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史》传说始于商朝,华人(古代称唐人)移民海外。以后各朝代都有不多或不少华人由于经商,逃难,宗教等原因居留海外。明代永乐年间三宝太监回民郑和下西洋后大批人开始移居南海各国。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有大量华工,因
欧洲工业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美洲,欧洲,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商朝
商朝末年,周灭商,大批商朝军民乘竹筏东渡大海逃亡,有学者认为,其中有部分流落中、南美洲[1]。
秦朝
汉朝
南北朝
唐朝
唐朝贞观年间,有一批高僧,到佛逝国取经,其中包括义净、运期、彼岸、智岸,善行、智弘、无行、法郎、孟怀业、道宏、贞固等;其中僧人孟怀业,留恋佛逝,不回故乡[3]。 咸亨年间丰州僧哲到东印度居留,僧人玄游居留师子国。
五代
五代943年,阿拉伯旅行家马素提记录苏门答腊有中国人耕种,巨港华人最多。他们是
黄巢起义失败后逃亡至苏门答腊的华侨[4]。
宋朝
宋
嘉佑三年(1036年),嘉佑四年,安南虏走大批中国人到安南[5]。 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赵汝适着《诸蕃志》蒲甘条记载:“国有诸葛武侯庙”[6]。 南宋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印度半岛卡弗里河口的纳格伯蒂讷姆城有中国式瓷砖塔,高数丈上刻汉字:“咸淳三年八月毕功”。占婆国有唐人。 宋朝景定年间(1261年-1266年)浙江温州永嘉县人薛氏到真腊定居。[7]
元朝
元朝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单马锡有华侨定居。元初有大批华人定居在婆罗洲格兰岛。渤泥国敬爱唐人[8]马来半岛古国龙牙门已有中国人和当地人通婚杂居。[9] 真腊国有唐人居住经商。真腊风俗,由妇女进行贸易,因此华人到此,必先娶真腊女子为妻,方便贸易。[10]。
明朝
洪武三十年(1397年),时旅居三佛齐的华侨一千多人拥戴广东南海人梁道明为三佛齐国王[11]。
永乐年间爪哇岛的华人多由广东、福建等地方逃亡来此,多从回伊斯兰教门受界持斋。
爪哇有一个几千户华侨聚居的村庄,华侨称之锦石(今格雷西(Gresik)),村主是广东人。
爪哇岛东部有一个华侨村杜板,华侨称之为厨闽,有一千多户漳州、广东移民[12]。
爪哇岛苏鲁马益也有中国人居住。
旧港(今巨港)居民多由广东、泉州逃来此地,相当富饶。
郑和下西洋时任命施进卿为巨港宣慰使。
东爪哇有“施大娘子俾那智”传伊斯兰教,施大娘子是施进卿的女儿。
马六甲有唐人居住
爪哇顺塔国王是广东人,永乐九年遣使贡方物。
正统年间
勃泥有很多华侨居住,曾有漳州人张某成为那督。
成化年间丁州盐商谢文彬到暹罗国经商,后来成为暹罗国的官员,并出使中国。
正德年间满者伯夷有来自广州、泉州的华侨几百户。
1572年西班牙殖民者累加斯皮说,在马尼拉有40位已婚的中国人居住[14]。
隆庆六年(1572年)吕宋有华侨150人居住。
万历年间,旧港国王王连是广东人,婆罗洲国王是福建人。
万历二十一年(1594年)吕宋已有几万名华侨聚居。
文莱岛有许多华人,系随郑和下西洋留下定居[15]。
柬埔寨的篱木州,以木为城,是华人聚居之地[16]
16世纪初黄衷着《海语》记载暹罗国有奶街,是一条华人寓居的街道[17]。
1613年葡萄牙人伊里狄绘制满剌加地图,其中表明漳州村,中国村和中国溪,显然是华侨聚居之地[18]。
清朝
康熙三十五年,广州长寿寺主持大仙,被越南顺化政府聘为国师。越南会安港有一条长三四里的沿河街道,名为大唐街,街上福建人开的商店,鳞次栉比。越南风俗,贸易由妇女经营,因此华人到此,必先娶妻,方便贸易。顺化有关夫子庙和闽会馆,尖碧萝有伏波将军庙。占城张女士,祖籍浙江人,居住占城已经几代[19]。
雍正中港口国(今越南境内)国王莫玖(Mok Kui)是广东雷州人。莫玖传位子莫统国王(Mok tong),前后一百多年。
乾隆年间暹罗国王郑昭是广东人[20]。
婆罗洲戴燕国王吴元盛是广东嘉应人[21]。
婆罗洲昆甸国王罗大是广东嘉应人[22]。
爪哇华侨人数达十万人[23]
嘉庆年间广东嘉应显人叶来,流寓新加坡。嘉庆末年,柔佛王下令驱逐华人。柔佛华人推举叶来为首,率领众人战胜柔佛王;叶来更购买军械,遣人返国,纠集嘉应县及邻村族人万余,渡海到柔佛,血战八年,平定柔佛全境。其时槟榔屿华人,与土人冲突,叶来率众助战,三年平定槟榔屿。后叶来自量不敌英国势力,将此二地主权交与英国,自保土地所有权[24]。
近代
光绪初年在雪兰莪和霹雳州采锡矿的华工有十几万人。雪兰莪王待华工苛刻,华工奋战,平定雪兰莪。其时霹雳州华人也平定霹雳[25]。
法国探险家亨利·穆奥《暹罗柬埔寨老挝安南游记》记载, 1859年新加坡有华侨50,043人[26]
1840年-1870年欧洲人口贩子将厦门、香港等地七十多万中国劳工“卖猪仔”到南美洲当苦力。同一时期约有一百万华人到美国和加拿大“淘金”[27]。
1868年,美国加州因开采金矿和修建铁路,须要大量劳工。美国和大清签订中美通商条约,其第五条定明华人愿常住美国或入籍,皆须听其自由不得禁阻[28]。此条约为美国来华招揽大量华工开方便之门。
19世纪末,到加拿大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有七八万人[29]。
1876年郭嵩涛 路过马来亚,记录新加坡华人约二十万,槟榔屿有福建人广东人十万余。
20世纪初在加拿大定居的华人约有一万九千人,以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维多利亚和温哥华人数最多(两地有九千华人)。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的华人,多以捕鱼为业。加拿大华人生活贫困,有十万家产的只一二人[31]。
20世纪初许多地方限制华人入境,加拿大对入境华人,征收500元人头税、澳大利亚征收100元人头税,新西兰征收30镑人头税[32]。
书籍介绍
该书研究自先秦时代至20世纪末发生在中国境内的移民历史,对各个时段主要的移民运动,一般都说明其起因、迁移对象、迁移时间、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路线及方向、定居过程和产生的影响,并尽可能作定量分析,总结其规律。
该书在掌握传世与出土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力求最大可能地反映历史真实。全书共分七卷:第一卷为全书导论和大事年表,第二卷至第七卷分别为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金元时期、明时期、清时期和清末至20世纪末的断代论述,均列有大量统计表格和地图。各卷按统一的体例撰写,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其考证过程和编写结构因不同时期的移民情况而有各自的侧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