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蚜小蜂是
膜翅目蚜小蜂科恩蚜小蜂属的一种昆虫。体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显超过翅基连线。前翅缘脉长,亚缘脉和翅痣脉短,后脉不发达。丽蚜小蜂是世界广泛商业化的用于控制温室作物粉虱的寄生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最初是1924年从天竺葵上一种未知名粉虱标本上饲养获得并描述。形态描述是由Speyer 1927描述。由于E. formosa 被广泛用于温室释放,所以其天然分布是未知的。
形态特征
丽蚜小蜂体微小,扁平,中胸三角片前突出,明显超过翅基连线。前翅缘脉长,亚缘脉和翅痣脉短,后脉不发达。中足胫节端距长,但不粗壮,跗节4~5节。雌虫体约0.6mm,宽0.3mm。头深褐色,胸黑色,腹黄色,并有光泽触角8节,长0.5mm,淡褐色,末节呈桨状。翅无色透明,翅1.5mm。足为棕黄色。腹末端有延伸较长产卵器。雄蜂较少。
寄主范围
E. formosa 至少寄生于8属15种粉虱。人们主要研究E. formosa 对
温室白粉虱、烟粉虱和银叶粉虱的控制作用。E. formosa 可被Signiphora coquilletti, Encarsia pergandiella, and Encarsia tricolor重寄生。
生物学特性
寿命及取食方式
丽蚜小蜂为
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分为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在温室条件下,通 过寄生和取食粉虱,一般可存活10-15天,在人工饲喂蜜露的条件下,可以存活4周左右,若无食物供养则只能存活7天左右。丽蚜小蜂取食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雌蜂成虫通过 产卵器对粉虱若虫的刺探,导致寄主体液外流,可作为丽蚜小蜂的食物,这种取食方式被称 为“寄主取食(host-feeding)”;第二种是丽蚜小蜂成虫直接对寄主若虫进行吸食。尤其是当丽蚜小蜂密度较高时,粉虱被直接取食致死的数量也非常大,每头成虫在其生活期内可通过寄主取食方式杀死约100个寄主,成为其除寄生性天敌防治白粉虱外的另一种防治方式 。
寄生行为
丽蚜小蜂为
孤雌生殖,一般在产卵时雌蜂会用触角对寄主进行触碰或敲打探试,以判断该寄主是否已被寄生,若试探到寄主体内已有丽蚜小蜂幼虫,则不对寄主进行寄生行为;如果检查到寄主体内有其它寄生蜂的卵,或放弃寄主,或用产卵器把这个卵推向一边或者将其刺破,然后再产卵。推测丽蚜小蜂可能在产卵时在寄主体表存在某些标记,或能够感受到 已被寄生的寄主生理状况的改变,从而可以100%避免自我再寄生。 丽蚜小蜂一般对温室白粉虱或烟粉虱2-3龄若虫上发生的寄生行为多于其他龄期的若 虫,且寄生行为常在清晨进行。寄生时丽蚜小蜂用其产卵器刺入粉虱若虫腹部,开始产卵, 若虫初被寄生后并不立刻死亡,发育过程仍可进行,直至到达4龄中期才停止发育。
生存环境
丽蚜小蜂对温和的环境较为喜好,随着温度的升高,其发育历期逐渐缩短,发育速度逐 渐加快。15℃至 30℃,发育历期由55.5d减少到12.8d,成虫寿命由48.8d 减少到13.6d。在26℃至32℃范围内丽蚜小蜂
内禀增长率大于温室白粉虱,此时对温室白粉虱种群的发展 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25℃条件下,丽蚜小蜂由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为87.5%。在23℃ 至 29℃范围内是丽蚜小蜂最适产卵温度,单雌产卵可达100粒以上。温度对丽蚜小蜂寄生与刺吸活动影响显著,27℃下,一生平均可寄生140余头温室白粉虱若虫,寄生致死量占总 杀死量的 74.5%。 粉虱的不同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寄生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丽蚜小蜂较为喜好在叶片毛刺较少的植物上找寻寄主,相反,在毛刺较多的叶片上找寻寄主所花费的时间和寄主数量均不如在较为光滑的叶片上所花费的时间少,数量多。
繁育技术
掌握
天敌昆虫繁育技术是天敌昆虫商品化的前提,大规模繁育丽蚜小蜂的关键在于合适的中间寄主和寄主植物、适宜的繁育条件以及正确繁育方法的选择。
中间寄主的选择
