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服务意识
管理学术语
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所体现的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即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
意识简介
主动服务意识-简介和定义
主动服务意识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个人为别人提供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欲望和意识。而企业主动服务意识是表现在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一切企业利益相关的人或企业的交往中。主动服务意识概念更多的是用在企业或者政府办事人员方面。
主要特点
主动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良好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训练而形成。服务意识必须深刻植根于服务人员或者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主动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才能使之有较高的服务意愿;进而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打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
具体内涵
服务意识的内涵是:它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 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形成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编、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服务”的解释是“为集体(或别人的)利益或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也有专家给“服务”下的定义是这样的:“服务就是满足别人期望和需求的行动、过程及结果。”前者的解释抓住了“服务”的两个关键点,一是服务的对象,二是说清了服务本身是一种工作,需要动手动脑地去做;后者的解释则抓住了服务的本质内涵。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就是处于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服务。从广义的“服务”来说,我们每天用的电、吃的米不都是电厂工人、农民兄弟给我们提供的服务吗?
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搞好服务才有思想基础。
意义
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 首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 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别人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牺牲。但这都只是表象,实际上,多为别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会更多。这正是聪明人的做法。 缺乏服务意识的人,则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价值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对立起来。在这些人看来,要想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从别人那里偷来、抢来或者骗来,否则,别人不会主动为自己付出。实际上,这常常是懒人们的哲学,从本质上说,这违背了人与人之间服务与被服务关系的规律。这种人越多,社会就越不和谐。 服务意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所谓文明,即人区别于一般动物的部分。所谓文化,即人的文明化或去动物化。人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即人被文明化的程度高低。换言之,人的文明化程度的高低,即人的社会化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见,人的文明程度或文化程度的高低,并非是指接受学校教育的年限和学历的高低。
形成
服务意识的萌生,通常最早来自于家长的教育。家长越早教育孩子应该尊重别人,礼貌待人 ,那么,孩子就能够越早建立起服务意识。一般来说,年龄越小的人,替别人着想的服务意识越差。 新生婴儿是没有服务意识的,只有在他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父母的依赖是自己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时,方能意识到父母为自己服务的重要性;但如果没有家长的教育和培养,孩子也不会产生对父母需要他们服务回报的认识。尤其是在中国的一部分独生子女家庭里,往往会形成以孩子为中心的不平等家庭成员关系。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忽视自己对家庭成员的服务责任,从而表现出服务意识的欠缺。 一旦孩子步入社会,比如上学和工作,如果还是缺乏服务意识,那么他就会表现得过于自我、自私,不关心他人,没有团队精神,难以与人相处。 成熟理性的服务意识的建立,则常常要到人们成年之后。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成员和社会就要赋予人们更多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当人们还是一个幼儿的时候,人们承担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很少;当人们成为一个学生的角色时,就需要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满足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期待;当人们走出校门步入职场时,就需要努力工作,努力赚钱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当人们结婚生子,为人父母的时候,就需要用自己的爱来营造家庭的幸福美满……
心理障碍
1.担心遭到拒绝
