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下属的海洋生物标本馆
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洋生物标本馆,是集海洋生物标本收藏、海洋生物分类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海洋生物科普知识宣传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现代化标本馆。
场馆规模
截至2005年,标本馆收藏标本近70万多号,其中有1100种的模式标本。收藏标本中,海洋植物(主要是藻类)占18%(12万6千多号),海洋无脊椎动物占67%(45万多号),脊椎动物(主要是鱼类)占14%(约10万号)。标本采于整个中国海域,从沿岸、潮间带、海洋水体直到数千米深的深海海底。这些珍贵的标本显示了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蕴藏和高生物多样性特点。
历史背景
标本馆最早的标本收藏是1950年建馆时从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和静生生物调查所带来的数千号标本,其中最早的标本采于1898年。收藏主体是我国已进行过的几乎所有大型海洋生物调查采获的全部或大部分标本,以及每年补充的大量标本。近年,收藏中又增加了极地海洋生物标本和国际交换来的世界其它海区的生物标本。
场馆成绩
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呈奎、刘瑞玉、郑守仪为代表的馆内一大批知名专家代表了我国海洋生物分类学研究的最高水平,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一直是我国海洋生物分类区系、生物地理学、生物多样性的科研、教学中心和基地。根据标本馆的标本资料,至2000年,有关专家已撰写高质量研究论文1000多篇,专著80多部,内容涉及海洋生物形态、分类、区系、系统学、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生物海洋学等学科领域,基本摸清了我国近海海洋生物的物种、区系特点和资源状况,在海洋科学诸领域的研究以及我国海洋法规的制订、海洋权益保护、进出口贸易等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我国海洋科学和有关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为进一步的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国内外的海洋生物分类学和区系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级研究人才。每年接待数位国际同行前来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术交流。
标本馆每年均接待成千上万的学生和群众前来参观、学习,不定期在馆内或到中小学举办海洋生物知识讲座,成为海洋生物科普宣传的基地。
交通路线
乘车路线:6、15、31、214、219、302路终点站(海水浴场)
地图信息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1 12:33
目录
概述
场馆规模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