丽蚜小蜂是粉虱类害虫的专性寄生性天敌,不同的粉虱繁育出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控害能力等方面均有差异。由个体较大的温室白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在个体大小、寿命、生殖力等生物学指标方面均优于由个体较小的烟粉虱繁育的丽蚜小蜂。以温室白粉虱为寄主繁育的丽蚜小蜂在田间的控害作用也优于以烟粉虱为寄主的。研究发现,丽蚜小蜂可以寄生粉虱若虫的各个龄期,但是偏好寄生2~3龄粉虱若虫;而在番茄上烟粉虱和
温室粉虱同龄若虫同时存在的条件下,丽蚜小蜂明显偏爱寄生温室粉虱;温室白粉虱更容易被丽蚜小蜂发现和接受。因此,目前一般选用温室白粉虱作为中间寄主繁育丽蚜小蜂。
寄主植物的选择
选用不同的寄主植物对丽蚜小蜂的寄生率会有一定的影响,在番茄、菜豆、烟草、棉花、黄瓜5种寄主植物中,丽蚜小蜂在番茄上的寄生率最高,可达到84.0%,在烟草上的寄生率为76.3%,在黄瓜上的寄生率仅26.9%。在向日葵、番茄、刀豆、黄瓜、烟草、辣椒5种不同寄主植物中以丽蚜小蜂与粉虱成虫1∶10的比例放蜂的情况下,丽蚜小蜂在刀豆叶片上的寄生率最高达85.7%,而在烟草上的寄生率仅为78.7%。不同的寄主植物对粉虱的发育以及丽蚜小蜂的个体大小、发育历期、寿命等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大规模繁育丽蚜小蜂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不同的寄主植物对粉虱及丽蚜小蜂发育的影响,还要考虑到操作方便、温室空间的利用以及丽蚜小蜂的繁育效率等因素。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室自1982年引入丽蚜小蜂并探究其大规模繁育方法,现已研发了烟苗繁蜂法。烟草培育周期短,叶片大而光滑,承载粉虱量较大,非常有利于大量繁殖粉虱,并且收集丽蚜小蜂也比较方便。目前一般选用烟草作为寄主植物工厂化繁育丽蚜小蜂。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在全自动化的
玻璃温室里,围绕丽蚜小蜂繁育的各个环节,筛选了适合繁育丽蚜小蜂的烟草品种、最适合繁育粉虱的植株生育期、粉虱的接种时间。研究结果表明,衡水本地的农家烟品种比其它6个品种要好,烟草长至8~12片叶时粉虱繁育效率最高,并且粉虱产卵24h发育整齐羽化率较高。近年来,也有人曾尝试用人工饲料来繁育丽蚜小蜂,证明能够繁育两种烟粉虱至成虫阶段、几种温室白粉虱至3龄和4龄幼虫阶段,但是远远达不到实际应用的阶段。
繁育条件的选择
繁育丽蚜小蜂的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及营养均会影响丽蚜小蜂的繁育。温度可以影响丽蚜小蜂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和生育力。丽蚜小蜂在15、20、25、32℃下发育时间均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存活率以25℃最高、15℃最低;不同温度下丽蚜小蜂的生育力无显著差异,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2.8℃。湿度对丽蚜小蜂生物学影响较小,在相对湿度45%~90%范围内,相对湿度越高,丽蚜小蜂寿命和发育历期越长,但差异不显著,其他生物学特性基本没变化。光周期对丽蚜小蜂的生物学习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照13h最适于丽蚜小蜂的生长发育。目前一般通过饲喂蜂蜜水对丽蚜小蜂成蜂补充营养。有研究结果表明,蜂蜜水可以提高丽蚜小蜂的产卵量,加快其产卵速度,延长其寿命,从而提高丽蚜小蜂的繁育效率。
繁育方法的选择
国外主要利用五室繁蜂法繁育丽蚜小蜂,也有曾用两室(或单室)以及养虫笼繁蜂法的报道。自1978年从英国引进丽蚜小蜂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所和蔬菜花卉所对其批量生产和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利用温室白粉虱大规模繁育丽蚜小蜂的常用方法有4种:罩笼繁蜂法、单室繁蜂法、四室繁蜂法以及五室繁蜂法。每种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在繁育时应当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繁育方法。丽蚜小蜂的繁育主要采用五室繁蜂法,即清洁苗室、粉虱繁育室、粉虱若虫发育室、蜂繁育室、蜂发育室。
应用
产品形式、贮藏及运输方式
