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是由1953年创立的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1949年创立的原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重组整合而成的大型民族交响乐团。是中国广播艺术团所属电影交响乐团、广播说唱团、广播合唱团、广播电声乐团及广播民族乐团五个分团之一。
重组整合前的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和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均是历史悠久、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国家级院团。原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我国指挥家、作曲家
彭修文先生的积极倡导和不懈努力下,率先确立和奠定了以弓弦、弹拨、吹管和打击乐为基础的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基本构架,为此彭修文先生几乎倾注 了他的毕生心血。为使民族交响乐队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学,彭修文先生等一批作曲家还创作了近千首民族管弦乐作品,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交响化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广播民族乐团的乐队基本架构方式已经被海内外许多团体都广泛参照或采用。原中国电影乐团民族乐团的前身为新影乐团民族乐团,后改为北京电影乐团民族乐团。以刘明源、胡海泉为代表的老一辈演奏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是广大听众所熟悉和津津乐道的。一些如《喜洋洋》、《紫竹调》、《翻身的日子》等作品也是从这里飞向世界。
50多年来,这两个举足轻重的民族乐团演奏和录制了几千部集的电影、电视、广播、磁带、CD等等,为我国的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许多创作和演奏的作品已经成为本团和其他团体常演不衰的保留曲目。
在原两团五十多年的艺术成就中,造就和涌现了彭修文、刘明源、胡海泉、张韶、俞良模、
王国潼、刘森、王范地、简广义等演奏家。当前又有一批指挥家
彭家鹏、
张列,演奏家
姜克美、周东朝等日渐成熟,已逐渐为听众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