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是唐代诗人
王勃的诗作。这首长诗先从多种角度、多种方位反复渲染唐帝国建筑的高大雄伟,都市的繁华,再写生活在都市里人们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最后揭露了达官贵人醉生梦死、急于享乐的腐朽心理,也否定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指出其不可久长的必然结局。全诗多用铺叙,用典贴切。
作品原文
临高台①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②。
瑶轩绮构何崔嵬③,鸾歌凤吹清且哀④。
俯瞰长安道⑤,萋萋御沟草⑥。
斜对甘泉路⑦,苍苍茂陵树⑧。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⑨。
紫阁丹楼纷照曜⑩,璧房锦殿相玲珑⑪。
东弥长乐观⑫,西指未央宫⑬。
赤城映朝日⑭,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⑮,甲第千甍分戚里⑯。
朱轮翠盖不胜春⑰,叠榭层楹相对起⑱。
复有青楼大道中⑲,绣户文窗雕绮栊⑳。
锦衣夜不襞㉑,罗帷昼未空㉒。
歌屏朝掩翠㉓,妆镜晚窥红㉔。
为君安宝髻㉕,蛾眉罢花丛㉖。
尘间狭路黯将暮㉗,云间月色明如素㉘。
鸳鸯池上两两飞㉙,凤皇楼下双双度㉚。
物色正如此㉛,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㉜,可怜今夜宿倡家㉝。
倡家少妇不须嚬㉞,东园桃李片时春㉟。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㊱。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临:登临。
②迢递:高耸的样子。浮埃:浮起的尘埃。
③瑶轩:玉石栏杆。绮构:华丽的建筑物。崔嵬:高耸貌;高大貌。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④鸾歌凤吹:优美的音乐。凤吹,对笙箫等细乐的美称。
⑤俯瞰:低头下看。长安道:长安城内的街道。
⑥萋萋:茂盛的样子。御沟:流经皇宫的水沟。
⑦甘泉:秦汉甘泉宫,一名云阳宫,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甘泉山。
⑧茂陵:汉武帝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
⑨帝乡:帝都。帝王的故乡。佳气郁葱葱:《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佳气,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泛指美好的风光。
⑩紫阁:金碧辉煌的殿阁。多指帝居。丹楼:红楼。多指宫、观。
⑪“璧房”句:《
三辅黄图》卷二载,未央宫“黄金为璧带,间以和氏珍玉,风至,其声玲珑然也”。璧房,存放玉璧的房屋。以璧玉装饰的房屋。泛指华美的房屋。锦殿,锦色的殿堂。
⑫弥:遍,满。长乐观:即长乐宫。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郊汉长安故城东南隅。汉高祖时,就秦兴乐宫改建而成,为西汉主要宫殿之一。汉初皇帝在此视朝。惠帝后,为太后居地。
⑬未央宫:汉宫殿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汉高祖七年(前200)萧何主持建造,周围二十八里,非常壮丽。
⑭赤城:指帝王宫城,因城墙红色,故称。
⑮旗亭百隧:
张衡《
