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会馆在日本东京成立。吴禄贞把会馆比喻为美国费城之独立厅。留学生会馆成立后,留日学生得以“常常聚会,纵谈政治”。孙中山和章炳麟临时改定于当天下午在横滨永乐酒楼举行了纪念会仪式。这次纪念会是中国留学生掀起反清革命的第一个激浪。
东京成立
学习军事
支那亡国
会期前一日,清朝驻日公使蔡钧闻讯惊恐,亲访日本外务省,要求解散此会。当天上午,日本警察在精养轩前阻栏,许多赴会者被驱散。警视厅传讯了纪念会发起人。
孙中山是纪念会的赞成人,他率领十多名华侨由横滨赶来,得知情由后,孙中山和章炳麟临时改定于当天下午在横滨永乐酒楼举行了纪念会仪式。这次纪念会是中国留学生掀起反清革命的第一个激浪。
排满演说
进步刊物
建励志会
1900年3月,为了联络情感、策励志节,探讨、宣传新型的西方
资产阶级思想观念,留日学生200多人建立了励志会。由于负责人热心政治,会员得以借此交流政见。该会同时还创办了《译书汇编》和《国民报》。对留日学生中激进分子的逐步集结起了作用。
吴稚晖愤而自沉
革命团体—青年会
留日女学生发起共爱会
留日学生爱国示威
《江苏》杂志
1903年4月27日,中国留日学生江苏同乡会在日本东京创办《江苏》杂志,宣传反清革命,鼓吹民主共和。
该刊由秦毓鎏、张肇桐、黄宗仰等主持,柳亚子、金一等人撰稿,内容分社说、政治、教育、哲理、历史、传记、实业、译篇和小说等栏目。用黄帝纪元,文言撰著。发表有《政体进化论》、《革命其可免乎》、《新政府之建设》、《中国立宪问题》等文,公开宣传革命,确立共和宪章,建立民主共和,批判保皇立宪,也曾提出过地方自治的主张,并载有关于江苏省的历史文献和图照等。
《江苏》发刊词
美哉!我江苏之人民。美哉!我江苏之人民如我支那。我支那之人民以薄弱闻于世界,我江苏之人民又以薄弱闻于支那。
美哉!我江苏之土地。美哉!我江苏之土地如我支那。我支那之土地以肥美闻世界,世界咸而鱼肉之;我江苏之土地又以肥美闻支那,支那且咸得而鱼肉之。
美哉!我江苏人之性质。美哉!我江苏人之性质如我支那。我支那人之性质以虚闻、以浮闻、以无实力闻;我江苏人之于支那,亦以虚闻、以浮闻、以无实力闻。
以腐败之人民谈腐败,其谈腐败也必确;居腐败之土地以谈腐败,其谈腐败也必确;具腐败者我江苏之特色,而谈腐败者又我江苏杂志之特任。请得而谈腐败之方;
处于水者不知水,处于空气不知空气,处于腐败者不知腐败,时时提撕我江苏人者有:社说一。
去其陈,谋其新,腐败既去,输入不腐败,时时灌溉我江苏人者有:学说一。较其腐败之程度与不腐败之程度,时时布告我江苏人者有:纪事一。补我江苏人之不足,以助我江苏人者有:记言一、泽篇一、时论一,告白一。
组建军国民教育会
1903年5月2日,留日学生集会于锦辉馆,改义勇队为学生军。121名队员编为甲乙丙三个区队,每区队辖4个分队。留日士官生蓝天蔚被推为学生军队长。清朝留学生监督和日本警方出面干预,迫令义勇队解散。
1903年5月11日,学生再度在锦辉馆开会,将学生军改名为
军国民教育会要求政府力拒俄约
《白话》杂志创刊
1904年9月24日,《白话》杂志在日本东京创刊他是中国留学生演说练习会创办,秋瑾为主编。《白话》以干支纪年,设论说、教育、历史、地理、理科、对评、谈丛、歌谣、戏曲、小说、实业、传记、时论等栏目,积极为女界呼吁,主张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鼓励妇孺识字,反对缠足。并用通俗白话向人们宣传清政府已经沦为帝国主义列强奴役中国人民的工具,鼓吹反帝爱国,号召人们奋起斗争,争当国家的主人。共发行6期。
要求归政意见
日本报纸消息说:各国商业统计表在中国领土中没有列入长城以北。意即承认该地已为俄国属地。留学生大为震动。
正式创刊
