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本草全书》由
中国文化研究会于1996年至2002年编辑出版,共计410卷,24万余页,约2亿5千万字,收录了中国前220年-1911年间的本草
专著800余部和
文献10000余种,彩色图片7000余幅,黑白图片近20000幅,
中国本草的发源,传说是五千年前的神农,公元前二世纪的〈神农本草经〉就是托名他写的。这部迄今发现最早的药学著作,研究使用的单味药为365种, 此后便有众多的本草书问世流传。到公元7世纪,由政府组织全国普查药源的基础上编纂的本草书──《
新修本草》出版,中国传统药学已经形成了一个文献数量极为庞大、研究领域极为广泛的、传播体系极为完备、应用体制极为健全的学术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其文献总量估计在6亿字左右。它的单味药研究数量研究达到5千余种,复方药已达数十万种。它研究范围可概括为:1.药品的分类和变化;2.药物种类和变化;3.药物的性能和功效,包括性(气)味、
归经、毒性、主治、功能和
禁忌;4.采集方法,包括采收、初加工、干燥、包装和贮藏;5.制药研究,包括剂型及剂量、
配伍、
复合、
合成、
提纯等;6.药物来源研究,包括产地分布、产地环境、出产量、栽培、饲养和环境保护等;7.服药方法,包括调剂、煎法、服食禁忌和药忌等;8.食物疗法和保健食品的选择与调配等;9.临床应用研究等。中国人还在几千年的本草应用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传播应用体制,中央政府从公元前2世纪已设专门的药政官,7世纪开始在中央政府设药政局。中国历代皇帝也大多数重视本草学,亲自主持药物普查和药物文献的编修。古代中国的每一个城镇都有厂店合一、产销合一的药商。古代中国的每一个医生都要精通
本草学,懂得采药和制药。总之本草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的子系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这个系统和符号对中华民族担负了生存和繁衍的保障功能。
本草文献---- 作为一个完整的文献、数据系统,孤独地零散地被历史尘封着、被岁月销蚀着。直到近20年的情况有了变化,现代人类终于认识到原来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要与自然协调共存,但是仍然还没有多少人重视基础文献的研究。
中国文化研究会从1994年开始研究整理本草文献的计划。接过了前2代孤独的本草学家在艰难岁月里传下来的薪火,一位是
赵燏黄先生(1883年──1960年)近代中国生药学的开创者,中华药学会创办人(1908年),他在战乱动荡中度过一生,但始终不逾坚持本草研究,临终嘱咐他的学生张国镇先生(1928──)要完成本草文献的汇集整理工作。他的下一代学者中有两位人物,
马继兴(1925──)和
尚志钧(1918──),当今中国本草文献的权威,他们也是在动荡坎坷的一生里坚持本草文献研究。他们两代学者不过是很孤单的几个人,但这是与本草历史连接链条中的两个重要链环,没有他们的努力,这个历史的链条也就中断了。他们四、五十年前看过的本草文献,今天许多已经不存在了,甚至1984年中国图书馆联合目录中登录的文献,1998年去查阅时已经不存在了。抢救现存的本草历史文献,避免再进一步散失,是这些学者强烈呼吁尽快汇集和整理现存的本草文献,并强调这是一个抢救性的工程。但是这个计划的难度相当大。项目计划分为两个目标:一为保存文献要出版一部《中国本草全书》印刷300部,解决本草文献的亡佚问题和分散问题。二为便于使用要建立中国本草文献数据库,在网上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时间计划是在2000年前完成《中国本草全书》的采集和编辑,2002年完成全书印刷出版工作。2003年完成中国本草文献数据库建设。
委员:川赖清(日)、
王树芬、王咪咪、李兆昆、阿不都热依木·卡地尔、宋之琪、
尚志钧、真柳诚(日)、
陈新谦、张贤哲、闵宗殿、曹晖、章国镇、万芳、杨竞生、嘎玛曲培、刘山永、蔡景峰、赵中振、肖永芝、
谢宗万、戴昭宇、
颜正华、
罗布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