这是由以往曾经遭遇过顾客的拒绝所造成的心理障碍。有些顾客自主意识特别强,或者是 有自闭症状,不喜欢被别人服务。但这种人所占比例不大,其他大多数顾客还是愿意接受主动服务。假使因此而不再为顾客提供主动服务,是不是会影响到其他顾客需要的满足呢。退一步想,即使遭到拒绝又能怎么样。由于是善意的,顾客通常也不会怪的。
2.担心服务不好
这是由于对自己要求过高,或对自己的服务素质缺乏自信所造成的。其实,顾客要求未必像自己的要求那样高,多数顾客更在意的是服务态度,而不是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 另外,没有几个顾客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更内行,只要大胆服务,顾客是看不出缺陷的。即使在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方面的缺陷被顾客发现了,又能怎么样,可以自谦地说“我正在努力学习,以后不会这样的。”只要态度积极,顾客不会拿怎么样的。记住:只要服务态度好,即使服务知识和服务能力暂时差些,也没有关系。因为只有在服务顾客的实践中,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也才能有意识地学习和改进。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总归是有限的,要善于借助团队的力量帮助顾客解决问题。既可以找同事帮忙,也可以找上司帮忙,甚至可以请其他的顾客帮忙,只要愿意,总能把服务顾客的事情做好的。
3.担心别人嘲讽
如果总是担心别人嫉妒而不敢进步,那只好做一个平庸之辈了。其实,别人嫉妒是好事,说明比他强。只要对同事也像对顾客一样尊重和关心的话,不仅不会遭到他们的嘲讽,还会影响和带动他们学习。话又说回来,所担心的这种情况,在如今的中国已经不成问题了,没有几个人有那闲工夫去嘲讽别人的优秀了,尽可以大胆表现自己,让他们学去吧。即使有人嘲讽,又能怎么样。至少领导不会嘲讽。再说了,嘲讽人的人,过不了多久,也许就会成为追随者,只要坚信自己是对的,就不要被别人的看法所干扰。
4.感觉心里委屈
这其实是因为心里不平衡所造成的。本来人人平等,为何我要服务别人,而别人被 我服务呢?为了挣这点钱,值得我付出这么多吗?这是很多人在服务意识尚未真正建立之前的一种正常心理活动。的确,被服务的感觉要比服务别人的感觉好得多,因为不必费心费力费时。尤其是当人们为顾客服务却得不到平等回报的时候,人们更会感觉到自己委屈了,似乎很不值得。为了克服这一心理障碍,首先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人更是帮自己。试想一下,如果周围有一个人,总是获得他人的帮助,却从来不去考虑帮助他人的话,时间一长,他人还会愿意再继续帮助他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是有情感、有头脑的,既然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那么付出也就不会白费了。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牛顿第三定律。 物理学里的牛顿第三定律讲的是:一个物体给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作用力的同时,也会受到来自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比如,用拳头用力去砸石头的同时,感到自己的手很疼,这就证明同时受到来自那块石头的反作用力;而且越是用力,就会感觉越疼,因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人际关系中,这一定律也有一定的适应性。那就是说,帮助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爱别人,别人也会爱;冷落别人,别人也会冷落;恨别人,别人也会恨。总之,付出什么,便会得到什么。虽然人际关系上的牛顿第三定律似乎不像自然科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那样同步和精准,但也能大致反映人际交往上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有时候帮助别人,当时只是得到了一声“谢谢”作为回报,似乎没有得到更多更实惠的报偿。但仔细想一想,即使只是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一位陌生人,同时也会起到帮助自己复习和检验知识的作用,“教学相长”就是这样的道理。生活中的帮人,并不见得立即就能产生完全相等的回报,但是却能起到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使得有个好人缘、好友圈,这也是一笔宝贵财富。在职场上,多帮助同事,也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圈,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别人也会主动帮助的。对待顾客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总是愿意帮助顾客并满足他们的需要,顾客就会产生信任感和依赖感,陌生顾客会变成熟客;当遇到困难时,熟客也会来帮,渡过难关,继续为他服务。
5.厌恶服务对象
喜欢谁才接近谁,讨厌谁就远离谁,这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这人真麻烦…… 这人长得好特别哟…… 这人真小气…… 不理他了。但是,在工作岗位上,如此看客下菜的做法,却严重违背了一视同仁的普遍服务原则。要想克服这种心理障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胸,让自己的心胸宽广起来,才能容纳各类人。顾客自然是越多越好,销售业绩才能越高。不管是什么样的顾客,付的都是一样的钞票,又何必计较喜不喜欢他们;在销售岗位上,不管顾客什么样,都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这是职责。
技巧
主动服务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可以说是几个基本的技巧:
1.抢先提供服务
在客人尚未表明需要之前抢先提供服务。如在营业时间来到餐厅的客人多半是来就餐的,这时候迎宾员就应主动上前接待,询问是否前来用餐?一共有几位?是否已预定?是到大厅,还是包房?然后引领客人到餐厅用餐,并通知其他的服务员准备下一步的接待。行李员见到客人手提行李,应主动前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忙?必须注意的一点是,这类服务仅限于简单明了的服务,如一般的接待性服务之类,并且服务的过程要自然,没有强加于人的意思。否则会让客人觉得过分殷勤而手足无措,或者觉得有故意讨要小费之嫌。因此,必须把握一个“度”。一个比较有效的办法是主动征询客人的意见。
假如你是总台的接待员,见到客人向你走来时,应先放下手头的工作,目光迎向客人,作好接待的准备。当客人来到总台前,你应抢先询问:“先生/小姐,您是要住店吗?”“请问您预定了吗?”“如果没有预定的话,请让我给您介绍一下。我们酒店有标准间和套房,标准间的价格是×××元,套房的价格是×××元,另外还有××%的服务费。请问您想住哪一种呢?”
