所,并在人员编制、财政、教学和研究方面给予有力支持。NPO研究所成立后,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充分借助人大其他相关学科(如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新闻、历史、哲学等等)的优势,得到了快速和健康的发展。
战略定位
中国人民大学NPO研究所,要成为:
——中国NPO研究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理论研究特别是本土经验的总结与开发。
——拥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的第一流的教学基地。
——通过参与式研究影响公共政策、社会舆论,以及NPO的社会实践。
——最终,增进公众福祉,促进社会和谐,推动世界和平与人类幸福。
活动领域
——研究。非营利组织领域理论研究,特别是本土经验的总结与开发,包括政府管理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和制度体系、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合作策略框架、政府采购非营利组织服务、非营利组织法律环境等等。
——人才培养和教学任务。
——政策咨询。该所研究人员曾多次接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委托研究。
治理结构
NPO研究所实行所长负责制,并于2008年4月成立了理事会。理事会为本所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主要由海内外非营利组织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和学者组成。他们不仅为研究所的发展提供咨询和建议,还为研究所带来广泛的外部资源,包括知识、资金、合作伙伴等。
合作与交流
研究所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中国政治与商务研究中心、法国更新治理研究院、台湾中央大学客家学院等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广泛的实质性合作。
研究所工作得到了福特基金会、亚洲基金会、香港乐施会、UNDP、世界银行、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中国扶贫基金会、
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富平学校等多家机构的资助。其研究成果对政府决策、社会舆论,以及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实践均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