要形成较好的丽蚜小蜂产品,除了饲养与繁育外,还需要产品的包装、贮藏、运输等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研究。
产品形式
一般将丽蚜小蜂黑蛹从叶片上冲洗下来,再做成产品。被寄生的白粉虱蛹卡是丽蚜小蜂最常见的包装和销售形式,一般有3种:卡片式蛹卡、纸本蛹卡和纸袋蛹卡。比利时的Biobest公司丽蚜小蜂的产品形式一种是做成蛹卡,另一种是以碎木屑为介质装在小瓶内。荷兰Koppert公司的丽蚜小蜂的产品主要是做成蛹卡。目前国内生产的丽蚜小蜂主要也是将丽蚜小蜂蛹制作成卡片的形式,运输及使用过程中都非常方便。
贮藏
不同贮存条件对丽蚜小蜂的羽化率、寿命的影响均不同。丽蚜小蜂产品货架期短,常会出现生产与使用时间上的矛盾,而低温贮存是比较有效的解决方法,但低温贮存最好不要超过20d,多数研究表明,丽蚜小蜂在10~15℃之间贮存10d的存活率在90%以上。
运输
丽蚜小蜂蜂卡比较小也比较轻,方便运输。但在运输过程中对温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需要有降温措施降低丽蚜小蜂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延缓丽蚜小蜂发育进程,以获得更长的运输时间。
田间应用
丽蚜小蜂工厂化生产技术逐渐完善,并且随着我国可持续安全农业的发展,市场上已有商品蜂卡出售,这使得此项技术更能够进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已知丽蚜小蜂在北京、上海、山东、河北、黑龙江、新疆等地的示范推广工作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外应用丽蚜小蜂防治
温室粉虱比较普遍,Lenteren统计得出,目前全球天敌应用产生的效益80%集中在温室农业系统中,丽蚜小蜂的收益占25%。荷兰是温室栽培高度发达的国家,防治温室作物病虫害以生物防治为主。荷兰的Koppert公司是世界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导航者,它的产品还销往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
人工释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防研究室在北京、河北、黑龙江等地进行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的研究,经试验可知:放蜂区的粉虱数量能够一直被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对照区的粉虱成虫及若虫数则不断增长,并且丽蚜小蜂对粉虱若虫的寄生率可达80%以上,与对照相比粉虱虫口减退率可达90%,不仅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产品质量。且在河北、辽宁、山东、内蒙古、湖南、甘肃等地用丽蚜小蜂来防治
温室白粉虱同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丽蚜小蜂在不同的设施蔬菜上均有比较好的防治效果。邢星等用丽蚜小蜂防治番茄、黄瓜、菜豆上的
温室白粉虱试验证实,放蜂区与对照区相比,平均虫口减退率番茄田为91.1%,黄瓜田为93.8%,菜豆田为94.0%;平均寄生率番茄田为61.5%,黄瓜田为67.4%,菜豆田为59.3%。张文辅等在银川日光温室内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番茄、黄瓜和菜豆
温室粉虱,平均666.7m释放10000头丽蚜小蜂,释放前与释放后相比番茄上白粉虱成虫密度由0.5头/株降到0.03头/株,黄瓜上由0.5头/株降到0.05头/株,菜豆上由1头/株降到0.05头/株。邓海涛等进行了用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危害一品红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诱虫板上白粉虱成虫数量为5头时释放丽蚜小蜂,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使用丽蚜小蜂防治与
化学防治方法相比成本节约77.1%。
