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32卷)是2009年由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2009年4月16日起,国家重大出版工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全国公开发行。
修订历史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是中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1978年,国务院决定编辑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并成立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负责此项工作。此后,《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各分卷陆续出版,至1993年,全书所有学科卷出齐。《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出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被誉为“中华文化的丰碑”,成为20世纪末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一个标志。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以来,
人类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领域的知识大幅度更新。因此,《中国大百科全书》的修订重编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1995年,国务院批准《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立项编纂,并列入“九五”、“十五”国家重点
图书出版规划。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也将《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列为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经过全国专家、学者和编辑出版人员的共同努力,《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于2009年3月正式出版。
《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和全国各学科、各领域、各部门的专家、学者的积极参加下进行的,并得到国家各有关部门,全国科学
文化研究机关、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这是全书编纂工作能够持续进行的有力保障,在此谨致以诚挚的感谢。
内容简介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采取连续修订的方式。每一版的编纂工作都十分浩繁,差错和疏漏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的编纂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中国大
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
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全书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
文学艺术、
文化教育、自然科学、
工程技术以及
军事科学等各个学科和领域古往今来的基本知识。全书不仅涵盖全人类科学文化成果,同时注重对悠久的中国各民族
历史文化遗产和科学技术成就的传承,尤其是充分反映了我国在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百科知识宝库。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共收条目约60000个,约6000万字,插图约30000幅,地图约1000幅。
《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继承第一版的编纂原则和编写理念的基础上,设条和行文更注重综合性和
检索性,介绍知识既坚持学术性、
准确性,又努力做到深入浅出,具有可读性,适于中等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查检和阅读,也为全社会各个领域的读者综合运用人类已有知识成果,并继续有所创新提供了桥梁和阶梯。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在编排上采用当代世界各国编纂百科全书的一般通行做法,全书的条目不按学科分类排列,而是按条目标题的
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从这一意义上说,它是
中国第一部按
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图书目录
前言
正文
附录
世界大事年表
世界各国(地区)简表
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
数学符号表
索引
条目外文标题索引
附: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总编委会主任为
周光召。在尽可能保留第一版仍健在的专家学者的基础上,又聘请了各学科领域卓有成就的中青年专家学者为作者,约3万人。其中“两院”院士1100余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47人中就有25人,荣誉学部委员中大多数,参加了编撰工作。
推广使用
2009年5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宣传推广使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以及军队系统,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做好《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宣传推广和使用工作。
通知指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的出版发行,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性产品,是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各地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以及军队系统,要充分认识编纂出版《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我国科学文化事业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程,对传承和发展我国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要求,各地宣传、文化、教育、新闻出版、科研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以及军队系统,要结合正在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利用多种渠道和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大百科全书》、使用《中国大百科全书》,更好地发挥该书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