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9年7月1日成立,是在原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门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中央直属特大型国有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法定代表人雷凡培。
简介
成立于1999年7月,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改组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有约60家独资和控股企业,包括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上船澄西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中国船舶工业贸易公司等单位。这些单位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广州、广西、江西等省(区)市。集团公司旗下还有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
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3家上市公司。集团公司注册地在上海,在北京和上海设有总部。中船集团公司为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建造了绝大部分型号的水面战斗舰艇、军用辅助船及部分型号常规动力潜艇,并承担了大部分军用辅助船的总体设计任务及多型舰艇电子装备研制任务,逐步形成水上、水下并进,大、中、小型号齐全,以服务海军为主,兼顾对陆军和航天事业提供支持的军工科研生产新格局。中船集团公司研制的民用船舶已从普通散货船、油船扩展到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化学品船、客滚船、高速船、大型集装箱船、大型自卸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造船产量始终居国内首位。此外,还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已进入航运、航天、建筑、电力、石化、水利、环保、冶金、铁路、轻工等20多个行业,形成了大型钢结构、压力容器、冶金设备、陆用柴油机组、医用B超等一批重点产品。由中船集团公司控股投资建设的卢浦大桥,已成为上海的标志性建筑。进入21世纪以后,中船集团公司相继启动了世界最大的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和华南最大的
中船龙穴造船基地等大型建设项目,力争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造船集团。
历史沿革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源于1950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历经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
第三机械工业部第九工业管理局、
第六机械工业部、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组建成立。
一、 船舶工业(管理)局时期(1950.10~1953.1)
1950年10月1日,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成立,1953年1月,船舶工业局划归第一机械工业部,改名为船舶工业管理局。
二、 第九工业管理局时期(1958.2~1963.8)
1958年2月,第一、二机械工业部合为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局。1960年9月13日,第一机械工业部分为第一、三机械工业部,九局归第三机械工业部领导,12月,第九工业管理局改名为第九工业管理总局。
三、 第六机械工业部时期(1963.9~1982.5)
1963年9月17日,第九工业总局从第三工业机械部分出,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
四、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时期(1982.5~1999.6)
1982年5月4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成立,第六机械工业部建制同时撤销。
五、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1999.7~)
1999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2017年底,正式改制为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截至2014年底,中船集团共拥有包括总部在内的56家下属企事业单位(其中,3家上市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江西、安徽、广西、香港等地,在美国、俄罗斯、泰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驻外机构。
2018年11月6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船集团”)与美国嘉年华集团、意大利芬坎蒂尼集团合作设计建造2+4艘13.5万总吨Vista级大型邮轮合同正式签署生效。
该型邮轮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最多可容纳乘客5246人,拥有客房2125间,同时入级中国船级社和
英国劳氏船级社,合同价格为7.7亿美元/艘,投入运营后主要服务于中国市场,以满足中国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首艘邮轮计划于2023年9月30日交付,第二艘邮轮计划于2024年交付。
2019年7月1日,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其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正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2019年10月,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正式开工点火钢板切割,全面进入实质性建造阶段。
2019年10月25日,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实施联合重组。
2023年4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北京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协议包括建造2型16艘大型集装箱船,金额达210多亿元人民币,创下了中国造船业一次性签约集装箱船最大金额的新纪录。
2024年1月29日,中国船舶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3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在27亿元至32亿元之间,同比增加1470.95%至1761.87%。
2024年8月13日,由中国海油联合中国船舶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套5MW(兆瓦)级海上高温烟气余热发电装置,在天津完成动力循环试验并完工交付。9月2日,中国重工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公告,中国重工与中国船舶正在筹划由中国船舶通过向公司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2024年10月,中国船舶公告,第三季度营收为201.52亿元,同比增长5.35%;净利润为8.58亿元,同比下降57.26%。前三季度营收为561.69亿元,同比增长13.12%;净利润为22.71亿元,同比下降11.35%。
领导班组
杨金成,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
钱建平,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南大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孙伟,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郭卫国,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党组纪检组组长;
陈琪,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
贾海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
机构设置
主要职责
(一)国务院授权管理范围内的国有资产投资及经营、实业投资,投资管理。
(二)承担武器装备及配套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维修服务业务。
(三)船舶、海洋工程以及海洋运输、海洋开发、海洋保护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租赁、管理业务。
(四)大型工程装备、动力装备、
机电设备、信息与控制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修理、租赁、管理业务。
(五)从事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国内贸易(国家专项规定除外)。
(六)成套设备仓储物流,油气及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和投资管理,船舶租赁业务,邮轮产业的投资管理。
(七)勘察设计、工程承包、工程建设、建筑安装、工程监理业务,军用、民用及军民两用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技术培训业务的投资与管理。
所获荣誉
2019年上榜《财富》“2019年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2019年10月26日,获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称号。
2020年5月10日,“2020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发布,中国船舶排名第144位。
2021年8月,“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发布,中国船舶排名第240位。
2022年2月,获选十大“国之重器”品牌。
2022年8月,中国船舶入选《2022中国品牌500强》,位列64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