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无脊椎动物
生物学科术语
海洋无脊椎动物是指种数、门数最为繁多的一种,占海洋动物的绝大部分。无脊椎动物是背侧没有脊椎的动物,它们是动物的原始形式。其种类数占动物总种类数的95%,分布于世界各地。
演化历史
海洋为最古老的栖地,生命源于海洋。早在寒武纪诸多高阶分类单元如门、纲的代表种就已同时出现,但后来有很多类别灭绝,仅留下化石或少数的活化石种,例如鹦鹉螺、鲎、海豆芽等等,有的绵延子孙,众多分歧成许多品种;就现生动物门而论,概略可分为30多门(分类学家对此最高阶分类单元仍时有新发现并修正、综合),其中自由生活栖息在海洋的有 8 门之多,又有14 门动物只分布于海洋;分布于淡水的有14 门,但没有整个门的动物都只产于淡水的;陆地产的则只有10 门,其中有一门动物只产于陆地,显见海洋为生命之母。此外,海洋无脊椎动物诸门中,有许多动物门的种类很少,而且型态又特异,这些物种本身就是演化天择的成果。
结构性能
这些物种在结构及功能上呈现多样化,可由简至繁逐一找出代表,例如消化道上有不具口及肛门的海绵,有口无肛门的腔肠、扁虫,到有了前后分开为口及肛门的纽形动物。海洋无脊椎动物因海水浮力大,而产生不同于陆生动物之支撑结构;有的受限于吸附力、表面张力而成小生物;有的充满中胶层如漂浮的大型水母海蜇皮即此 类生物之产品);有的具砂质为主的六放大海绵高可及一公尺;有的具几丁质为主的外骨骼可支撑出大个体如虾、蟹;或以碳酸钙为主,营造出美丽但笨重的壳,如贝、螺。更有细胞包围在外的内骨骼,如海胆的是碳酸钙,海豆芽的是磷酸钙(人类骨骼是以磷酸钙为主)。这些多样化的支撑系统不仅增大了个体的体积,更可供肌肉附生而得以运而动之,使得 动物得以各类型式生活。这样多样化的生物、正是研究比较各类课题的好素材。
人类根据这些动物门结构之简繁,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卵割型式,囊胚孔是否发育成个体的口(原口类)或另外形成口(后口类)及体控形成的方式而将后生动物分为后口类如脊索动物、棘皮、尾索海鞘)、头索(文昌鱼)动物等及原口类如环节、软件、节肢等动物。
海洋原索动物
原索动物是介于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洋脊椎动物之间的一类动物。原索动物均系海产,包括尾索动物(Urochordata),如海鞘(Ascidia);头索动物(Cephalochordata),如文昌鱼(Branchiostoma)。过去属于原索类的半索动物,现多数学者主张放入无脊椎动物内。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没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那么复杂多样。从最原始的神经细胞,到神经细胞集合成为神经节,到后来大脑的形成。其形式由弥散的神经网到有序的神经链,到中枢和梯状神经系统的出现,也经历了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感觉器官由刺胞动物的感觉棍(有视觉和重力觉),经过扁形动物头部神经细胞群集形成的“眼”,到昆虫的复眼和头足动物,例如鸟贼的眼(是由外胚层形成),分辨率不断上升。这更有利于动物逃避敌害和捕食。
标本采集
采集时间
采集和观察动物的最佳时间是农历朔(初一)和农历望(十五)后12日,每天采集的最好时间是在大潮的低潮前后1~2小时。
采集地带
采集和观察动物的最好地带是低潮线以上的潮间带,尤其是下带,这里海滨动物分布丰富,是采集海洋无脊椎动物的重要区域。潮汐引起的潮流不仅扩大了水体和空气的接触面,增加了氧气的吸收和溶解,而且随着它冲来的一些有机碎屑又为海滨动物提供了营养,所以当大潮的低潮线暴露出来时,我们要抓紧时间,适时采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3 15:20
目录
概述
演化历史
结构性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