二十世纪之支那》第二期上刊登有《日本政客的支那经营谈》一文,对日本的侵华政策进行抨击,结果被日本政府全部予以没收,该刊也被迫停刊。11月,《二十世纪之支那》改名为《民报》重新出版,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最为重要的机关报。
《法政杂志》在日创刊
1906年3月14日,《法政杂志》月刊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为留日法政学生张一鹏等创办,《法政杂志》月刊主旨在于编纂法典,为统治当局参考,并向民众普及法政知识。该刊内容设论丛、译汇、讲演、法令一斑、法政界琐闻、时事录要等栏目,主要译介日本法政论著,宣传君主立宪国家的法治政制。曾译载有《法》、《国》、《法典论》、《法制国主义》、《论礼与法》及《英国宪法正文》等文,并曾刊载清政府公布的《破产律》和《刑事民事诉讼法》等。同年9月停刊,共出6期。此后不久即与天津《北洋学报》合并,改名为《北洋法政学报》继续出版。
留日学生姚洪业投江
1906年3月27日,年仅26年的归国留学生姚洪业投黄浦江而亡。姚洪业,原名宏业,字剑生,号袁生。因慕朱洪武、洪秀全之为人,改名洪业。1904年,师事黄兴,肄业于长沙明德学堂,不久赴日留学,入日本宏文学院。他首倡保护路矿主权,邀杨卓霖等于神田之青年会组织路矿学校,由黄兴主盟加入同盟会。因日本文部省颁《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而归国。后筹办上海中国公学,被举为总机关干事。因感怀国事,悲愤交集,3月26日晚留遗书,次日晨投江殉国。他与陈天华等被公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中国公学在上海创办
1906年4月10日,中国公学在上海正式开学。2月以来,因大批留日学生返抵上海,没有着落,留学生中的姚洪业、孙镜清等曾为此各方奔走,募集经费,在上海北四川路横浜桥租民房为校舍,筹办中国公学。两江总督端方每月拨银1000两,派郑孝胥为监督。校务实际由王抟沙主持。革命党人于右任、马君武、陈伯平等任教员。中国公学开学后,共招学生318人,分大学班、中学班、师范速成班、理化专修班等。
国学振兴社
1906年8月,章太炎等在日本东京发起组织了学术团体一
国学讲习会,附设于《民报》社内。以研究国学、弘扬民族思想为宗旨,吸收留日学生参加,分预科和本科两级,讲授《说文》、《文选》、历史、理学、佛学、典章制度、诸子学等科目。
创办《云南》月刊
病死狱中
朱子龙,湖北江陵人,曾参与发起武昌科学补习所和日知会。死时年仅31岁。
亚洲和亲会在日成立
1907年7月,亚洲和亲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参加者有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安南诸国的革命者。
中国方面入会者有章炳麟、张继、刘师培、何震、苏曼殊、陈独秀、吕复、樊光、陶铸等数十人;日本方面入会者有幸德秋水、山川均、大杉荣、竹内善朔等人。并推章炳麟起草宣言书。内容为:
一、宗旨:反抗帝国主义,使亚洲已失主权之民族,各得独立。
二、凡亚洲人,除主张侵略主义者,无论民族主义、共和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皆得入会。
三、义务:
1、 亚洲诸国,或为外人侵食之鱼肉,或为异族支配之佣奴,故本会义务,当以互相扶助,使各得独立自由为旨。
2、亚洲诸国,如一国有革命事,余国同会者应互相协助,不论直接间接,总以功能所及为限。
社会主义讲习会
创办《夏声》月刊
抗议"二十一条"
留学生总会发电讨袁
留日学生对外宣言
留日学生声援国内
拒法运动
拒俄义勇队
留学生皆抱必死决心 愿以身殉国
一、愿加入义勇队赴前敌者,在二日内签名;未即赴前敌者,别设本部,部署军队各事。
