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院。该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成立于1993年,它的前身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已有多年的历史。1921年,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就设有畜牧学科;1923年,北京农业专科学校改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其畜牧学科改为畜牧学系,这是国内最早成立的畜牧学系。
办学历史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学院之一,源于1921年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创建的畜牧学科,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于1923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科改为畜牧学系。
1949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北大学三校的畜牧学系合并成立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
1993年在原北京农业大学畜牧学系的基础上成立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学院下设1个一级学科(畜牧学),5个系(动物遗传育种科学系、动物繁殖与发育科学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智能养殖与环境科学系、伴侣动物科学系),1个本科专业(动物科学),3个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智慧养殖与动物生产学),1个博士后流动站(畜牧学),设有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点(畜牧)。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52人,其中专任教师120人,教辅系列12人,党政管理干部2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56人,副高职称60人;其中,45周岁及以下教师占比56.7%,具有博士学位占比98.3%。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育部重要人 才项目特聘教授入选5人、青年项目入选3人,国家高层次 人才支持计划领 军项目入选7人、青年项目入选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8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4人、岗位科学家18人,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基金奖获得者2人,农业部人才项目入选2人。
学术平台
学院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基地15个,包括2个国家级实验室(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畜禽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中心(国家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实验室(生物饲料添加剂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饲料安全与生物学效价重点实验室、畜禽遗传改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中心(国家家禽测定中心、农业农村部家禽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饲料效价与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农业农村部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农业农村部饲料工业中心、北京市生鲜乳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部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奶牛营养及生态健康养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1个省部级综合实验基地(农业农村部国家生猪智能化种养循环综合科研试验基地)。
学科建设
近年来,学院畜牧学科稳定保持国内领先地位。2008、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排名第一;2017年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2021年,在首轮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估中,七项指标均排名第一;2022年,再次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
所获荣誉
2021年6月17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党委被评为“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院长:王军军
党委书记:郭晓旭
副院长:刘剑锋刘国世
党委副书记:赵钺
历任领导
张仲葛
地理位置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学院领导.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24 14:26
目录
概述
办学历史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