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部队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
兵种,又称伞兵。它是一支诸兵种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机动和超越地理障碍能力的突击力量。中国空降兵自1950年9月成立空军陆战第1旅,1961年6月组建第15空降军以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由初建时的单一兵种,发展成为拥有
炮兵、
航空兵、
导弹兵、特种
侦察兵、
防化兵等20多个专业兵种组成的多兵种合成部队,初具规模的高技术特种兵种。
历史沿革
1949年8月19日,中央军委决定在空军编制内成立空降兵部队。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电示各军区、各
野战军,要求从各陆军部队中抽调一批
战斗英雄,或模范班、排干部组建空军陆战部队。不久又规定,其不足之数可从优秀战士中补选。很快,来自全国各部队的4763名战功累累的指战员云集古城开封府。1950年7月17日,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的番号。1950年7月26日,空军陆战第1旅旅部以第3野战军第9兵团第30军第89师师部为基础在上海组成。同年8月1日,空军陆战第1旅旅部由上海移驻开封。1950年9月16日,第一支空降兵部队——空军陆战第1旅在开封正式成立,下辖4个狙击营,1个坦克营、1个迫击炮营、1个加农炮营,还有高射机枪、工兵、运输、通信、侦察、警卫、汽车7个连,另设有1个教导队,全旅共5030人,分别来自第1、2、3、4野战军和山东、华东、东北军区等40个军以上单位,还有部分原国军伞兵第3团起义人员。这是当时最精锐的一支部队,全旅人员中共产党员占88%,战斗英雄、模范和功臣占93%,参加过战斗的占83%。1961年,中央军委决定将战功赫赫的上甘岭部队改编为空降兵。从此,这支在解放战争中开辟豫西根据地,征战淮海,强渡长江,横扫两广,剿匪
云贵川,并在朝鲜战争中鏖战上甘岭,令美国人闻风胆寒、创造世界战争史上奇迹的地面雄师突破了地形的限制,成了蓝天蹈浪的空中劲旅。1998年的
抗洪抢险中,这支部队牛刀小试,扼守万里长江最险处的洪湖、监利,抢险救急,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在不闻杀伐之声的和平年代再次唤起了人们对我们这支英雄部队的回忆。
空军陆战第1旅成立之初,仅有从苏联购买的300具降落伞,缴获的几架美制C-46飞机和苏联的伊尔-12飞机,数量少,机型旧,而且破损较为严重,根本无法满足空降官兵跳伞训练的需求。于是部队采用了古老而原始的跳伞方式——伞塔跳伞。经过短短11天的训练,官兵们便基本掌握了跳伞的地面动作要领和降落伞的折叠技术。1950年9月29日,空军陆战第1旅进行了新中国空降兵的第一次跳伞。狙击第1营营长、战斗英雄崔汉卿率领62名官兵乘美制C-46运输机跳伞,拉开了中国空降史上崭新的一幕。翌年3月14日,当时任俄语翻译的沈元珍等4名女战士也进行了跳伞,成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女伞兵。
1950年12月,空军陆战第1旅改编为空军陆战第1师。1955年改称伞兵师。1957年4月28日,番号正式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师。1961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15军改编为空降兵军。第15军前身为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1949年2月改称第2野战军第4兵团第15军。这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当年朝鲜战争中鏖战上甘岭,令美国大兵闻风胆寒,曾经涌现黄继光这样的战斗英雄。1961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组成。原有的空降兵师也同时划归该军建制。从此,人民解放军空降兵部队逐步发展壮大。
当时,第15空降军配备的运输机主要有苏制安-2和国产运-5小型运输机,其速度、运载能力、续航能力都不能满足空降部队的要求。空降军的主要重火力装备为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82毫米无后坐力炮等,没有重炮、坦克、装甲车等武器,也没有有效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所以战斗能力远远未达到要求。飞机和伞具数量也不能满足部队跳伞训练的需求,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采用安全系数不高,但省时、省人、省钱而且训练周期相对要短的气球进行跳伞训练。
1969年6月26日,毛泽东主席作了重要指示:“空降兵要认真地搞起来,搞就要搞得像个样子,不充实的把它充实起来。”之后,第15空降军开始充实人员、飞机以及伞具等,并且扩建了自己的直升机团。尽管当时的飞机还不足以形成空降作战的能力,但跳伞训练却步上了一个新台阶。
1975年和1985年,第15空降军先后两次进行整编,步兵比例被大幅压缩,技术兵种的比例由17%提高到43%。部队配备了榴弹炮、反坦克导弹、防空导弹等先进武器,但还缺少能运载重武器装备的大中型运输机。