二、致电上海各团体,请求协助。
三、致电北洋大臣袁世凯,并补发详函,说明愿将义勇队隶属其麾下。
四、举特派员往天津,与袁订定彼此关系。
五、派人到国内各地方及南洋各埠、欧美各国从事运动。
女学生的共爱会也举行特别会,决定如入赤十字社,随同义勇队北征。
有章可循
1904年5月13日,清廷批准实行《考验出洋毕业学生章程》。该章程由学教拟定,共八条。
主要内容有:
一、保送归国留学生回国参加考核,首先要详核毕业文凭,并酌量在本国学堂学习的学历年份。与考生如平日素有著作以及在校记述。准其考试前自行呈送学务大臣备核。
二、第一次应试的考生于1905年三月间到北京候考。
三、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照所学科目分门发问,理化等学科并须考试实验,以文凭相符确有心得为合格。第二场以经史命题,作论说两篇,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以上两场考试各记分数,合计总分。
四、在日本大学留学的医科、工科、理科、农科毕业学生及各项实业学校毕业者,如科学合格,而素不能文,第二场的考试参加与否准其自行选择呈明。但于任用名单中应分别注明,由清廷批准。
五、考试等第一、二、三、等,但不必全备。如所学均优,即统列一等,学业稍次即列二、三等。总以学生之程度为断,不必强分高下。
六、应责成原保大臣查察出洋毕业学生的品行心术,如实际端谨无过,方予送考。
该章程是20世纪初清政府拟定的第一个考核归国留学生学历的章程。
学校之规则
1905年11月2日,日本文部省颁布《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共15条,对中国留学生提出了种种限制。
中国留学生到1905年已增至8000人,革命倾向日趋强烈。日本政府应清政府要求,力谋加强对中国留学生的管束。4月,文部省就曾训令各有关学校校长,声称清国人在本邦留学者愈来愈多,其中可能有人议论本国政治,举动不当,担任教养清国留学生之职者必须深刻注意此点,使彼等不失学生本分《关于清国人入学之公私立学校之规则》颁布后,激起中国留学生的强烈反对,一场轰轰烈烈的斗争随之掀起。
赴日速成生
1906年8月7日,清政府学部统计,中国留日学生已还13000余人,其中习速成者最多。学部通电各省停派赴日速成学生,并命迅即推广各项学堂。
26日,学部奏准嗣后京外派遣游学生,无论官费私费,皆应切实考验,性行纯谨,具有中学堂毕业程度,通习外国文字,能直入高等专门学堂者,方准出行。同时,奏准变通进士馆办法,拟派遣学员赴日本游学,进东京法政大学补修科、速成科学习,准其毕业回京时一律考验,并按章分别予以奖励。
清政府赐
1906年10月29日,清政府分别赐游学毕业生陈锦涛等32人进士、举人出身。其中最优等9名:陈锦涛、颜惠庆、谢天保、颜德庆、施肇基、李方、徐景文、张煜全、胡栋朝给予进士出身。优等5名:田书年施肇祥、陈仲篪、王季点、廖世纶;中等18名:曾志沂、黎渊、李应泌、王鸿年、胡振平、王荣树、路孝植、薛锡成、周宏业、陈威、权量、稽镜、富士英、陈耀西、罗会坦、傅汝勤、徐廷爵,均给予举人出身。
管理规则
1907年9月10日,清政府拟订管理在日留学生的规则。9月16日学部批准各省执行,该规则共10条,主要有:
一、留学生请假分为:在学堂暑假期内而请假回国者为通常请假;遇有父母死亡或病重时而请假回国者为特别请假。
二、学生于暑假期内得请假回国,各以其学堂之假期为限。但海陆军学生不在此例。
三、凡学生遇有父母死亡或病重时,得请假回国。其期限以路之远近,临时由留学生监督处酌定。
四、请假期限中如确有未了之事,须呈请本籍地方官或办理学务官员,用印文或电报通知留学生监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