此外,在烟草、甜瓜等作物上均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在释放丽蚜小蜂的过程中,制约丽蚜小蜂释放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释放时间、释放次数、释放量、释放点等因素。一般在初见粉虱或作物刚定植时开始释放,每次释放2000~3000头,释放3~5次;对于越冬作物,在年前释放1~2次,年后释放2~3次,每次释放2000~3000头。当温室白粉虱成虫数达到每株0.5头时连续两次以150000头/hm2的密度释放丽蚜小蜂即可有效防治
温室白粉虱的发生,防治效果可达到90%以上。在标准面积的温室中,8个放蜂点的处理对防治温室白粉虱有较好的效果。
在田间利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类害虫不比使用
化学防治方法见效快,一般控制效果在放蜂后第2周开始显现,第4周能有效发挥防治作用。载体植物系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防治新技术,通过构建丽蚜小蜂载体植物系统的方式可在田间利用丽蚜小蜂防治
温室粉虱。目前已报道的丽蚜小蜂的载体植物系统有“蓖麻-蓖麻粉虱-丽蚜小蜂”、“番茄-温室白粉虱-丽蚜小蜂”等,但在国内尚未有真正应用。
与农药的联合使用
多数杀虫剂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比较大,在应用丽蚜小蜂期间应尽量减少使用
化学杀虫剂。杀菌剂对丽蚜小蜂杀伤力一般比较小,可以适当的应用,但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在叶片上形成水滴。并且有研究表明某些药剂灌根施药比直接喷施对丽蚜小蜂的杀伤力小。在丽蚜小蜂与农药联合使用时,需要检测农药对丽蚜小蜂的毒性,以指导丽蚜小蜂与农药的联合使用。
与病原真菌联合使用
防治粉虱的病原真菌主要有拟青霉属、轮枝孢属、白僵菌属和座壳孢属的一些种。目前研究认为真菌不会侵染
天敌昆虫,病原真菌与天敌昆虫配合使用能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Pasco等研究丽蚜小蜂和玫烟色拟青霉配合使用控制菜豆和天竺葵上的白粉虱,研究结果表明,在菜豆上联合使用对白粉虱的防治效果比单独使用的效果更好,但在天竺葵上防治效果正好相反,所以在选择防治方法时也应考虑到寄主作物。在温室中丽蚜小蜂和座壳孢联合使用可以控制烟粉虱,与
蜡蚧轮枝菌联合使用也可以控制烟粉虱种群,Fransen等研究发现丽蚜小蜂可以识别座壳孢侵染的
温室白粉虱若虫而不再产卵,同时
粉虱座壳孢也不侵染丽蚜小蜂寄生过的粉虱若虫。
应用丽蚜小蜂防治粉虱类害虫时,可选择其它天敌昆虫与丽蚜小蜂联合应用防治田间害虫。比如,应用
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联合防治烟粉虱,在相同数量天敌条件下,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的组合处理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较单独处理好。但是有些天敌昆虫之间有竞争关系,不同的天敌昆虫联合使用防治效果也有所差异。恩蚜小蜂与丽蚜小蜂之间的互作显著降低对粉虱的防治效果,而恩蚜小蜂与蒙氏浆角蚜小蜂联合使用对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单独释放丽蚜小蜂比浅黄恩蚜小蜂对粉虱有更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两种寄生蜂混合释放对烟粉虱的防治效果比单独释放效果显著增强。
利用丽蚜小蜂、浅黄恩蚜小蜂与
异色瓢虫联合释放防治粉虱,不同天敌组合中,单独一种蜂与瓢虫联合释放效果最好。目前,在田间应用比较广泛的
天敌昆虫包括丽蚜小蜂、赤眼蜂、小花蝽、捕食螨等。在田间应用时,应当综合考量当地天敌种类、天敌释放顺序、植物-寄主-天敌互作关系以及天敌种内与种间的竞争关系,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作物及田间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天敌昆虫组合来联合防治田间害虫。
与其它措施的联合使用
丽蚜小蜂与黄板联合防治
温室粉虱时,由于黄板可以诱杀丽蚜小蜂,故黄板一般只作为一种监测粉虱的方法。在释放丽蚜小蜂的过程中联合温室安装防虫网、适时清除底部老叶等措施防治效果更好。另有研究表明增加O3含量能显著增加植株挥发性化合物从而吸引更多的丽蚜小蜂,提高防治效果。合适的紫外线波长会影响害虫的飞行方向、
取食行为等,而对天敌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