这样,通过主动的介绍和问询,既了解客人的真正需求,又帮助他或她找到了自己的消费目标,从而使客人和酒店在消费上达成共识。再来看一看刚才你在餐厅的经历,如果餐厅服务员具备主动服务的意识,那么这段经历可能会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2.观察宾客的肢体语言
服务员应善于利用目光捕捉对宾客服务和促销的时机,当服务员的目光与宾客的目光相交时,服务员应主动打招呼。如餐厅里正在用餐的宾客忽然若有所思地把目光投向值班的服务员时,服务员应不失时机地向前询问宾客有何吩咐,客人也许要增加菜肴酒水,或有其它要求。服务员应随时注意顾客的任何情绪变化。通过目光,服务员在宾客开口之前主动服务,会赢得宾客心理上的满足,感受到贵宾的尊荣。同时,应该面带微笑,给消费者比较亲切的感觉,让顾客感觉有归家的状态。
3.了解宾客的消费习惯
用恰当的语言探求宾客的潜在需求。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酒店宾客的消费需求有的显而易见,如客人提着行李到前台就是要办理入住手续,客人在用餐时间到餐厅多半是来用餐的;有的则不明显,如客人到前台时并未拿定主意住哪一类房间,但又不愿说出来,一般会选择标准间。这里面包含了一个看不见的营销良机。前台接待员适时向客人介绍酒店房间的类型,最好突出价格较高的豪华标准间或豪华套房的优越性,供客人参考,引导客人选择价格较高的房间。
作为引导,应该做到不让顾客感觉反感,不能像一个推销的职员那样,只是为了卖出产品,你所要做的是你的服务和你的努力带回的公司企业收入。
4.熟悉宾客的消费心理
熟悉宾客的消费心理模式,进而预测他们的需求。客人不是在真空里做出购买决定的,他们是受到某种心理因素的触动而做出决定的。那么酒店客人的消费心理是什么呢?与普通的消费心理一样,它包括四种主要的心理因素。即动机、知觉、学习以及信念和态度。下面我们来分析每一个因素在消费过程中的作用。
5.积累服务内容的经验
服务人员应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对本企业、本城市服务、娱乐设施的地点、到达路线和应用方式的认识。在客人询问时,能提供准确的回复。例如,酒店宾客在询问客房楼层服务员酒店内的特色餐厅都有哪些风味时,询问餐厅服务员,距离酒店最近的邮局、医院、电影院具体方位时,因为这些询问往往超出酒店服务员本身的职责和经验范围,服务员如果日常不主动、自觉积累,就无法给客人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动机
举个例子来说,王先生是一家大公司的总裁,他选择到本市最豪华的五星大酒店来用餐,而不是在街头的廉价餐馆,为什么呢?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他要满足的又是何种需要?在任何一时期里,每一个人总有许多需要。有些需要是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它是由生理状况紧张而引起的,诸如饥饿、口渴、不安等,另外一些需要是心理性的。它是由心理状况紧张引起的,例如认识、尊重和归属等。大部分需要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发展到激发人的行为那种程度。只有当需要升华到足够的水平时,这种需要才会变为动机。动机也是一种需要,它能够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一旦需要满足之后,紧张感随即消除。心理学家已经提出了人类动机的理论,最流行的有三种,即弗洛依德理论,马斯洛理论和赫茨伯格理论。这三种动机理论对王先生的消费行为分析和酒店经营管理对策提出了不同的诠释。
弗洛依德
弗洛依德假定,形成人们行为的真正心理因素大多是无意识的。他认为,人在成长和接受社会支配的过程中有很多欲望受到抑制,这些欲望既无法消除,也无法完善地加以控制,它时常在梦境中,在脱口而出的谈话中和在神经质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因此,根据弗洛依德理论,一个人不可能真正懂得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某种东西在作祟。王先生选择豪华的五星大酒店用餐的动机也许是想享受一下高档消费的感觉,体会大把花钱的滋味,以便证明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事业成功。这种优越感在街头廉价餐馆里是很难找到的。这类客人主要有两种,一是暴发户,二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白领人士。这两种人可以说是富有阶层里的两个极端,居然在这一点上十分相似,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呢?