西京赋》云:“旗亭五重,俯察百隧。”旗亭,市楼。古代观察指挥集市的处所,上立有旗,故称。隧,摆摊卖货的地方。新市:新的集市。
⑯甲第:上等宅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甍(méng):屋脊。戚里:帝王外戚聚居的地方。泛指亲戚邻里。
⑰朱轮:显贵乘坐的车,车轮用朱红油漆。翠盖:翠羽装饰的华盖。不胜:不尽。
⑱叠榭:层层叠叠的轩榭。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层楹:层层门楹,指高楼。楹,堂屋前部的柱子。
⑲“复有”句:从《古乐府》“大路起青楼”,
曹植《
美女篇》“青楼临大路”句中化出。青楼,青漆涂饰的豪华精致的楼房。
⑳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多指妇女居室。文窗:刻镂文彩的窗。窗,亦借指房舍。绮栊(lóng):犹绮疏。雕绘美丽的窗户。栊,窗棂木。
㉑夜:一作“昼”。襞(bì):衣服上打的褶子,泛指衣服上的皱纹。
㉒罗帷:锦罗帷幔,丝制帷幔。昼:一作“夕”。
㉓歌屏:歌舞用的屏风。掩翠:遮掩翠色。
㉔窥红:看红妆。
㉕君:指妓女。一作“吾”。宝髻(jì):妇女发髻的一种。髻,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㉖蛾眉:细长而弯的美丽的双眉。罢:休。罢废。
㉗尘间狭路:一作“狭路尘间”。尘间,红尘间,人间。狭路,原指窄小的路。在这里借指花柳巷。黯(àn):昏黑。
㉘云间:一作“云开”。素:洁白。
㉙“鸳鸯”句:化用《
诗经·
小雅·鸳鸯》“鸳鸯于飞”诗句。这里用鸳鸯指代像鸳鸯成双成对出入的贵族绅士。
㉚“凤凰”句:《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这里用凤凰指代贵族绅士。
㉛物色:景物。
㉜鞍:马鞍。绣毂(gǔ):锦绣车毂。
㉝倡家:指从事音乐歌舞的乐人,称妓女。
㉞嚬(pín):古同“颦”,皱眉。
㉟东园:泛指园圃。指汉孝宣王皇后陵墓。因位于宣帝陵东,故称。
㊱柏梁:柏梁台,在长安城北门内。汉武帝元鼎二年(115)时修筑,用香柏为梁。汉武帝曾经在上面置酒,下诏令群臣和诗,能作七言诗的人才能登上此台。铜雀:铜雀台。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建铜雀台,台上有一百二十间房屋,并在楼顶铸造大铜雀,因此而得名。曹操临终时对诸子遗命:死后将其葬在邺城的西冈,诸妾与伎人都著铜雀台,台上放置床帐,每月初一、十五向帐前作伎,诸子登台望他的西陵墓田。后人悲其意而作歌咏。
白话译文
高台高耸入云,站在上面甚至产生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玉石栏杆,华丽的建筑物是多么高大,优美的音乐听起来是那么清丽哀婉。
低头观看长安的街道,只见皇宫水沟里的草长得十分茂盛。
斜前方是通往甘泉宫的大路,只见汉武帝陵园中的树木长得郁郁苍苍。
站在高台向四周望去,景色大体相同,树木郁郁葱葱,象征着美好的气象。
紫阁耸立,丹楼如霞,互相映衬,流光溢彩,以黄金为璧带,宫殿中装饰着和氏珍玉,精妙绝伦。
向东与长乐宫连成一片,向西直指未央宫。
赤城在朝阳映照下更加壮观,绿树在春风吹动下婆娑起舞。
新市上,酒楼林立,集市鳞次栉比,上等宅第的屋脊重重叠叠,分明是外戚聚居的地方。
朱红漆轮,翠羽华盖,看起来春风得意,高台楼阁互相对应。
又在大路上有万丈高楼,门窗轩槛花纹图案都雕刻华美、精致。
精致的衣服白天不打褶,华丽的罗帐夜夜都没有空缺。
早晨翠屏环合,晚上妆镜映红。
为君精心打扮,梳着漂亮的发髻,细而弯的眉毛,格外吸引人。
晚上,花柳巷间车马奔驰,灰尘四起,这时明月初升,皎洁如素。
鸳鸯池上、凤凰楼中男女成双成对,极尽欢娱。
环境是这样美好,好时光怎么能放弃!
