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物志》是国家
动物资源总汇;是为摸清我国动物资源家底,由几代动物学家共同完成的、跨世纪的动物资源研究的系统工程;是国内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涉及类群最多、成果最突出的动物科学研究巨著。
《中国动物志》是我国历史上首次进行的动物物种资源研究方面的创新工程;是科学研究密切为国家目标和国家任务服务的产物;是进一步研究物种多样性、探讨物种演化和系统发育的奠基石。《中国动物志》全面地揭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及其资源在全球生物界的地位、作用以及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为其它生物学分支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农林牧渔、医药卫生领域中的有害生物防治提供了综合信息与基础资料;为解决关系到国家安全、国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生物战、外来物种入侵等事件提供了预警、诊断和防范技术;为正确处理人和动物的关系、制定解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已经开始酝酿。1956年,国务院正式将编著《中国动物志》的任务列入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62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正式成立;1963年,中国科学院将“《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列为院重点科研项目,进一步推动了全国性的
动物资源调查和一大批地方动物志的出版;从1992年开始,“《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和《
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相继被列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八五”和“九五”重大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的联合资助;1999年,“三志的编研与出版”被列为中国科学院
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2004年,“三志的编研”连续第3个五年计划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再度携手,联合资助“三志的编研”;2006年,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开始实施,“中国动物志、中国孢子植物志和中国植物志的编研”做为重点项目获得资助;2011年,“《中国动物志》的编研”项目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的资助;2015年,“《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再次获得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的资助;2018年,“《中国动物志》的编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应急管理项目的资助。
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挂靠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我国著名动物学家童第周、陈世骧、朱弘复等先后担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现任(第五届)编委会主任为动物学家陈宜瑜院士。在我国老一辈动物分类学家的率领下,动物研究所的分类学研究队伍成长迅猛,涌现出一大批出色的动物系统分类学家,享誉海内外。
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几十年来,“《中国动物志》的编研”项目已发展成为一支包括百余家单位数百位动物学家的研究队伍。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中国动物志》160卷、《中国经济昆虫志》55册、《中国经济动物志》11卷和《中国动物图谱》27册。
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迄今为止,《中国动物志》共获国家及省部级奖25项;1996年,“中国生物志”荣获香港“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1997年,“三志”入选“九七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同年,“三志的编研”被评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优”重大项目;2001年,《中国经济昆虫志》荣获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3年和2010年,“三志的编研”相继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优”重大项目;2009年,“三志”成果入选“辉煌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2011年,《中国动物志》等“三志”成果作为科技部重点项目的成果,参加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受到胡锦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注;2016年,“《中国动物志》的编研”再次被评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优”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