90年代初,中央军委把空降兵列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加速了空降兵部队的发展步伐。一批新型飞机、新型伞具、新型火炮等相继加入空降兵序列,使空降兵能够执行较大规模空降作战任务。中国空降部队配备的运输机主要有国产运-8、运-7中小型运输机和俄制伊尔-76大型运输机、以及国产直-8、直-9和俄制米-8/17直升机。伞具主要有第二代伞兵伞(伞兵9型伞)、翼形滑翔伞、动力飞行伞和重装空投伞等。压制火器主要有12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122毫米40管轮式火箭炮、120毫米自行迫榴炮、100毫米和120毫米迫击炮以及105毫米无后坐力炮等。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有37毫米双管自行高炮、25毫米双管牵引式高炮、红樱-5和前卫-1单兵便携式防空导弹和红箭”-8反坦克导弹等。中国空降部队还配备有伞兵突击车,用以执行快速突击作战任务。
和武器发展相适应的,中国空降兵部队着力培养一支“门类齐全,素质优良,梯次衔接”的人才队伍。1999年6月,空军学院组建了空降兵系,承担空降兵生长军官培训和在职军官轮训等任务。空降兵部队团以上干部全部达到大学文化程度,有的已达到硕士研究生水平。一批空中能飞翔、地面能战斗、合成能指挥、平时能管理的新型高素质指挥人才群体正在崛起。
空降兵部队所担负的特殊作战任务,需要士兵具有强健的体魂和超人的反应能力。官兵们每天除完成8小时正常训练课目外,早上要进行5公里武装越野;上午开课前,展伸双臂握两砖绕营区跑两周;中午拳术半小时,下午开课前,做俯卧撑150次,负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睡觉前,头部、肘、拳、腿各击沙袋50次,马步推砖100次;仰卧起坐50次。
基本条件
一兵多用,一专多能是合格空降兵的基本条件。一个空降兵战士,除了要熟练掌握陆军步兵的各项技能,精通手中武器,还要学会使用全连所有武器、营属炮兵火器,还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侦察兵、导弹兵的一般技能。要能驾驶多种机动车辆,会跳多种伞型和机型,能在山区、高原、海岛、热带、亚热带和森林等多种环境下进行野战生存。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14日,空降部队出动兵力首次在因地震与外界隔绝的阿坝地区茂县成功进行伞降。这是中国空军第一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和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同一天,首批运载救灾物资的直升机也降落到地震中心汶川县城,完成极限性的空降救灾任务。
改组历史
空降兵第15军系由第2野战军陆军第15军改编而成,其前身是1947年7月由太行军区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该部队参加了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作战,尤其是在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涌现出了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柴云振等著名战斗英雄和1.3万名功臣。改编以前,15军隶属武汉军区建制,下辖第44、45、29三个步兵师。
1961年3月14日,中央军委决定将陆军第15军改建为空降兵,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并决定将隶属于空军的原空降兵师也编入15军序列。
1961年5月31日,总参谋部公布了空降兵部队番号。从6月1日起,15军正式归军委空军和武汉军区空军领导,步兵29师调离15军建制,归武汉军区直接领导,原空军伞兵师调归15军建制,改番号为空降兵第43师。
在15军军部驻地湖北孝感举行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暨空降兵成立大会,标志着改建空降兵的任务胜利完成,空降兵部队由原来的1个师扩大为1个军,开始进入了新兵种的建设阶段。
部队根据空军党委所批准的空降兵军暂行编制进行了整编。
1962年4月,空军将空13师(运输航空兵)划归空降兵领导,并以空13师原属运-5独立大队为基础,扩编了1个运-5独立第6团,直属15军建制。1966年6月,空13师由15军调出。在此后的数十年间,空降兵部队先后扩建了运输航空兵团和直升机团,并且新组建、改建了一些兵种部、分队。
1985年精简整编以后,15军所属的3个空降兵师分别压缩为旅,并将其按照空降兵部队任务要求、训练要求以及作战特点划分为教导旅、机动旅、快反旅。90年代以后,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3个空降兵旅再次恢复为空降兵师建制。
组建过程
1949年8月,刘亚楼赴苏联商谈帮助中国建设空军事宜。18日,还在莫斯科的他向中央军委提出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建议。他认为,在解放台湾的登陆作战中,伞兵空降可能发挥大的作用。次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刘亚楼随即与苏联政府商谈,聘请伞兵顾问和教员41名,并订购了第一批伞兵用的降落伞。11月,周恩来亲自起草了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