马斯洛
马斯洛试图说明在某一特定阶段人们为何受到各种需要的驱使。为什么一个人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个人安全和追求别人的尊重呢?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可按层次排列,先满足最迫切的需要,然后再满足其它需要。这些需要按其重要程度排列,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个人总会首先寻求满足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但当他满足了最重要的需要之后,这个需要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因素,因而他会转向满足下一个重要的需要了。例如,一名饥饿者(第一需要)决不会对艺术界的新鲜事情感兴趣(第五需要)也不会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或者是否尊重他(第三、四需要),他甚至对自己周围的空气纯净与否也无所谓(第二需要)。但是,当一项重要需要满足之后,下一个需要就随之产生。王先生到豪华的五星大酒店消费的兴趣,用马斯洛动机理论分析,从中有什么启迪呢?我们假设他已经满足了生理、安全和社会三种需要,所以这些需要已不再是他对五星大酒店消费感兴趣的动机。他对此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源于强烈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者有一种无法克制的自我实现需要。酒店管理层应该知道,客房、餐饮、娱乐设施以及相关的服务项目从表面上看上是满足客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些最基本的需要,其实还包括了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需要等更高层次的需要。满足客人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是酒店经营管理的唯一目标,否则,同样的吃、住、玩客人何不到廉价的街头餐馆、招待所、卡拉OK厅、茶楼去满足呢?酒店的星级越高,越是应该在满足上层需要上下功夫。
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提出了动机“两因素”理论。这个理论区别了两种不同因素,即不满意因素和满意因素。假如五星大酒店标准间的房费里不含一顿免费早餐,也许就是一个不满意因素。有些客人习惯于不另付早餐费,或许是贪图小便宜,单位的差旅补贴费只够支付房费;也可能是同档次的酒店都采取这种促销策略,如果你不这么做就会失去一部分客人。然而,即使房费里包含了早餐,也还不能断定它就是客人选择五星级大酒店的重要因素。很显然,比起标准间的价格来,早餐费毕竟只是个小数目,还有很多根本性的因素。例如,酒店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服务态度、公众形象等。该动机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酒店应该尽最大努力防止出现影响客人的各种不满意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个别员工缺乏热情,或服务程序过于繁复。尽管这些事情对酒店赢利与否不起促进作用,但却会起影响消费的作用。二是指在酒店销售市场上,管理层要仔细识别消费者选择酒店的各种主要满意因素和激励因素,并对此深加研究。
知觉
一个被激励的人随时准备行动。然而,他何时行动则受他对情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两个人在处于相同的激励状态和实现目标情况下,其行为却可能大不一样。这是由于他们对情况的知觉各异。王先生可能会认为一位健谈的预定员过分热情,对酒店的描述有夸大之嫌;而李先生却可能认为该预定员精通业务,训练有素,这家酒店的服务质量肯定不错。为什么人们对同样的情况会产生不同的知觉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人们对刺激物的理解是透过感觉的,也就是说,信息交流是通过人的五种感官,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进入大脑的。但是,每个人吸取、组织和解释这种感觉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知觉的定义是,个人选择、组织并解释信息的投入,以便创造一个有意义的万物图像的过程。知觉不但取决于物质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赖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人们会对同一刺激物产生不同的知觉,这是因为人们会经历三种知觉过程,那就是:选择性暴露,选择性扭曲和选择性保留过程。
