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部队之一。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以参加上党战役的冀南纵队改编为第2纵队,辖第4、第5、第6旅。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调出。此后参加宛西、宛东、淮海战役。1949年2月,第2纵队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辖第28、第29、第30师,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4月参加渡江战役,11月向西南进军,参加成都战役。1950年2月,第10军兼川南军区,3个师分别兼宜宾、内江、乐山军分区。
部队前身
1945年9月初,晋冀鲁豫军区为对付国民党军的进攻,将所属冀南军区孔(庆德)支队、雷(绍康)寇(庆延)支队、杜(义德)支队合编为冀南纵队,随即参加上党战役。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冀南纵队在河北省邯郸地区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范朝利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5、第6旅及独立团等,共1.4万余人。
第2纵队编成后,参加邯郸战役和围攻聊城、博平、永年等地国民党军的作战。1946年7月,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合并,仍保留第2纵队建制。陈再道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范朝利、王光华任副司令员,刘志坚马国瑞任副政治委员(后钟汉华),王蕴瑞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8月以后,第2纵队在晋冀鲁豫野战军编成内先后参加定陶巨野鄄城滑县、豫皖边等战役和豫北攻势
1947年6月底,随野战军主力南渡黄河,参加鲁西南战役。随后,越过陇海铁路(今兰州―连云港)南下,挺进大别山。8月28日进至大别山北麓,掩护野战军主力向皖西、鄂东实施战略展开。10月,第5旅改归鄂豫军区建制。12月,第2纵队参加大别山区的反围攻和反“清剿”作战。1948年3月初,北渡淮河转向豫西南地区作战,后在安徽省临泉县老集地区进行新式整军。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范朝利任副司令员,钟汉华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4、第6旅。随后参加宛西战役宛东战役。11~12月参加淮海战役
列编沿革
1949年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在安徽省太和临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第3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任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范朝利任副军长,高厚良任参谋长,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第4、第6旅依次改称第28、第29师,共1.9万余人。
4月下旬~5月底参加渡江战役。6月,以皖北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30师,列入第10军建制。第10军总兵力达3.5万余人。9月,由安庆地区出发,向湘西集结,11月初开始,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在第5兵团指挥下突破国民党军黔东防线,先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后奔袭川南泸州,强渡长江,西渡岷江,参加成都战役
1950年2月,第10军兼川南军区。此后所属部队执行剿匪和建设地方政权等任务。1951年2月,第10军与川南军区分开,同时第29师调归第15军建制,第62军第184师调归第10军建制。1952年4月25日,第10军军部和第30师调归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28师调归第23兵团,第184师调归装甲兵和华北军区,该军番号撤销。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16 19:26
目录
概述
部队前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