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创刊于1981年,是由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针灸学会和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月刊。
办刊历史
1981年8月,《中国针灸》创刊。
2014年,被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为学术期刊。
2015年3月,《中国针灸》第三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召开。
2016年7月,《中国针灸》杂志社协办的针灸器材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上饶召开。
2017年8月,《中国针灸》在山西太原召开第三届编委会换届会和第四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中国国内、中国国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针灸名家经验,针灸临床报道,经络与腧穴的研究探讨,针灸文献整理,国外针灸发展状况,介绍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学术会议及医疗器械产品信息等。
各科、各级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的教师、学生,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等。
《中国针灸》设临床研究、经络与腧穴、针刺麻醉、专病治疗、针灸在海外、机理探讨、器具研制、学术争鸣等栏目。
编委成员
据2018年4月《中国针灸》编辑部官网显示,《中国针灸》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9人,编委121人。
编委会顾问:
石学敏、邓良月、
田从豁、吕景山、孙国杰、
李维衡、李鼎、张缙、陈汉平
编委会委员:万有、马胜兴(美国)、马铁明、马堃、王凡、王之虹、王文清、王华、王军、王国辰、王彦青、王洪峰、王艳君、王、舒、王富春、王麟鹏、卞兆祥(中国香港)、方剑乔、方继良、田捷、白万柱、吕爱平(中国香港)、朱冰梅、朱江、朱兵、任添华、刘存志、刘伍立(中国香港)、刘农虞、刘志顺、刘岩、刘炜宏、刘建平、刘保延、刘振寰、刘健华、刘智艳、刘智斌、刘慧荣、齐淑兰、关玲、汤淑兰(英国)、许能贵、孙忠人、孙建华、严兴科、劳力行(中国香港)、李丽红、李明洙(韩国)、李瑛、李博、李瑞、杨永清、杨华元、杨观虎(美国)、杨金洪、杨骏、肖宏、吴中朝、吴效科、吴焕淦、吴强、吴滨江(加拿大)、
吴耀持、何玉信(美国)何丽云、余曙光、沈雪勇、张仁、张英、张泓、张俊华、
张铭连、张樟进(中国香港)、陆永辉、陈日新、范军铭、林志秀(中国香港)、周美启、宓轶群、赵吉平、赵百孝、赵宏、赵京生、赵勇、郝重耀、
荣培晶、胡玲、姜翼(新西兰)、贾春生、夏有兵、倪光厦、徐红(澳大利亚)、徐斌、高希言、高明、高树中、郭义、郭永明、唐纯志、唐巍、
黄龙祥、黄金昶、常暖、符文彬、符仲华、章薇、梁凤霞、梁繁荣、曹炀、董宏光(瑞士)、董勤、蒋松鹤、
韩景献、景向红、喻晓春、储浩然、曾芳、路玫、樊蓥(美国)、冀来喜
办刊成果
研究发表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针灸》共出版文献16845篇。
收录情况
《中国针灸》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文献数据库、美国《医学索引》(MEDLINE)、《化学文摘》(CA),日本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JST)、波兰《哥白尼索引》(IC)、《俄罗斯文摘》(AJ)、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针灸》总被下载2407096次、总被引154167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1.641、(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1.020。
据2018年4月万方数据官网显示,《中国针灸》2015年影响因子为1.65,载文量为7767,被引量为72108,下载量为185086。2015年影响因子排名为: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第310名;中国医学(92种)第8名。
荣誉表彰
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举办的全国中医药优秀期刊评比中,2012年获优秀期刊一等奖,2007年获二等奖、2000年获一等奖、1995年获二等奖。
2012—2014年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出版质量提升项目资助。
2007—2008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
2009-2010年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5/105,A+)。
2011—2013年经过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遴选指标体系综合评价,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2015年9月,获得“中国医药卫生最美期刊奖” 。
文化传统
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
现任领导
执行主编:齐淑兰
常务副主任委员:喻晓春、齐淑兰
副主任委员:王之虹、王华、王舒、王麟鹏、方剑乔、吕爱平、朱兵、刘智斌、许能贵、劳力行、余曙光、张仁、夏有兵、高树中、
梁繁荣、景向红、冀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