选择性暴露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众多刺激物。仅以商业广告刺激物为例,现代人平均每个人每天要接触到150个以上的广告。一个人不可能对所有的刺激物都加以注意,其中多半被筛选掉,而真正的挑战在于说明人们会注意哪些刺激物。下面仍以王先生为例:(1)人们会更多地注意那些与当前需要有关的刺激物。王先生会注意所有酒店的广告,因为他将和外国某家大公司洽谈一个大型合作项目,他希望寻找一家档次高的酒店来安排外方谈判代表的食宿。他可能不会注意家用电器的广告。(2)人们会更多地注意他们期待的刺激物。王先生会关注他的公司附近有一家豪华酒店刚刚开业,他会派人去调查它的规模和档次如何,是否有必要与之建立长期的业务关系。他可能不会注意公司附近有一家百货公司新开业,因为他不向百货公司供货。(3)人们会更多地注意跟刺激物的正常大小相比有较大差别的刺激物。在提供的服务差不多相同的情况下,王先生会更多地注意那家价格便宜或折扣高的酒店,而不大注意另一家价格昂贵或没有折扣的酒店。选择性暴露意味着酒店的企划方案必须竭尽全力吸引消费者对酒店的注意。但是,对于跟其产品市场无关的多数消费者来说,酒店的营销信息会被很快地忽视掉。即使是目标市场上的消费者,也可能忽视其信息,除非它的信息在众多的刺激物中相当突出。
选择性扭曲
即使是消费者注意的刺激物,也不一定会与预期的方式相吻合。每个人总想使得到的信息适合于他或她现有的思想形式。选择性扭曲就是指人们将信息加以扭曲,使之合乎自己意识的倾向。王先生经常听到上门推销的酒店营销人员比较竞争对手的优劣之处,以证明自己酒店比较好。但是,只要王先生偏爱五星大酒店,他就极可能扭曲其它酒店的特点,而断定五星大酒店才是本市最好的一家酒店。人们倾向于自己的先入之见,用支持而不是用挑战的方式来对信息做出阐释。
选择性保留
人们会忘记他们所知道的许多信息,他们倾向于保留那些能够支持其态度和信念的信息,由于存在选择性保留,所以王先生可能只记住了五星大酒店的优点,而忘记了其它酒店的优点。因为,王先生熟悉五星大酒店所有的服务项目,与那里许多部门经理都是好朋友,甚至还能叫出很多服务员的姓名,他每次消费都能享受到贵宾式的接待,所以,当要招待象外国公司的谈判代表这样重要的客人时,自然就想到五星大酒店了。这个时候,其它的酒店对他来说都毫无意义,他决不愿意冒风险到一家不熟悉的酒店去。
学习
人们行动就得学习,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个人行为的改变。人类行为大都来源于学习。一个人的学习是通过驱使力、刺激物、诱因、反应和强化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我们已知王先生具有自我实现的驱使力,驱使力是指促成行动的一种强烈的内在刺激。当他的这种驱使力被引向某种简化驱使力的刺激对象时,即此例中的五星大酒店,他的驱使力就会成为一种动机。王先生对到五星大酒店消费的反应是受其周围各种诱因的制约。所谓诱因是指那些决定一个人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做出反应的次要刺激物。王先生听朋友马先生说在五星大酒店的写字楼租了一个单元的写字间作为公司的办公地点,结果他的公司的企业形象得到很大的提高,业务蒸蒸日上,王先生对此十分羡慕。王先生听说五星大酒店又将推出一批装饰更高档的写字间,价格更加优惠,而且写字间的用户可以在客房、餐饮、娱乐、交通、会议设施等方面享受较大的折扣,同时,还可以到酒店的员工食堂用餐。这些因素全都是能够影响王先生做出也把他的公司搬到五星大酒店的冲动性反应的诱因。王先生真的把公司搬到五星大酒店来后,公司的业绩迅速成长,知名度大为提高,那么他就会更加信赖五星大酒店,对酒店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好。酒店的印象在王先生的脑海中得到强化。
态度
主动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可以通过培养、教育、训练而形成的。通过行为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己的信念和态度,它们又转过来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信念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所持有的描绘性思想。王先生也许认为每平方米500元的月租金并不贵,因为五星大酒店的配套设施齐全,有宽阔的公共区域,出入也十分方便,另外酒店还免费赠送了两个停车位。还有一点,王先生对五星大酒店的品牌和实力充满信心,认为这里人气和财气旺盛,将给自己的生意带来好运气。态度是指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或观念长期持有的好与坏的认识上的评价、感情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王先生认为在产品的内在质量和价格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竞争的优势在于对产品服务质量的高低。他非常欣赏松下幸之助的一句话:服务第一,销售第二。五星大酒店每时每刻都在向王先生和他的公司提供优质的服务,他认为这是值得他本人和公司全体员工认真学习的地方,他经常提醒下属:“我们为客人提供的服务比五星大酒店的更好吗?”在服务理念的认识上,王先生和酒店是一致的。他渐渐明白为什么同样一瓶矿泉水,酒店里出售的价格竟可以比超级市场高出几倍了。因为这其中加入了服务费用!
我们认识了客人在消费时的心理因素及其对选择消费对象的各种影响,有些因素是酒店无法控制的,如酒店的地理位置、客人的消费档次;有些因素却是可以控制并加以利用的,我们通过对它们的认识,有针对性的不断改善酒店的服务,达到提高经营业绩的目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3 22:10
目录
概述
意识简介
主要特点
具体内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