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以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2011年1月正式获准成立。该实验室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精密物理前沿,针对原子频标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原子频标应用基础和高技术创新研究。
原子频标又称为
原子钟,是现代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国际公认的战略高技术。由于各发达国家原子频标技术禁止向国外转让,我国必须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且与系统集成脱节,是制约我国原子频标研究水平的主要因素。建立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解决原子频标涉及的科学问题、技术基础问题、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提高我国的原子频标研究水平,对于打破西方工业化国家在原子频标领域的技术垄断,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带动相关科学研究的发展,推动信息产业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武汉物数所的原子频标研究有近50年历史,是国内最早从事原子频标研究的少数单位之一,是我国原子频标的重要研究单位。在长期的科研活动中,该所的原子频标研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研究队伍。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的重大需求,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原子频标研究任务,在高性能铷原子钟、CPT原子钟和基于囚禁离子的原子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从原子钟的物理机理研究到系统集成的完整的研究、开发体系,初步实现了“探索一代、研制一代、应用一代”的原子频标可持续发展格局。“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的建立,为发展精度更高、体积更小、应用领域更宽的原子钟技术提供了支撑平台,对提高我国原子频标研究水平将产生积极作用。
2011年6月15日,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现场评估会议在依托单位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召开。院高技术局及武汉物数所相关领导、重点实验室全体在职人员、学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主持。
评估专家组听取了实验室主任梅刚华研究员作的“2006-2010年实验室工作报告”和祁峰博士、黄学人研究员、顾思洪研究员、佘磊副研究员和陈李生研究员作的代表性成果报告,并对实验室的科研平台建设进行了现场考察。
本评估期内,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开展原子频标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研究,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高性能铷原子频标实现了在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应用;单个钙离子光频标在国内首次实现锁定,标志着我国超高精度原子频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实用型
CPT原子频标并实现工程应用;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囚禁汞离子微波频标的原理验证,为研制下一代守时钟和星载钟打下良好基础;在超窄线宽激光器及激光频稳等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同时,实验室还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主办了1次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与国内外多个著名研究机构开展实质性的合作与交流,促进了研究工作的进展,提升了实验室在国内外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实验室软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建成了较完善的原子频标设计、实验、试验、测试平台,建立了一系列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评估组专家充分肯定了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建立的重要性及评估期内取得的工作成果。大家一致认为,实验室定位合理,方向明确,符合我国战略发展的需求和原子频标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本评估期内,尤其是2008年实验室筹建以来,研究工作成果突出,满足了国家重大需求,原子频标初步形成了“应用一代、研制一代、探索一代”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专家们对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武汉物数所所长
刘买利和
叶朝辉院士对专家们的积极评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对实验室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梅刚华研究员代表实验室全体人员表示今后将同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攻关,力争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在“
十二五”期间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