1950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组建空降兵部队。命令要求各军区、野战军抽调一批战斗英雄和模范的班、排干部作为空降兵的兵员。5月27日又电告各部:如确难按条件抽调,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补充,如仍不足时,则按政治可靠、身体健康、战斗勇敢、表现好等条件,从战士中补选。空降兵部队领导机构的组建,要从有指挥作战经验的步兵师团营领导干部中选调。7月17日,中央军委确定部队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陆战第1旅。
1950年7月26日,空降兵部队的前身——空军陆战第一旅在上海组建,后移驻河南开封7月26日,旅部领导机构以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30军89师师部为基础在上海组建,8月1日,旅部由上海移驻河南开封。
该旅的领导成员都是高职低配,陆军第26军77师师长王建青任旅长,后因其身体原因调任其他工作,改由陆军第28军参谋长朱云谦担任旅长。陆军第20军58师参谋长方铭任副旅长,陆军第31军91师副政委丁钊为旅副政委,陆军21军63师政治部主任林震为旅政治部主任。
旅部设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技术处、医务处、供给处等机构,下辖狙击营、坦克营、迫击炮营和7个直属连队及1个教导队,全旅5000余人。由于空降兵是以伞降或机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战的兵种,是能突然出现于敌后,配合正面部队作战的突击力量,对兵员素质要求很高。所以,陆战旅党员占73%,战斗英雄、模范、功臣占33%,直接参加过战斗的占83%。9月17日,旅在开封营区召开成立大会。会上,宣读了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空军司令员刘亚楼等发来的贺电、贺信。第三野战军副参谋长周骏鸣代表中央军委给空军陆战第1旅授军旗,旅长王建青代表全旅指战员进行了庄严宣誓。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后来,9月17日被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9月27日,中央军委决定,把原国民党伞兵第3团起义后改编而成的华东军政大学伞兵总队全部人员调给陆战第1旅,作为技术骨干,其中有刘农峻等30余名干部、350名战士。
国民党伞兵第3团,于1949年4月13日奉命从上海黄浦港码头乘“中” 字号登陆舰调往福建。这个团的中共地下党员刘农峻、周其昌、李贵田、孟虎、陈家懋等人,根据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指示,策划举行起义。在航行途中,时任团长的刘农峻与其他人员起草了一份由国民党国防部下达的要他们北上去青岛(当时尚未解放)的假电报,命令登陆舰的舰长改变航向,向北航行。尔后,他们勇敢机智地争取全体基层官兵参加起义行动。14日,刘农峻率领全团官兵2500余人宣布起义,15日在连云港登陆,胜利到达解放区。起义以后,他们向毛主席、朱总司令通电致敬,向全国人民发表起义声明。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对国民党伞兵官兵的起义十分重视,在18日给起义官兵的复电中,热烈庆祝他们脱离国民党反动集团,加入人民解放军的行列,希望他们“努力于政治上和技术上的学习,为建设新中国的新伞兵而奋斗”。随后这个团改编为华东军政大学伞兵总队,由刘农峻任总队长。刘农峻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在安源煤矿工作,加入共青团,后毕业于国民党通信学校和陆军大学。参加人民空军后,先后任空军陆战第一旅副旅长,空降兵师副师长等职。
1950年9月29日,空军陆战旅参加首批跳伞的62名官兵全部安全着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完成伞降的伞兵,实现了“从天而降”的梦想。 1951年3月14日,这个旅的女翻译沈元珍、李朝旭、毛镇夷、凌冲珪等4人,第一次参加跳伞成功,成为了新中国的第一批女跳伞员。
经过10个月的突击训练,部队作战能力达到可以将配有重机枪、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武器,200人左右的1个加强连空降到敌后执行作战任务。1951年6月28日,副旅长方铭率领狙击第一营第二加强连,第一次参加南京军事学院在安徽临淮关组织的河川进攻联合演习,出色地完成演习任务,受到演习指挥部的好评。
1950年12月,空军陆战第1旅改称为空军陆战第1师,后又改称伞兵师、空降兵师。196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军军部及其44、45师和该师一起,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第15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