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
西沐编写的图书
《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由西沐著,即将由中国书店面向全国出版发行。
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这一学科最早是由我国著名艺术品市场研究专家西沐教授提出并创建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的出版,标志着这一学科的建立与不断成熟。
艺术的评价问题从来都涉及到艺术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当代中国艺术品作为中国艺术品发展的一个新生的系统,更需要确立与建设自身系统的评价体系与相应的标准,因为这关系到中国艺术品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及其路子问题,可谓是重大而又核心的问题。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评价可主要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一是精神层面,即对文化精神的评价;二是价值层面,即对艺术价值的系统评价;三是作品层面,即对作品的系统评价;四是技术手段层面,即对绘画技术、技巧手法进行评价;五是环境方面的,即一方面要研究艺术品市场的环境,另一方面要研究艺术品市场批评的环境。这种多层面的交叉评价可以较为客观而又具体地反映其艺术水准与状态。
源于美学的艺术批评是一个有专业门槛的场域,但是它的自律是相对的,受制于社会空间的权力逻辑,越来越多的介入者开始争夺有价值的支配性资源。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艺术界面临的诱惑、压力、强迫甚至是贿赂源于非艺术的逻辑和传播的需求,由此使得艺术与政治、经济场域的价值观念和结构形态趋向一致。这种力量关系的变幻组合终于使得今天的艺术批评本身面临挑战。艺术批评还要关注与分析艺术的传播在市场空间的修饰下如何成为经济再生产的对象,这种转换过程使得艺术的传播策略成为多种艺术得以生存的前提。换言之,对艺术品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就是价值诱导推广和价格评估的统一,这需要制造议题来诱导人们的兴趣并形成参与状态,如确立一种命名艺术家的方式,或谈论他们及其作品本质以及作品报酬方式的特性,这样的信息包装有助于确立起特定的艺术价值并产生价值转换功能。有效的传播意味着需要将关于艺术作品的信息简化到一个较大数目的人群可以理解的程度,从而通过信息控制、形象制造和舆论构建形成大众传媒对艺术的权力。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甚至改变了艺术生产者本身的形象,由此使得艺术批评陷入危机状态。
人们或许有各种各样的接触艺术的经验,而康德告诉我们,对待艺术品的态度首先应当体现在审美的无功利性中,功利意味着多或少、得与失等等影响存在的计算。按照经济学的理性人概念,人的理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功利性的。或许,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变化首先就在于疏忽、淡化甚至放弃对艺术的内在规定性的考量。这种趋势正在大众传播的时代畅通无阻。
面对大众传媒的传播压力,艺术作品的传播开始显得比生产更为重要,这更多要依赖命名艺术作品的传播技术组合,而淡化审美自治所要求的形式法则的考虑。艺术产业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艺术观念,甚至改变了艺术生产者本身的形象,比如,艺术家的职业性存在是要根据他提供的产品所创造的市场价值来评价,只有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作品才允许艺术家有更大的创作自由。
然而,我们要问的是,艺术批评还能不能建立强有力的价值评判程序?还能不能通过对艺术法则和趋势的洞察保持话语权力?
艺术批评不好穿错裤子,不能用一己之好去巡视艺术的原野,而应是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站在艺术哲学的高度沿着并不平坦的审美经验之路去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关注现状、剖析体验,并最终揭示其应有的创作状态、系统诉求及其应有的意义。对艺术进行过份的泛世俗化的批评及说教,是一种无视生存体验的狂妄与无知。
批评的参与,就是让这种个性的体验与审美体验能更易成为社会大众的一种见解及领悟的支撑。对一种艺术的形式要进行批评,进入这种艺术形式的生存状态并进行相应的体悟与理解比体验及一切先验的东西部更为主要。
批评家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用历史的视角而不是仅仅凭自己已有的知识、知识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来的见识随意气用事。批评家所应有的眼界及反思能力与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个时代文化良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批评是时代的产物,批评的每一次反思与进步无不是对人的进化与发展普世价值的一种新的接近。艺术的发展靠的是连绵不断地创造,而这种创造的延伸应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展开的,而批评恰恰是这种创造的发现、研究与阐释及反思考。
超越时代是一种美丽的思考,而我们不能被这种美丽所迷惑。在时代的发展状态中有着丰富而有活力的闪光点,关键是要去发现以及要不断培养与积累这种发现的能力。有了发现才能看清腐朽与死亡。这是一种生态。
艺术品市场批评是对市场的公平、自愿及自由精神的一种塑造,更是对市场规范秩序及法则的一种维护,也使对市场环境的一种导向与净化。对艺术市场的批评过程中,强化对艺术及其发展的研究,深刻地体验艺术,并且还要熟悉市场,研究市场的形态及运作,能站在艺术与市场交叉的高点上,拨云见山,抓住艺术市场发展的最为基本的要素,最为本质的性质与发展趋势,建设性地分析研究现象,剖析市场体系及环境的建设,正确地阐释艺术艺术市场发展的共时状态与历时过程、用理性的眼光与态度去关注艺术品市场的行为,积极与传媒寻求一种生态化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批评的效能进一步放大,确保从小众玩味走向大众传播。
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无疑是一门新的学科,关于这一学科的研究与探讨可以说目前还不多,更不用说系统性问题,关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从目前来看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点:一是文化立场与文化背景的分析与影响;二是政治、经济、文化大环境的影响与变化;三是艺术价值取向、市场取向以及审美文化取向的各方博弈与整合;四是市场体系的发展及其运作的能力及变化。这些可以说是基本构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
当然,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还是不能被等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分析,两者可以说有着不同的倾重点及质的差异。具体来讲,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不仅需要饱满性、创造性的想象,并且还要有敏锐的直觉与洞察力,以及参与艺术市场及实践的直接体验在这个基础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批评还需要一个前提性的支撑条件,那就是需要整合相关的美学原理艺术批评理论,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史与文化价值的相关系统研究,从而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的研究与开展搭建起相应的知识平台。
对艺术市场批评的必要性可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但是有三个方面可以说是不应该被忽视的。首先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已经使市场的价值架构能力已经渗入到艺术品价值的形成过程中了,也就是说市场已经参与到艺术品价值的构建中去了。其次是,当今任何一个行业都存在一个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存在竞争,有竞争,首先就涉及到资源的配置问题,而资源又往往是有限的。关于这一点,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来说,也莫不如此,也存在一个竞争与资源的匹配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品市场批评可以被看作是艺术及其市场资源分配与再分配的一种导向性的调节手段,三是审美文化在市场运作及其艺术的创作过程中,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影响力,而艺术市场批评,在很大方面,能够使不同的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加理性的认识当下的审美文化取向的形成与改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与意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2 19:20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