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
说理文,是在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代宋若思写给朝廷的表章。为了达到说服朝廷接受迁都之议,本文多处运用夸张手法,侃侃而谈,颇类战国策士之风。
臣某言⑵:臣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臣闻社稷无常奉,明者守之;君臣无定位,暗者失之。所以父作子述,重光叠辉。天未绝晋,人惟戴唐。以功德有厚薄,运数有修短。功高而福祚长永,德薄而政教陵迟。三后之姓,于今为庶,非一朝也。
伏惟陛下钦六圣之光训,拥千载之
鸿休⑶。有国之本,群生属望。粤自明两,光岐之阳,昔有周太王之兴,发迹于此,天启有类,岂人事欤?皇朝百五十年,金革不作。逆胡窃号,剥乱中原。虽平嵩丘、填伊洛,不足以掩宫城之骸骨;决洪河、洒秦雍,不足以荡犬羊之膻臊。毒浸区宇,愤盈
穹旻。此乃猛士奋剑之秋,谋臣运筹之日。夫不拯横流,何以彰圣德?不斩巨猾,无以兴神功。十乱佐周而克昌,四凶及虞而乃去。去元凶者,非陛下而谁?
且道有兴废,代有
中季。汉当三十七,莽亦为灾;赤伏再起,丕业终光。非陛下至神至圣,安能勃然中兴乎?
以臣料人事得失,敢献疑于陛下。臣犹望愚夫千虑,或冀一得。何者?
贼臣杨国忠,蔽塞天聪,
屠割黎庶;
女弟席宠,倾国弄权。
九土泉货,尽归其室。怨气上激,水旱
荐臻;重罹暴乱,百姓力屈。即欲平殄蝥贼⑷,恐难应期。且图万全之计,以成一举之策。
今自河以北,为胡所凌;自
河之南,孤城四垒。大盗蚕食,割为洪沟;宇宙嵲屼⑸,昭然可睹。臣伏见金陵旧都,地称天险。
龙盘虎踞,开扃自然。六代皇居,五福斯在。雄图
霸迹,
隐轸由存。咽喉控带,萦错如绣。天下衣冠士庶,避地
东吴,
永嘉南迁,未盛于此。臣又闻汤及
盘庚五迁其邑,
典谟训诰,不以为非;卫文徙居楚丘,风人流咏。
伏惟陛下因万人之
荡析,乘六合之譸张⑹,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苟利于物,断在
宸衷。
况齿革羽毛之所生,
楩楠豫章之所出。元龟大贝,充牣其中;银坑铁冶,连绵相属。铲铜陵为金穴,煮海水为盐山。以征则兵强,以守则国富。横制八极,克复两京,俗畜来苏之欢,人多徯后之望⑺。陛下西以峨眉为壁垒,东以沧海为沟池,守海陵之仓,猎长洲之苑。虽上林五柞,复何加焉?上皇居天帝运昌之都,储精真一之境。有虞则北闭
剑阁,南扃
瞿塘⑻,
蚩尤共工,五兵莫向,二圣高枕,何忧哉?飞章问安,往复
巴峡,朝发
白帝,暮宿
江陵,首尾相应,率然之举。不胜屏营瞻云望日之至,谨先
奉表陈情以闻。
这篇《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是在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代宋若思写给朝廷的表章。为了达到说服朝廷接受迁都之议,他以古证今,连类
引譬,说明迁都之举古已有之:“盘庚五迁其邑”,“卫文徙居楚丘”。因而提出:“去扶风万有一危之近邦,就金陵太山必安之成策。”最后唯恐
唐肃宗不为所动,再次列举金陵地势险要,物产丰饶,交通便利等适宜于建都的各种理由。
不论迁都之说是否合乎当时形势的要求,但就文章的风格而言,很似战国策士游说六国诸侯时使用的纵横捭阖之辞。全文波澜起伏,滔滔不绝。
何焯把它归入“谈王说霸”之类,确实有一定道理。
李白原有纵横家思想,要求“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谈王说霸”,正是纵横家本色。尽管迁都之议出自宋中丞授意,文章毕竟出于李白之笔。他
审辨形势,陈述利害,如剥茧抽丝,层层脱落,充分表现了纵横家辩丽宏肆的风格。
(701~762)字太白,号
青莲居士。祖籍
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
碎叶(今
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
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公元742年(
天宝元年),因道士
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
唐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公元756年,即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
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
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
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是
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
诗仙”之称。与
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