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乎者也(拼音:zhī hū zhě yě)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北宋·文莹《
湘山野录》。
太祖皇帝将展外城,幸朱雀门,亲自规画,独赵韩王普从幸。上指门额问普曰:“何不只书朱雀门, 须著之字安用?”普对曰:“语助。”太祖笑曰:“之乎者也助得甚事?”(北宋·
文莹《湘山野录》)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
赵匡胤等人的指使下,镇州、定州长官派人谎报军情,说是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请求朝廷火速增派援兵。宰相范质不辨真伪,急急忙忙地派赵匡胤带领精锐部队前往抵抗。赵匡胤率领大军走到陈桥驿便停了下来,当晚便发动了“陈桥兵变”,众将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得以黄袍加身,他便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
赵匡胤当上皇帝以后,准备拓展京都外城。他带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大臣赵普来到朱雀门前,察看那里的地势,策划动工计划。赵匡胤抬头看见门额上写着“朱雀之门”四个大字,越看越觉得别扭,不禁回头问赵普:“为什么不写‘朱雀门’三个字,偏偏要写‘朱雀之门’四个字,多用一个‘之’字有什么用?”赵普一本正经地答道:“这个‘之’字是语助词。”
古时候的人说话爱咬文嚼字,引经据典,这被认为是“掉书袋”。在社会中,有的一些人也学古人,出口就是一些半文不白的话,有时还满嘴“之乎者也”,这更被认为是一种附庸风雅、逞能卖弄之举,是非常可笑的。
元·
关汉卿《关大王独赴单刀会》第四折:“我跟前使不着你之乎者也,诗云子曰,早该豁口截舌。”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一个生意人家,只见这些‘之乎者也’的人来讲呆话,觉得可厌,非止一日。”
现代·
鲁迅《呐喊·孔乙己》:“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现代·
罗振玉《敦煌零拾·俚曲三种·叹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识,如今嗟叹始悲吟。”