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大陆边缘
汇聚型大陆边缘或聚敛型大陆边缘
是指汇聚型大陆边缘或聚敛型大陆边缘,环太平洋沿岸的大陆边缘属于这类构造环境。主动大陆边缘包括陆地板块边缘以及延伸到海中的浅海大陆架部分。
主动大陆边缘的构成单元
主动大陆边缘的基本结构:从大洋向大陆方向依次有海沟、弧-沟间隙(包括由消减杂岩组成的非火山外弧和弧前盆地)、火山弧及其上的弧内盆地、以及弧后区。
主动大陆边缘单元特征
外缘隆起(Outer rise or outer swell):外缘隆起位于海沟洋侧边缘地带的宽缓隆起,是板块俯冲下弯,导致后部拱曲的结果。地震反射剖面揭示,外缘隆起上多正断层和地堑构造,这与震源机制的分析结果一致,与板块弯曲部凸面表层遭受引张作用有关。外缘隆起上除有浅源地震外,局部地区还可出现火山活动。外缘隆起平行海沟走向延伸,宽约数百km,高出相邻深海平原300~500m左右。其靠洋侧较缓,靠海沟侧较陡。
海沟(Trench):海沟是洋底最引人注目的地形单元。俯冲的大洋板块遭受来自上覆板块的重压和推挤,它在下潜时牵引洋底向下倾伏,从而形成了深邃的海沟。海沟的宽度在数十公里至一百公里左右,长数百至数千公里不等,深度一般在6000米以上,最大深度的马里亚纳海沟达11022米。海沟洋侧斜坡比较平缓(平均坡度约2°~5°),它无疑是大洋板块的直接延伸,大洋板块顺坡进一步插入岛弧(或大陆)之下。洋侧坡与外缘隆起相延续,多显示拉张性质。
非火山外弧(Outer Arc):海沟陆侧较陡的内壁与其上较缓的岛弧斜坡之间有一明显转折,叫做海沟坡折(trench-slope break)。海沟内壁是板块俯冲造成的增生楔形体发育的场所。当增生楔形体增长扩展时,海沟坡折呈现为纵长岭脊,局部可突露水面构成外弧,或称第一弧。与火山成因的内弧相对,外弧是非火山性的,具低热流值,它是板块俯冲作用下各种沉积物、岩石混杂堆积的产物,或由较老基岩组成。许多岛弧是内、外弧均有发育的双弧型,如琉球弧,东侧较大的岛屿(冲绳岛等)属非火山性外弧,西侧小火山岛和海底火山构成火山内弧;伊豆一小笠原弧也为双弧,小笠原群岛组成外弧;小安第列斯弧外侧的巴巴多斯岛,苏门答腊、爪哇弧外侧的明打威群岛、帝汶岛均是增生的混杂岩体组成的外弧。但有些岛弧缺失非火山外弧,成为单弧,如克马德克弧。
弧沟间隙(arc-trench gap)和弧前盆地(Forearc Basin):海沟坡折与伴生火山弧之间的无火山地带,叫做弧沟间隙。它位于火山前前锋的大洋一侧,热流值偏低。在地貌上,弧沟间隙包括陆架、陆坡、深海阶地、海槽,局部有块断高地以至抬升的山脊。弧沟间隙内往往发育弧前盆地。弧前盆地的外侧是海沟坡折或外弧,可成为拦截沉积物的堤坝。弧前盆地的沉积物厚达数公里,包括海岸三角洲沉积、陆架陆坡沉积、海底扇沉积等,浊流沉积及水下滑塌沉积占相当比重。沉积物主要来自火山弧,也有来自外弧及局部高地,故碎屑成份是不成熟的,为含安山岩和安山一玄武岩成分的火成碎屑岩。当沉积物供应不足时,弧沟间隙中发育成较深的海槽;当沉积物充分供应时,弧前盆地被填满,可构成宽阔的陆架或深海阶地。弧前盆地沉积层虽有一些褶皱和断层,但通常无强烈的变形,这与前方增生楔形体的强烈变形和杂乱堆积成了鲜明的对照;弧前盆地也未遭受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从而与后方的火山弧有显著差别。弧前盆地沉积可不整合地覆盖于增生楔形体侧翼和火山弧侧翼之上。印度尼西亚巽他弧的内渊是弧前盆地的实例,它位于缅甸一苏门答腊一爪哇火山弧与若开一安达曼一尼科巴一明打威外弧之间。
弧前盆地:位于岛弧与俯冲带间隙区内,基底一般为陆壳或过渡壳,有的是因俯冲增生而圈闭的的残留洋壳,或直接跨覆在岩浆弧和俯冲杂岩、残留洋壳之上
火山内弧(Vocanic arc):火山性内弧亦称第二弧,包括正在活动的火山链,也包括现代火山活动已熄灭的一些地区。火山弧与海沟俯冲带相伴生,多呈现为伸长的岛链。在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则表现为陆缘火山带。火山弧地壳之下,往往下垫着地震波速偏低,缺乏震源的异常地幔层。日本弧下,软流圈顶面几乎达到莫霍面。火山弧由火山一深成岩系组成。熔岩以安山岩为主,伴生玄武岩、英安岩、流纹岩等。除陆上熔岩外,也有水下喷发的枕状熔岩。深成岩有花岗岩类、闪长岩质和辉长岩质岩石。如剥蚀程度较深,则深成岩与变质岩(主要是高温低压变质岩)出露地表。火山弧上可发育以断层为界的张性盆地,叫弧内盆地,充填了火山碎屑地层、陆相红层等。当弧内盆地淹于海下,可充填海相地层。弧内盆地的形成可能与岛弧地区岩浆活动所导致的表面引张有关,亦可能代表弧间盆地发育的初始阶段。
弧后盆地(Back-arc basin)或弧间盆地:弧后地区有弧后盆地或弧间盆地发育。弧间盆地后缘为残留弧,也叫第三弧。距大陆较远的弧间盆地,通常覆以薄层远海沉积,深海平原上有钙质软泥(浅于碳酸盐补偿深度的海区)、深海粘土等。火山碎屑沉积主要见于前缘弧陆侧斜坡或残留弧陆侧斜坡。岛弧与大陆之间的弧后盆地沉积较厚。在弧后盆地的靠陆侧,可接受三角洲及浅水陆架沉积,大陆坡麓部则有成熟型浊流沉积及滑塌沉积,这些特征颇类似于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的沉积物,但弧后盆地中多有来自岛弧的火山物质,且由于水域闭塞,盆地中缺失等深线流沉积。在弧后盆地近岛弧侧,停积了成分不成熟的浊流沉积及岛弧喷出的凝灰岩。若盆地规模较大,中部深海平原上可承受远海沉积物。有时,来自大陆的陆源物质可与来自岛弧的火山源物质及远海沉积成互层。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4 14:16
目录
概述
主动大陆边缘的构成单元
主动大陆边缘单元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