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哲学史稿
1987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是1987年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袁伟时
作品简介
内容概要
《中国现代哲学史稿》分为绪论、辛亥革命后的哲学思潮(1912—1914)、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哲学思潮(1914—1919.4)、五四运动与哲学发展的新阶段(1919.5—1920)和新文化运动分化中的哲学思潮(1921—1927)五大部分,共22章的篇幅。
本书涵盖鸦片战争后至1927年的哲学思潮,作者将重点落在在辛亥革命后。由于这个时期的中国哲学与思想文化密不可分,而本书的实际内容即可视为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史。本书是形成作者学风三大特点的奠基作:
①不讲空话,用翔实的史实说话。
本书内容丰富,论述了近百人的思想,其中有专门章节的即达三十多人,而且资料翔实,是作者穷多年之功,使用了全国十个省市三十多家图书馆的馆藏。直到现在,那么丰富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研究著作也不多见。
②绝不人云亦云。
本书填补了很多近代思想史研究的空白。例如,辛亥革命后的思潮,杜亚泉、王星拱、章士钊、黄远庸、蓝公武等很重要但被忽视的历史人物的思想,最少在中国大陆第一次得到系统、全面的论述。即使过去人们已经涉及的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戴季陶等也以新的资料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在本书后记中的一段话,至今仍被人们一再引用:“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如实地写在纸上。”这是本书成就的根源。
③以中国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转型为基础观察史事和人物。
作者的创新除了重视史料搜集外,还善于从新的理论高度和新的视角去分析问题。其中最基本的是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全局出发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因而提出许多令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独特的论点。此外,在方法上也有不少创新,如把历史人物的思想紧紧与时代和思潮变迁交织,分段研究,拒绝囫囵吞枣,得出不少新的结论。
本书初版1987年由中山大学出版社,那是“左毒”远未肃清的年代,作者以值得称道的理论勇气和扎实的工作把中国现代哲学和思想文化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出版后学界好评如潮。例如研究中国哲学的著名学者、当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所长的孔繁教授特地给作者写信说:“我认为这是一部现代哲学史巨著,而且是一部在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方面具有拨乱反正意义的巨著。绪论中关于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对象、分期和方法的论述,气势磅礴,颇能发人深省。以前我曾读过您的一些现代哲学史文章,我感到您是吃透了唯物史观,故多中肯见解。这个特点在本书中更有充分发展。现代哲学史的文章难作,而您是作成功了。”
后记
写完最后一页稿纸,如释重负,又思绪万千。
我所剖析的是祖国最屈辱的年代——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上半叶的思潮发展史。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有三次实现现代化的时机:清末的维新、亚洲第一个共和国的创建和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前二次被葬送了。在后一次,耀眼的业绩尾随着挫折和令人心酸的失误,历史的进程也再一次被延误。祖国和人民为这些付出代价之巨,恐怕是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都不能不震惊和沉思的。我无法摆脱沉重的压抑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观念更新”,建立“现代观念”是个时髦话题。每当听到这些议论,涌向我的心头的却是:为什么一百年来一再提出的观点往往仍被人们当做新鲜见解?
现在,挑战和机会又一次摆到中国人民面前。如果我们不愿再做受谴责的一代,就必须敢于面对严峻的现实,从百年的屈辱和挫折中充分汲取教益。我们走过的是悲壮的历程。只要正确进行分析,成就与挫败都是历史的财富。哲学应是智慧之光;学术与盲信势同冰炭。因此,我的信念是:我只把我看到的历史本来面目如实地写在纸上。
在中国现今的条件下,一个人从资料的爬梳至最后定稿,弄出那么一大本东西,确实不是件轻松的事。但耕耘的艰辛伴随着探索的喜悦。我对清静的书房的迷恋有增无已。许多师友以各种方式给予支持和激励,我十分感谢。我的妻子和孩子给予多方照顾,这也是令我十分感激的。
1985年2月10日
图书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对象、分期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现代哲学的诞生与哲学变革的命运
第一编 辛亥革命后的哲学思潮
绪言
第一章 维护共和制的哲学思潮
第二章 哲学教育的改革
第三章 提倡旧道德与调和的东西方哲学的思潮
第四章 汇合释老向王学倒退的章太炎哲学思想
第二编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哲学思潮
绪言
第一章 陈独秀等启蒙学者的哲学思想
第二章 关于中西文化的辩论
第三章 关于孔孟之道的辩论
第四章 关于宗教鬼神的辩论
第五章 李大钊前期的哲学思想
第六章 孙中山的《心里建设》
第三编 五四运动与哲学发展的新阶段
绪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
第二章 中国无政府主义者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实用主义在中国的影响与胡适的哲学思想
第四章 国民党人哲学思想的新发展
第五章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的发展与变化
第四编 新文化运动分化中的哲学思潮
绪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全面传播及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开端
第二章 “东方文化”救世论与梁漱溟的哲学思想
第三章 “科学与玄学”论战
第四章 宗教哲学和关于宗教问题的辩论
第五章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与国民党右派对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歪曲
附录
研究参考书目
人名索引
后记
作品荣誉
本书初版在1989年分别获得广东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著作二等奖,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的优秀教材一等奖;1991年,光明日报社主持对“文革”以后的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著作评奖,本书又获二等奖。
作者简介
袁伟时(1931年12月15日- ),广东兴宁人。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中国近代史专家。讲授有《辛亥革命与百年宪政》、《辛亥革命的几个问题》等课程。
1947年考进广州南海中学念高中,1949年5月参加革命,1950年考进中山大学经济系并于6月参加共产党,现是中山大学离休的教授和厅级干部。1954年因高校大调整毕业于中南财经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至1957年在复旦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班毕业后回中山大学工作至今。他的导师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江泽宏教授。1970年代起年在该校哲学系教中国哲学史至退休期间,曾在1986——1990任中山大学中山市分校——孙文学院首任院长。1987年当选中国现代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以后多次连任;曾是安徽社联主办的《学术界》和浙江社联主办的《浙江社会科学》的学术顾问,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开放时代》的学术委员
200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的访问学者。
已结集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现代哲学史稿》、《晚清大变局中的思潮与人物》 、《路标与灵魂的拷问》等。主编《现代与传统丛书》、《荒原学术文丛》、《牛虻文丛》等。
参考资料
中国现代哲学史稿.中山大学图书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6 09:01
目录
概述
作品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