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歌
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
简介
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
诗歌特点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诞生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
诗人与作品
胡适《尝试集》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部白话新诗集。胡适认为古今文学革命运动总是从文体的大解放入手,因此提出:“若想有一种新内容和新精神,不能不先打破那些束缚精神的枷锁镣铐”(胡适《谈新诗》)。他作为倡导以白话写诗的第一人,主张新诗的文体是自由的和不拘格律的观点,对新诗的创立有积极意义,并直接导致了“五四”新诗最初的自由诗派的形成;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是新诗地位确立的标志蒋光慈冯至等,他们的作品反映了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瞿秋白蒋光慈等还写了一些政治抒情诗。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李金发《微雨》《为幸福而歌》;穆木天冯乃超等,诗风与李金发相近;戴望舒《雨巷》 ;冯乃超、蒋光慈、钱杏邨、胡也频、洪灵菲、殷夫、蒲风等作家,热情讴歌无产者及其斗争;臧克家《烙臃》《有的人》;田间《给战斗者》;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何其芳、卞之琳、柯仲平、袁水拍、光未然等人的诗作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田间的《赶车传》(第一部)、阮章竞的《圈套》、张志民的《死不着》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13 20:39
目录
概述
简介
诗歌特点
诞生
诗人与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