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5月14日,年仅23岁的
徐悲鸿在
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演讲《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此文在当月23日—25日《北京大学日刊》上
连载,
1920年6月《
绘学杂志》第一期转载,改名为《中国画改良论》(此时,他已在
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图画科学习)。
图书内容
中国画学之颓败,至今日已极矣。凡世界文明理无退化,独中国之画在今日,比二十年前退五十步,三百年前退五百步,五百年前退四百步,七百年前千步,千年前百步。民族之不振可慨也夫!夫何故而使画学如此其颓坏耶?曰惟守旧,曰惟失其学术独立之地位。画固艺也,而及于学。今吾东方画,无论其在二十世纪内,应有若何成绩,要之以视千年前先民不逮者,实为深耻大辱。然则吾之草此论,岂得已哉。
主旨与例
凡美之所以感动人心者,决不能离乎人之意想。意深者动深人,意浅者动浅人。以此为注脚,庶下之论断,为有根据。例如下:中国画山水,西人视之不美。西方金发碧眼之美人,中国老学究视之不美。刘洪升之歌谭迷深者不之美。王蒙倪迂等之画文人视之美。北碑怪拙吾人能得其美。上海月份牌浅人视之美。欧洲之名画,中国顽固人,意中以为照相,则不之奇。西方画有绝模糊者,吾人能解其美。凡寓意深 远,艺复卓绝者,高等人类视之均美。吾今特以下更各例,充吾论之主脑: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
学子独立
夫画者,以笔、色、布、纸,几微之物,而穷天地之象者也。造化之奥赜、繁丽、壮大、纤微有迹象者,于画弥不收。故须以慧根人竭毕生之力研究之。中国画在美术上,有价值乎?曰有。有故足存在。与西方画同其价值乎?曰:以物质之故略逊。然其趣异不必较。凡趣何存,存在历史。西方画乃西方之文明物,中国画乃东方之文明物。所可较者,惟艺与术。然艺术复须藉他种物质凭寄,西方之物质可尽术尽艺,中国之物质不能尽术尽艺,以此之故略逊。顾吾以此难施人力之物质,而欲穷造化之奥赜繁奇,人三年而艺成,我则须五年焉。人作一画五日可成,我则需八日,或十日焉。而所形容万物之情,无少异。则中国画尚为文人之末技,智者不深求焉。其有足存之道哉!
改良之方法 学习 物质 破除派别
今以各类尽应改良之点述之如次。
风景画之改良。云、树、平地、房屋。
(余论山石雪影)
天之美,至诙奇者也。当夏秋之际,奇峰陡起乎云中。此刹那间奇美之景象,中国画不能尽其状。此为最逊欧画处。云贵缥渺,而中国画反加以勾勒,去古不远,此真无谓,应改作烘染。中国画中,除松、柳、梧桐等数种树外,均不能确定指为何树。即有数家按树所立之法,如某点某点等,终不若直接取之于真树也,尤宜改节,因中国画中所作之树节,均凹癞者,无瘿凸者,树状全失。允期必改。其余如皮如枝,均当一以真者作法。中国画之地最不厚,以纸绢脆弱不堪载色也。古今写地最佳者,莫若沈南苹。南苹工写土石,小杂野花,且喜点苔,故觉醇厚有气味。盖彼固得力乎写生者也。宋人界画,本极工,但只有两面。若作斜面,则远近高低如一,去理太远。近人吴远和改正之。今已无守古法者,虽为可喜,实则今已无工界画者矣。
吾国古今专讲求册水,故于山石各家皆有独到处。但各家胸中邱壑逸气均太少耳。如
李思训写北宗之山,必层峦叠嶂,直造纸末。王蒙亦如之。倪云林则淡淡数笔,远山近树而已。为邱壑者必叠床架屋,满纸邱壑,不分远近,气势蜿蜒,直到其顶,胸中直具邱壑。为逸气者,日向水渚江边立,两眸直随帆影没,而无雄古之峰,郁拔之树,夫峰也树也,岂有碍逸气哉!直盾辞耳。(倘登泰山观沧海,而从侧面作一图,舍山乎抑舍海乎?两不可舍为技不已穷乎!)吾国写山水者,恒喜写雪。不知雪中可游而乐,最不宜写观者也。若必欲逞逸兴,亦须点染得法。从物之平面上积雪,毋从不积雪处漫积之斯得矣。远山尤宜注意。中国画不写影,其趣遂与欧画大异。然终不可不加意,使室隅与庭前窗下无别也。(参阅结论)
人物之改良
夫写人不准以法度,指少一节。臂腿如直筒,身不能转使,头不能仰面侧视,手不能向画面而伸。无论童子,一笑就老。无论少艾,攒眉即丑。半面可见眼角尖,跳舞强藏美人足。此尚不改正,不求进,尚成何学!既改正又求进,复何必云皈依何家何派耶。
选自
北京大学绘学杂志社编辑的《
绘学杂志》第一期,1920年6月出版。
[附注]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历任北京艺专校长、中大艺术系教授等。解放后任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协主席等。擅
油画、素描、国画,融会中西,卓然成家。一生致力于倡导
写实主义美术,改革中国画,培育后进,名闻中外。著有《悲鸿素描信》、《油画集》、《彩墨画集》及美术论文多种。
著者简介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原名徐寿康,江苏
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他是
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主要影响
徐悲鸿先生是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的伟大开拓者。徐悲鸿先生不仅在理论上提出并完善改革中国画具有划时代的主张,而且在实践上矢志振兴美术事业;致力美术教育,倾注了大量心血。“徐悲鸿体系”的形成,既有中外美术史艺术规律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有中国特定国情使然。它的产生为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石,在世纪之交的时刻来重新审视徐悲鸿先生,发掘它的当代意义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