银鞍绣毂满载富贵的人驶向妓院,今晚就在这儿过夜了。
倡家少妇不要皱眉,容颜就像东园的桃李,马上就会凋谢。
你看那旧时的高台,柏梁台和铜雀台都早已为黄尘覆盖。
创作背景
《临高台》是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名,见《
乐府诗集》卷一六引《
古今乐录》。此诗当作于王勃为沛王府修撰时,大约在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前后,所反映的是诗人一次外出登临高台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反映出盛世不再、繁华易逝的哲理思想,这种思想在诗人其他作品中很少流露,甚至在整个初唐诗歌中也不多见,因而可以看出这首诗所达到的思想深度是同类诗歌难以企及的。
整首诗似乎都在极力渲染繁华。诗人先写帝国建筑的雄伟华丽,用“瑶轩绮构何崔嵬”“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等一系列诗句,将帝国的建筑描写得富丽堂皇、错彩镂金。写帝国都市的繁华,也从各个种角度铺排,“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叠榭层楹”同样是铺锦列绣、镶金嵌玉。诗人从多种角度、多种方位反复渲染帝国建筑的高大雄伟,都市的繁华。接着,诗人转而开始写生活在都市里人们的豪华奢侈的生活,极尽铺陈之能事:“锦衾昼不襞,罗帷夕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极尽奢华之后,诗人笔锋一转,却提出一个出人意料的客观存在:“东园桃李片时春”“柏梁铜雀生黄尘”。“片时”强调青春是短暂的,“生黄尘”说明繁华背后是衰败。这个结尾揭露了达官贵人醉生梦死、急于享乐的腐朽心理,也否定了他们的这种生活,指出其不可久长的必然结局。这看似诗人不经意间写出,里面却包含着对人世沧桑、历史兴衰沉重而永恒的感叹和深沉而无限的思索。
《临高台》描写了唐代统治者的青楼狭邪,表现了妓女被玩弄,卑微的生存状态。诗歌前面集中描写了青楼的面貌和娼妓的装饰,娼妓的梳洗打扮只是为了迎合这些达官贵人,缺失了自身独立自由的人格,揭示了这些达官贵族统治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揭露上层统治者的丑恶和自私的心态,置人民的疾苦于不顾,以及反映了下层妓女卑微的地位和凄凉悲苦的生活。“银鞍绣毂”显示了这些统治阶级的生活者奢侈,“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更是揭示了统治者的丑恶灵魂和妓女的卑微地位。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感慨万千,最后借“柏梁铜雀”事预示这些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若不节制、思求改变,必然会像前朝一样灭亡。诗人用现实主义的笔触直接揭露,思想内涵上意义深广。
此诗高出同类诗歌之所在,就是前面的极尽铺陈之能事只是铺垫,是渲染气氛,全诗流露出诗人对生命的体验,对人生的感悟,对历史的思索,因而它是有深度的。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王勃的这首《临高台》和
卢照邻的《
长安古意》、
骆宾王的《
帝京篇》,都是描写都城长安的长篇歌行。长安是唐代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描写长安,对于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最有代来性。这是一个重大题材。此诗对长安的繁盛进行了多方面的描写,反映了自“贞观之治”到高宗前期“佳气郁葱葱”的兴旺发达气象,作者分明被时代意识所感召,才唱出这样豪迈乐观的调子。与此同时作者也描写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腐朽享乐生活,并子以讽刺与否定,实际上就是指出长安繁华中所潜在的危机,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此诗在思想内容上较之《长安古意》《帝京篇》,涉及面尚不够广泛,在艺术成就上也稍逊一筹。
名家点评
明·
顾璘《批点唐音》:此诗不过是登高台望见许多景物耳。铺叙优柔,不觉重复,然无大兴意,所以为初唐。一结收拾较安稳。
清·
钱良择《唐音审体》:通篇侈陈壮丽,而以繁华不久终之,仍是临望伤情之旨。
作者简介
王勃(650—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麟德初年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渡海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并称“
初唐四杰”。他和卢照邻等皆企图改变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诗风。其诗偏于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感慨、隐寓对豪门世族的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但有些诗篇仍流于华艳。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
王子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