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烈度表
地震破坏程度表
地震烈度,即地震发生时,在波及范围内一定地点地面振动的激烈程度。
地震烈度
(或释为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地面振动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的感觉的强弱,器物反应的程度,房屋的损坏或破坏程度,地面景观的变化情况等。因此烈度的鉴定主要依靠对上述几个方面的宏观考察和定性描述。
中国地震烈度表(Chinese seismic intensity scale):为了在实际工作中评定烈度的高低,有必要制订一个统一的评定标准。这个规定的标准称为地震烈度表。在世界各国使用的有几种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国家比较通行的是改进的麦加利烈度表,简称M.M.烈度表,从I度到度共分12个烈度等级。日本将无感定为0度,有感则分为I至Ⅶ度,共8个等级。前苏联中国均按12个烈度等级划分烈度表,它主要根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如:人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地表改观等现象)定性划分的。中国最新地震烈度表是2020年发布的GB/T 17742-2020(见表)。
烈度等级
说明:
1.Ⅰ~Ⅴ度以上人的感觉为主;Ⅵ~Ⅹ度以房屋震害为主;人的感觉仅供参考;Ⅺ、Ⅻ度以表现象为主。Ⅺ、Ⅻ度的评定,需要专门研究。
2.一般房屋包括用木构架和土、石、砖墙构造的旧式房屋和单层或数层的、未经抗震设计的新式砖房。对于质量特别或特别好的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表列各烈度的震害程度和震害指数予提高或降低。
震害指数所有房屋的震害指数的总平均值而言,可以用普查或抽查方法确定之。
4.使用本表时可根据地区具体情况,作出临时的补充规定。
5.在农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城镇可以分区进行烈度的评定,但面积以1平方公里左右为宜。
6.烟囱指工业或取暖用的锅炉房烟囱。
7.表中数量词的说明:个别:10%以下;少数10%~50%;多数:50%~70%;大多数70%~90%;普遍:90%以上。
烈度 人的感觉大多数房屋震害程度平均震害指数其他现象 加速度,mm/s(水平向) 速度,mm/s(水平向)
Ⅰ 无感,仅仪器能记录
Ⅱ 微有感,特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时能感觉到
Ⅲ 少有感,室内少数静止的人能感觉到,门窗轻微作响
IV 多有感,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
V 室内外多数人感到,门窗作响,悬挂物摇晃明显
Ⅵ 强烈有感,多数人惊醒。器皿作响掉落,小物件移动
Ⅶ房屋损坏,墙体出现裂缝,悬挂物大幅摇晃
Ⅷ 严重损坏,部分老旧房屋倒塌,多数家具移动或翻倒
Ⅸ 大范围破坏,多数房屋受损或倒塌,地面出现裂纹
X 极破坏,人被抛离地面,地面运动强烈
Ⅺ 持大破坏,几乎所有建筑物倒塌,地面变形严重
Ⅻ 巨灾,毁灭性破坏,地面变形极为显著,山河改观
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GB/T 17742.国家标准公文公开系统.2020-07-2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12 15:32
目录
概述
地震烈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