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成立于1978年5月(前身中国科学院东北分院成立于1952年)。长春地区的院属科研机构有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已形成理、化、天、地、生等基础科学领域及相应的技术科学领域的综合优势。
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以下简称长春分院)是中国科学院的派出机构,负责联络和协调中国科学院在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研究所工作。1978年5月,经中央批准恢复成立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
长春分院系统现有4个法人研究机构: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及国家天文台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长春分院主要负责研究所、站的领导班子建设、中科院的科研成果向地方的转移转化(院地合作工作),以及党建、纪检、监察、审计及
公共事务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中科院院士服务等工作。
长春分院职工总数3104人,其中科技人员2096人(研究员级259人,副研究员级508人)。
中国科学院学部联合办公室长春联络处负责联系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在学
研究生1251人,
博士后69人,设有
博士点12个,
硕士点19个,分院现有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1人,科学院、吉林省级突出贡献专家4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5人,中国青年科学家奖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人,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00人。
长春分院系统各研究所、站在优势研究领域有着长期的积累,主要学科领域包括发光学、应用光学、光学工程、精密机械与仪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湿地科学、区域农业、环境科学、遥感技术与应用、东北区域发展、精密观测与精密定轨、卫星动力学研究等。
长春分院各所、站设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心)5个: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电分析化学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应用光学国家级重点
实验室、国家电分析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
国家质检中心;设有中国科学院开放实验室4个:稀土
化学与物理开放实验室、激发态物理重点实验室、湿地研究中心、净月潭遥感实验站。设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中药现代化研究发展中心、化学分析仪器研究发展中心、CAP技术咨询服务中心。长春分院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奖励:中国的第一块合成橡胶、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第一锅光学玻璃、第一批全分离
稀土元素、第一台
红宝石激光器、第一批辐射高分子材料先后在长春分院各科研机构问世。
长春分院本着院地合作要有规模、有特色、有新机制, 达到为地方的GDP增长做出实质性贡献这一整体工作思路, 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了“项层策划与设计”,积极营造软环境,构筑院地合作基础。共建产业园区,拓宽合作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中试平台,加速成果转化,探索合作机制的创新。加速高新技术项目产业化,已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院地合作 局面。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电子产业园区”发展势头正旺,截止2003年中国科学院在吉林、
黑龙江两省实施项目累计283项,年度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
长春分院与地方共建
高新技术产业、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共建农业示范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向社会和
市场对科技的需求,与吉、黑两省的有关市区和
上海、
宁波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签订了一批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
长春分院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吉林省、黑龙江省重点企业的合作,组织各类对接活动,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产业的发展。长春分院利用国内外资源搭建的
长春中俄科技园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与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家的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